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渔民说,该化工厂现在是"突变"的活鱼,对寄生虫感染有反应。

7月5日,福建省盐田市梅州湾附近海鲜视频严重危害环境污染,在网上引起关注。

视频显示,几条活鱼在水中被捕,腹部和周围有粉红色的气泡状突起。另一张在线图片显示,一些打捞的贝类被怀疑患有肿瘤。

渔民说,该化工厂现在是"突变"的活鱼,对寄生虫感染有反应。

有网友发帖称,活鱼来自盐田秀屿区一家化工厂以南水域,当地称为"麻风病鱼",化工厂污水危害海鲜环境。

7日,秀屿区副区长陈晓旭告诉 www.thepaper.cn,莆田市海洋水产局当天已通报"麻风鱼"调查情况,视频中的鱼是梅洲湾北岸东埔村西埔垦区排水口西侧的当地人捕获的。

7日晚,莆田市海洋水产局在其官网宣布,碘泡泡虫是一种无毒寄生虫,常以囊的形式在淤泥中长期存活,在一定的水温和气候条件下,囊中分裂出许多孢子,寄生在淡水鱼或海水鲶鱼体内的表, 在鱼鳞和尾鳍上显示大大小小的圆形囊,并且由于表面出血而出现红色凸起斑点。

该通知表明,根据捕捞区周围的水产养殖者的说法,这种现象在前几年也发生过。普塔海洋和渔业局呼吁加强监督,禁止公众在泄洪门释放时捕获鱼。

该市海洋和渔业局

渔民必须埋葬或焚烧病鱼和其他无害的处理,以防止寄生虫在淤泥中繁殖。同时,指示渔民使用生石灰彻底清洁池塘,杀死淤泥中的碘泡孢子,并减少病原体的流行。

然而,在线图片中没有提到疑似"肿瘤"的贝类产品。

住在秀屿区的戴女士告诉《新闻》,她的家离当地一家工厂不到一公里,周围是一座发电厂,打开窗户时经常闻到刺激和刺鼻的味道。

2015年2月农历新年期间,戴女士收到了当地一位产水朋友的海鲜,五公斤级的海牡蛎中,有近一半身上有白色肿瘤,吓得不敢吃。

新闻曾多次致电海鲜店老板,试图询问海牡蛎的白色肿瘤,但截至撰写本文时,对方尚未接听电话。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