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复旦教授王德峰赞扬侯宝林的一席话,点出了相声行业的大问题

作者:我就是个码字的

王德峰,复旦大学哲学教授,主讲课程是《哲学导论》和《艺术哲学》,还兼任美学教研室主任。

王教授有两个地方比较出名,一个是被称为复旦大学的“哲学王子”,另一个是上课时可以抽烟。

复旦教授王德峰赞扬侯宝林的一席话,点出了相声行业的大问题

从王德峰教授研究和主讲的方向看,他对艺术类和美学方面的话题肯定是具备相当权威发言权的。

近日,笔者发现一段王德峰教授在课堂上评价上海滑稽戏、侯宝林相声和中国喜剧现状的视频,时间很短,但很有内容。

复旦教授王德峰赞扬侯宝林的一席话,点出了相声行业的大问题

一、高度赞扬侯宝林和相声

王德峰教授首先谈到的是上海滑稽戏和侯宝林相声的区别,他是一位出生在江苏的上海人,在上海生活工作几十年,对流行在上海、江苏和浙江(江浙沪)一带的上海传统戏剧滑稽戏自然了解很深。

王教授之所以拿上海滑稽戏和相声进行对比,原因是它们确实具有可比性。

1,历史沿革差不多,上海滑稽戏最早诞生于清末民初,和清咸丰、同治年间诞生的相声岁数相差并不大。

2,表演性质差不多,上海滑稽戏和相声都是以喜剧为主题,以观众的笑声为主要目标。

3,地位差不多,相声是第二批入选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滑稽戏则是第三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海滑稽戏的代表人物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已故喜剧名家严顺开老师,他曾是滑稽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相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则是姜昆、马志明和已故的常宝霆。

王德峰教授称相声为“北方的滑稽”,虽然有些片面但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复旦教授王德峰赞扬侯宝林的一席话,点出了相声行业的大问题

王教授的原话是:相声和上海的滑稽戏确实有高低之分,我是上海人,我对上海的滑稽戏很了解,(滑稽戏)基本上是庸俗趣味,蛮低级的趣味但是我也会笑。

然后再看看侯宝林的那个相声,那也笑,这个笑是不一样的,我在欣赏侯宝林相声的笑声中提高了自己,在欣赏滑稽戏的笑声中,我降低了自己,事情就是这样。

复旦教授王德峰赞扬侯宝林的一席话,点出了相声行业的大问题

单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来,王德峰教授似乎对滑稽戏和相声做了一个简单的评价,一个格调比较高,一个格调比较低,一个能提高自己,一个会降低自己。

当然,如果只看王教授这一段话我们就可以断定王教授对相声和滑稽戏的这个评价并不准确,毕竟他举这两个例子主要是为了后面的论点服务,并不代表从整体上看滑稽戏就真的比相声的格调低,其实二者的作品在格调上都是有高的也有低的,这个我们要客观看待。

说白了,王教授关于滑稽戏和侯宝林相声的这一席话仅供参考不可当真,他最核心的论点是后面引申出来的那段话。

复旦教授王德峰赞扬侯宝林的一席话,点出了相声行业的大问题

二、喜剧创作在衰弱之中

视频后半段中王教授的论点很鲜明:真喜剧越来越少,假喜剧越来越多,(因为)我们不断迎合着我们自身的弱点,中国的喜剧创作在衰弱之中,它在迎合观众的低级趣味,迎合人性的弱点本身,而不是愉快地自我批评。

显然,侯宝林相声和滑稽戏的对比只是一个论据,这段话才是王教授的核心论点,而且,别看王教授赞扬了侯宝林的相声,但他的论点却同时也点破了相声行业存在的一个大问题:迎合低级趣味。

复旦教授王德峰赞扬侯宝林的一席话,点出了相声行业的大问题

人的本性是什么?其实,人的本性就是动物性,这个本性有着天生的欲望和先天的低级趣味,说穿了,现在某些相声表演里经常存在的屎尿屁、两性、伦理、打架等原始的东西就是人类最初的本性。

所以,王德峰教授说得很直白,那些庸俗趣味的东西也会让他发笑。恐怕任何一个人遇到原始的低级趣味也都会发笑,只要场合和环境允许。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观众追求低级趣味,相声作品迎合低级趣味就是对的呢?

复旦教授王德峰赞扬侯宝林的一席话,点出了相声行业的大问题

当然不是,人除了动物性之外还有社会性,人比动物先进的地方是人会追求更美好的东西,比如最直观的文学和艺术,就是这些东西引领着人类脱离动物性走上更高的层次。

所以,王德峰教授说他听侯宝林的相声提高了自己,因为他能听到的侯宝林相声很可能就是《改行》、《戏剧漫谈》、《空城计》和《夜行记》这些经典的相声作品,自然会让观众觉得有所裨益有所提高。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国内喜剧界包括相声界已经很少能见到可以和侯宝林相声相提并论的经典作品,流行并备受追捧的反而是那些以低级趣味迎合观众的相声等喜剧作品。

复旦教授王德峰赞扬侯宝林的一席话,点出了相声行业的大问题

因此,王教授的论点直接点破,中国的喜剧在衰弱之中,它在迎合人性弱点,迎合低级趣味。这也是相声行业如今存在的最大问题。

可能有人会说,侯宝林的相声可不光是经典作品吧,他也说过一些低级趣味的段子吧。

没错,侯宝林包括马三立和刘宝瑞等相声大师在旧社会肯定都说过一些低级趣味的段子。

复旦教授王德峰赞扬侯宝林的一席话,点出了相声行业的大问题

但是,我们看问题要全面,侯宝林虽然说过低级趣味的段子,但那主要发生在他为了生存而挣扎的人生阶段,一旦解决温饱问题,他立刻开始追求不断提高自己和提高作品,除了创作和表演了很多经典相声外,三十多岁还是文盲的他通过不断学习在晚年著书立说成为一代语言大师。

仓廪实而知礼节,在求生存阶段为了活命怎么说都有理由,但当解决了温饱甚至已经成为行业富豪的时候,再继续迎合低级趣味就说不过去了。

复旦教授王德峰赞扬侯宝林的一席话,点出了相声行业的大问题

总之,相声行业之所以出现商业的繁荣和艺术上的低谷,核心问题就是有些从业者过分迎合低级趣味过分娱乐所致。凡事都有度,一旦过了,就会产生不良影响。

相声行业想恢复八十年代的商业和艺术双巅峰,就必须自觉摒弃低俗、庸俗、媚俗的低级趣味,向低俗媚俗的炒作说“不”,不当市场的奴隶,不让廉价的笑声、无底线的娱乐、无节操的垃圾淹没我们的生活。

人不是低级动物,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