天天看点

如何与领导相处?

刘田忠

张宏杰先生撰写的《曾国藩传》提到了老曾同志与三位领导的关系,读来令人深思。

一、穆彰阿。郭佳·穆彰阿(1782年-1856年),字子朴,号鹤舫,别号云浆山人,满洲镶蓝旗人,清朝大臣。穆彰阿进士出身,历任庶吉士、刑部侍郎、左都御史、理藩院尚书、漕运总督、军机大臣、翰林院掌院学士、文华殿大学士等职。他担任军机大臣二十余年,善于揣摩上意,深受道光皇帝的宠信,权倾内外。鸦片战争期间,穆彰阿主张议和,诬陷林则徐等主战派,并主持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咸丰皇帝继位后,重新起用林则徐等人,将穆彰阿革职,永不叙用。咸丰六年(1856年),穆彰阿病死。清史评价穆彰阿:“在位二十年,亦爱才,亦不大贪,伪性巧佞,以期望蒙蔽为务”。正是由于穆爱才,自从赏识起了来自湖南农村的老曾同志,还主动向他索取曾所作的应试诗赋,逢年过节还请老曾同志到府上打打牙祭,壮壮人脉,这可帮了大忙了,从此在他的一路帮衬下曾青云直上。可以这样说,穆是老曾同志仕途生涯的第一位伯乐,帮助这匹千里马蹄疾步稳,一直当上了五部侍郎,九年升了十级,简直坐上了直升机。熟悉老曾同志的人都知道,他农村家庭出身,也没有优厚资源和钱财基础,也没啥子稀罕物件送给穆,能够得到穆的帮助,真是撞大运了。后来老曾总督两江手握重权时,穆早被咸丰革职,也没报上什么恩,只能拿些银子送给他的家人,帮助穆的子孙安排个差事而已。

二、肃顺。爱新觉罗·肃顺(1816年11月26日—1861年9月),满洲镶蓝旗人,晚清宗室、权臣,字雨亭,郑献亲王济尔哈朗七世孙,郑慎亲王乌尔恭阿第六子。自道光中期历任御前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职。深为咸丰帝信用,与其兄郑亲王端华及怡亲王载垣相互倚重,煊赫一时。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咸丰帝驾崩前受命为赞襄政务王大臣。老曾同志创办湘军后虽然屡战屡捷,但是始终有求于人,没有什么实际权力,幸得肃顺眼光独到,认为如此乱局非汉人收拾不可,极力为老曾美言,力主老曾总督两江。肃顺被杀后,慈禧查抄肃顺家中的私人信件,发现天下大多督抚都与当时这位炙手可热的大臣有过私相来往,而唯独没有发现老曾同志的,以致于慈禧感慨老曾同志真是忠心,越来越信任了。

三、奕譞。爱新觉罗·奕譞(1840年10月16日—1891年1月1日),字朴庵,号九思堂主人,又号退潜主人。道光帝第七子,咸丰帝异母弟,光绪帝生父。母为庄顺皇贵妃乌雅氏,其大福晋为慈禧太后胞妹。晚清政治家,光绪初年军机处的实际控制者。道光三十年(1850年)封为醇郡王。咸丰帝死后奕譞与恭亲王配合慈禧太后发动辛酉政变,所以慈禧太后开始重用奕譞。同治三年(1864年),奕譞加亲王衔。同治十一年(1872年)晋封亲王。光绪登基,他又被加封亲王世袭罔替。光绪十年(1884年),恭亲王奕訢所带领的军机处被慈禧全班斥退,史称甲申易枢,奕譞开始以商办之名接掌政权。光绪十一年(1885年),总理海军衙门,任内挪用海军经费修建颐和园。光绪十六年(1890年)十一月(公历1891年1月1日),醇亲王奕譞薨于藩邸,时年51岁,谥号醇贤亲王。奕譞与侧福晋所生的五子载沣袭封醇亲王爵位,载沣的长子溥仪为清朝末代皇帝。

奕譞作为慈禧的妹夫在曾国藩晚年多次想交好,欲增强自己的政治实力与哥哥恭亲王奕訢一争高下,正常人正愁提着猪头找不着庙门呢。奈何老曾同志油盐不进,写信不回。后来,奕譞不甘心,主动写了几首诗让老曾同志点评下,希望应和下,老曾还是不搭理。终于,老曾让带信的人回复,我这里几乎不和别人通信,不能因为您老改变了我的习惯做法,再加上我有原则,一贯不和亲贵私下来往,还请见谅。老曾就是这么牛!

与领导如何处理关系?老曾同志作出了样子:不主动、不逢迎、不涉钱、不贪物、不私交、不亲附、不取巧。我们要做到:第一,自己工作要干好;第二,多向领导汇报,争取工作支持;第三,私人交往要有底线,坚决避免金钱往来,不给领导添麻烦不给自己惹麻烦。

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