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火葬已在农村普及推广几十年,为何北大教授吴飞呼吁恢复土葬?

作者:宗元三农堂

确实对殡葬改革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以前,一个人去世要花费至少五六万元,如今下降到了一两万元,甚至几千元就可以。在殡葬上礼方面不高于200元,吃饭不允许铺张浪费,实行流水席大锅菜宴请的方式。

记得小的时候,去世的人不实行火葬,而全部是用土葬。后来国家考虑到土葬,会浪费一些土地资源,开始推行西方的火葬。

在火葬推行的时候,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为传统几千年去世的人,全部是用土葬,根本不没有火葬之说。似乎火葬以后,一切都化为灰烬,根本是对去世人的不尊敬。

尤其在农村死者为大,必须尊重去世的人,及早的入土为安。然而,火葬却出现了“搓骨扬灰”的说法,在农村这种做法是最令人愤恨的,而且也是其家人绝对不允许的事情。

在那个年代推行火葬,难度之公前绝后,尤其是农村老人绝对不认可。因此,在火葬推行之前,农村一些老人七八十岁的老人,选择自杀身亡,就是为了保障一个全尸而入土。

火葬已在农村普及推广几十年,为何北大教授吴飞呼吁恢复土葬?

1、土葬占用的耕地比较多。确实土葬在农村占用工地比较大,因为需要兑起一个大的坟墓堆,这就需要很多的土。主要原因是下葬的人需要大棺材,这必须一个坟墓,鉴赏墓碑等等,占地在一分地左右。

2、土葬浪费资源非常多。土壤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而且已经形成了民间的习俗,举行的土葬的模式非常的多,繁文缛节也太多了。

特别是需要一个大棺材,这样会浪费更多的木材,而且在埋棺材的时候需要更多的人去抬着。一般人力需要选择8个人,大部分选择16人或者32人。大量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

现在为了挖墓比较的快,实行了挖掘机来挖坟墓坑。然后再拉一些砖块水泥修砌。接下来就埋葬的时候,需要用挖掘机再挖上土圆坟。

3、土葬会导致一些传染疾病的传播。对于一些去世的人得了传染病,特别是过去那些瘟疫疾病,实行土葬有可能埋的太浅,会被老鼠、蛇等等带了出来传染其他人。其实这种考虑也是对的,一定要把买房的人埋得深一些,这样能够减少基本传播的概率。

火葬已在农村普及推广几十年,为何北大教授吴飞呼吁恢复土葬?

(1)至少减少了耕地的浪费。因为实行火葬以后,人的身体就会成为一把骨灰,用一个小的骨灰盒埋在地下就可以了,不用再用那大的骨灰盒埋在地下。

尤其现在标准公墓,一般一个目的占用面积在1.5平米左右。比土葬一个墓地占用近70平米,要省很多的地。

(2)减少了铺张浪费。因为把尸体火化以后,就剩下的一抔黑灰。把这些火化成的灰放在一个小的骨灰盒里就能成了,有的甚至放在一个坛子里,非常的省时省力。

(3)减少了疾病的传播。特别对那些传染性的疾病,把死去人的尸体进行火化,这些病毒或者疾病等等,全部被高温燃烧掉,这样就避免了疾病的传播。

从传统习俗上来说,火葬确实对于确实人的一种不尊敬。尽管人去世以后,一切都结束了,什么也不存在了,可是对于亲人总觉得没有念想,有一些不能够接受。

因此,北大教授吴飞提出了恢复土葬。他的观点就是认为,把死去人的尸体进行火化,这就等于把死去人的尸体,当做垃圾进行了处理,是对去世人的一种不尊敬。

如果从道德理论上来说,吴飞所说的话也的确对,这个观点也符合大众的心里。至少在农村被老人欢迎支持,可是现实中现在农村已经普及了10多年的火葬,而且这也是国际采取的一种去世人的埋葬方式。

作为一个北大教授,如此着么提出目前比较流行的火葬的方式,这是对于火葬的一种挑战言行。所以这个教授应该把这种观点推敲一下,至少目前不适合在公众场合提出。

火葬已在农村普及推广几十年,为何北大教授吴飞呼吁恢复土葬?

尤其近些年来,我国保障十八亿亩耕地不被跨越,这就是为了保障粮食的安全,也是保障14亿人口的饭碗问题。保护粮食的安全生产,只有首先保证种粮的面积,其次在保障科学的单产提高。也就是专家所说的“粮藏于地,粮藏于技”。

不管是土葬,还是火葬,要符合当地的葬葬的方式,并不是我国采取了一刀切的全部实行火葬。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还是实行的水葬,或者是天葬,或者是土葬的方式,是为了保护少数民族的风俗。当然,也是为了全国56个民族大团结,为了国家的安定团结。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