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春秋左传注—隐公九年(2)郑庄公:宋殇公我歇好了,咱们开战吧

作者:书虫小确幸

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鲁隐公八年,各种联姻和结盟,只不过是暂缓之策,鲁隐公九年又开始新的战争。

【传】九年春,王三月癸酉,大雨霖以震,书始也。庚辰,大雨雪,亦如之。书,时失也。凡雨,自三日以往为霖。平地尺为大雪。

  夏,城郎,书,不时也。

  宋公不王。郑伯为王左卿士,以王命讨之,伐宋。宋以入郛之役怨公,不告命。公怒,绝宋使。

  秋,郑人以王命来告伐宋。

  冬,公会齐侯于防,谋伐宋也。

【译文】:

鲁隐公九年春天,周历三月初十,大雨久下不停和雷声大震,《春秋》只记载开始的日子。三月十七日,下大雪,《春秋》也像上面一样,只记载了开始的日子。《春秋》记载是节气不正的缘故。凡是下雨,连续三天以上叫霖,平地雪深一尺叫大雪。

夏天,鲁国在郎地筑城,《春秋》记载妨害了农时。

宋殇公不去朝觐周天子。郑壮观你正做周天子的左卿士,所以用周天子的命令讨伐他。郑国攻打宋国。宋国因为隐公五年被攻进外城的战役而怨恨鲁隐公,没有来鲁国报告。鲁隐公很生气,就断绝了和宋国的使者来往。秋天,郑人以周天子的命令前来鲁国报告供广大宋国。冬天,鲁隐公和齐僖公在防地会面,谋划攻打宋国。

春秋左传注—隐公九年(2)郑庄公:宋殇公我歇好了,咱们开战吧

-----------------------《春秋左传注》隐公九年(2)杨伯峻先生解释----------------------

九年春王三旦癸酉,大雨霖以震,书始也。

“大雨霖以震”为句。以,连词,与也。《尚书金騰》“天大雷电以風”,与此句法同。臧琳《经义杂记》谓“大雨霖”为句,“以震书始也”为句,误。 书始也者,依杜预《注》义,谓癸酉日为开始霖雨之日。霖雨为久雨,当不止一日。《经》作“大雨震电”,《传》作 “大雨霖以震”,文异而义同,所谓错综成辞。杜《注》、孔《疏》必谓经文脫“霖以”二字,“电”字乃后人妄加,考之《公》、《穀》与《汉书五行志》,知《经》文本作“大雨震电”,并无误。说本臧琳《经义杂记》与洪頤煊《读书丛录》。

庚辰,大雨雪,亦如之。

亦如之者,大雪不止一日,而以庚辰日开始,与上文所言书始也相同。

书,时失也。

意谓《经》文所以书此者,当时误以王三月为夏正正月,不当有雷电;既有雷电,则不当有大雪。乃雷电之后八日复有大雪,皆节候不得其正,故言时失。 《汉书五行志》云 “刘向以为周三月,今正月也,当雨水,雪杂雨,雷电未可以发也。既已发也,则雪不当复降。皆 失节,故谓之异”,可以为证。

凡雨,自三日以往为霖,

此自解《传》文 “霖”字,杜《注》以为解经文,非。

平地尺为大雪。

此解《经》、《传》“大雨雪”,平地雪深一尺,始能谓之大雪。
春秋左传注—隐公九年(2)郑庄公:宋殇公我歇好了,咱们开战吧

夏,城郎。书,不时也。

此年建丑,周正之夏,当夏正之春,正农忙季节,若非急难,不宜大兴土功,故云不时。

宋公不王,

诸侯见于天子曰王。宋公不王,犹言宋公不朝。杜《注》谓不供王职,误。说详王引之《经义述闻》。然春秋之世,朝王者极少,以鲁而论,十二公二百四十馀年,据春秋所载,惟僖公因晋文之霸,两朝王所;成公因伐秦之役,一至京师;隐、桓十九年间,王使来者不绝,而两公未尝一朝王。则郑伯以宋之不王而讨宋者,亦犹齐桓伐楚,责其包茅不入,皆藉辞而已。

郑伯为王左卿士,以王命讨之。伐宋。宋以入郛之役怨公,不告命。

人郛之役在五年。公曾于七年为宋伐邾,欲以悅宋,而宋犹不释然,故虽见伐,而 不来告

公怒,绝宋使。

绝宋使者,探后言之,谓此后隐公与宋殤公不复有使者来往。

秋,郑人以王命来告伐宋。

前此郑伐宋,恐未尝得志,故郑再谋伐宋,而以王命来告。

冬,公会齐侯于防,谋伐宋也。

郑伯未与会者,或以其国有北戎之役故。是以十年又有中丘一之会。
春秋左传注—隐公九年(2)郑庄公:宋殇公我歇好了,咱们开战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