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争做新征程先锋”系列报道②丨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周莉:爱心润育幸福花

作者:速新闻

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宿城区社会福利院院长周莉把点点滴滴的爱践行在工作之中,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她先后获得“宿迁市劳动模范”、江苏“最美基层共产党员”、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民政系统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在7月1日举行的江苏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座谈会暨“两优一先”表彰会议上,又被表彰为“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

“争做新征程先锋”系列报道②丨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周莉:爱心润育幸福花

宿城区社会福利院现有人员76名,其中,残障弃儿72名,孤寡老人4名。25个春秋,周莉把自己最美好的芳华献给了这个特殊的地方;9000多个日夜,她把心中最火热的感情付与了这个特殊的群体。一路走来,汗水泪水,酸甜苦辣,她的步伐却依然坚定。

还没结婚,她就当上了“妈”

1996年,周莉退役后,来到宿城区社会福利院工作,被安排照顾一群孤残儿童。当时的她刚刚20岁出头,还没有成家,从未与孩子打过交道。

第一次接触福利院里的孩子时,周莉十分震惊,这些孩子中90%患有脑瘫、唇腭裂、心脏病等先天疾病。她坦言自己当时也想过逃避,但是没多久,有个孩子开口,叫了她一声“妈妈”。也正是这一声“妈妈”,成为了她坚持下去的力量源泉。

“争做新征程先锋”系列报道②丨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周莉:爱心润育幸福花

那是个重度唇腭裂的女孩,生下来就被父母遗弃在福利院门口。周莉每天给她喂奶、洗澡、穿衣,耐心地教她走路、说话。患唇腭裂的孩子,口齿不清楚,可她学会的第一句话,就是叫周莉一声“妈妈”。还未结婚的周莉,就这样先当上了“妈”。

虽非亲骨肉,依然父母心

周莉的儿子小陈现在已经工作了,他的童年大部分时间都是待在福利院里,跟福利院里的孩子一起写作业,一起玩耍,一起分享着母亲的关爱。提及母亲,周莉的儿子小陈略带“醋意”。

对儿子的小情绪,心有愧意的周莉没有多说什么,她告诉小陈,“无论是亲生儿子还是福利院的孩子,对我的称呼都是‘妈妈’。那些孩子都有着不幸的遭遇,我这个当‘妈’的,必须要让他们每一个孩子都幸福,从他们叫我‘妈妈’开始,我们就约定好了。”

手术对孤残儿童意味着病痛的减轻,意味着生命的延续,也意味着他们能像正常孩子一样生活。为此,周莉跑遍了周边的医院,对每所医院的特色专科都了如指掌:哪家医院做唇腭裂手术把握最大,哪里的专家对心脏病诊疗最权威,哪家医院最擅长治疗皮肤病……每个孩子入院手术治疗,周莉都要亲自看护。孩子疼,她也疼;孩子哭,她也哭;孩子笑,她才笑。

“虽非亲骨肉,依然父母心。”这句话是周莉工作时坚守的座右铭。

道路温暖有光,爱的故事在延续

周莉的行程表上很少有“双休日”字眼,有时太忙,早出晚归,一连十天半个月见不到自己孩子和体弱多病的母亲,这让她深感内疚。好在家人总是安慰她:“只要你们把院里的老人孩子照顾好、安置好,把工作干好,就够了。”也正是家人的理解和支持给了她继续走下去的决心。

25年过去了,如今福利院里的不少孩子都已经长大成人。周莉的坚持终于逐渐得到了“回报”。因为先天性疾病被父母遗弃的宿白白是在福利院里长大的,大学毕业以后顺利通过宿迁民政协理员招考,回到了福利院与“周妈妈”一起贡献力量。宿白白说:“我会始终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像‘周妈妈’一样扎根这里,用自己的全部身心去帮助那些与我有着类似经历的孩子。”

2013年11月8日,周莉抚养长大的两个女孩同时出嫁,福利院为两对新人举行了温馨又浪漫的公益婚礼。周莉按着老宿迁嫁闺女的习俗,为两人置办了全套的嫁妆。婚后,两人分别生了一个漂亮的女儿和一个可爱的男孩。对于这两个“女儿”,周莉终于彻底放心了——被遗弃的伤痛或许不能完全愈合,但生命的延续,会让她们拥有爱与被爱的能力。

25年来,周莉照顾过的孩子超过了200名。在她的精心培养下,孩子们渐渐融入了社会,拥有了一个个幸福的家。

“我是一名党员,照顾好这些老人和孩子就是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和担当!”周莉热爱并忠诚于党的福利事业,直到今天,她仍然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散热,用爱心润育着福利事业的“幸福花”。(李文静)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