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争做新征程先鋒”系列報道②丨江蘇省優秀共産黨員周莉:愛心潤育幸福花

作者:速新聞

偉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偉大。宿城區社會福利院院長周莉把點點滴滴的愛踐行在工作之中,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她先後獲得“宿遷市勞動模範”、江蘇“最美基層共産黨員”、全國“巾帼建功标兵”、全國“民政系統勞動模範”等榮譽稱号。在7月1日舉行的江蘇省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座談會暨“兩優一先”表彰會議上,又被表彰為“江蘇省優秀共産黨員”。

“争做新征程先鋒”系列報道②丨江蘇省優秀共産黨員周莉:愛心潤育幸福花

宿城區社會福利院現有人員76名,其中,殘障棄兒72名,孤寡老人4名。25個春秋,周莉把自己最美好的芳華獻給了這個特殊的地方;9000多個日夜,她把心中最火熱的感情付與了這個特殊的群體。一路走來,汗水淚水,酸甜苦辣,她的步伐卻依然堅定。

還沒結婚,她就當上了“媽”

1996年,周莉退役後,來到宿城區社會福利院工作,被安排照顧一群孤殘兒童。當時的她剛剛20歲出頭,還沒有成家,從未與孩子打過交道。

第一次接觸福利院裡的孩子時,周莉十分震驚,這些孩子中90%患有腦癱、唇腭裂、心髒病等先天疾病。她坦言自己當時也想過逃避,但是沒多久,有個孩子開口,叫了她一聲“媽媽”。也正是這一聲“媽媽”,成為了她堅持下去的力量源泉。

“争做新征程先鋒”系列報道②丨江蘇省優秀共産黨員周莉:愛心潤育幸福花

那是個重度唇腭裂的女孩,生下來就被父母遺棄在福利院門口。周莉每天給她喂奶、洗澡、穿衣,耐心地教她走路、說話。患唇腭裂的孩子,口齒不清楚,可她學會的第一句話,就是叫周莉一聲“媽媽”。還未結婚的周莉,就這樣先當上了“媽”。

雖非親骨肉,依然父母心

周莉的兒子小陳現在已經工作了,他的童年大部分時間都是待在福利院裡,跟福利院裡的孩子一起寫作業,一起玩耍,一起分享着母親的關愛。提及母親,周莉的兒子小陳略帶“醋意”。

對兒子的小情緒,心有愧意的周莉沒有多說什麼,她告訴小陳,“無論是親生兒子還是福利院的孩子,對我的稱呼都是‘媽媽’。那些孩子都有着不幸的遭遇,我這個當‘媽’的,必須要讓他們每一個孩子都幸福,從他們叫我‘媽媽’開始,我們就約定好了。”

手術對孤殘兒童意味着病痛的減輕,意味着生命的延續,也意味着他們能像正常孩子一樣生活。為此,周莉跑遍了周邊的醫院,對每所醫院的特色專科都了如指掌:哪家醫院做唇腭裂手術把握最大,哪裡的專家對心髒病診療最權威,哪家醫院最擅長治療皮膚病……每個孩子入院手術治療,周莉都要親自看護。孩子疼,她也疼;孩子哭,她也哭;孩子笑,她才笑。

“雖非親骨肉,依然父母心。”這句話是周莉工作時堅守的座右銘。

道路溫暖有光,愛的故事在延續

周莉的行程表上很少有“雙休日”字眼,有時太忙,早出晚歸,一連十天半個月見不到自己孩子和體弱多病的母親,這讓她深感内疚。好在家人總是安慰她:“隻要你們把院裡的老人孩子照顧好、安置好,把工作幹好,就夠了。”也正是家人的了解和支援給了她繼續走下去的決心。

25年過去了,如今福利院裡的不少孩子都已經長大成人。周莉的堅持終于逐漸得到了“回報”。因為先天性疾病被父母遺棄的宿白白是在福利院裡長大的,大學畢業以後順利通過宿遷民政協理員招考,回到了福利院與“周媽媽”一起貢獻力量。宿白白說:“我會始終抱着一顆感恩的心,像‘周媽媽’一樣紮根這裡,用自己的全部身心去幫助那些與我有着類似經曆的孩子。”

2013年11月8日,周莉撫養長大的兩個女孩同時出嫁,福利院為兩對新人舉行了溫馨又浪漫的公益婚禮。周莉按着老宿遷嫁閨女的習俗,為兩人置辦了全套的嫁妝。婚後,兩人分别生了一個漂亮的女兒和一個可愛的男孩。對于這兩個“女兒”,周莉終于徹底放心了——被遺棄的傷痛或許不能完全愈合,但生命的延續,會讓她們擁有愛與被愛的能力。

25年來,周莉照顧過的孩子超過了200名。在她的精心培養下,孩子們漸漸融入了社會,擁有了一個個幸福的家。

“我是一名黨員,照顧好這些老人和孩子就是踐行一名共産黨員的使命和擔當!”周莉熱愛并忠誠于黨的福利事業,直到今天,她仍然在平凡的崗位上發光散熱,用愛心潤育着福利事業的“幸福花”。(李文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