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马邑之围,三公九卿齐上阵,都哪些大官?

作者:翻译看世界

马邑之围,汉朝动用精兵三十万,可以说是举国之战。这种规模的战争,要么天子亲征,要么三公坐镇前线指挥,否则难以服众,也难让各级将官如臂使指。

马邑之围,三公九卿齐上阵,都哪些大官?

此时三公有丞相田蚡和御史大夫韩安国,太尉空缺。田蚡是汉武帝的舅舅,封武安侯,如果在西汉评一个最无能的丞相,田蚡很有希望获此殊荣,他是不会上战场的。一年前汉武帝的祖母窦太后去世,窦太后做太后四十年,窦氏权倾朝野。汉武帝肃清窦氏的影响,将当时的丞相和御史大夫都免职。提拔田蚡当丞相,是为了对抗窦氏一党。

田蚡能力难堪大任,品德更是没有下限。此人趋炎附势,阿谀奉承,尽干过河拆桥的事情。汉武帝即位也有好几年了,不会不了解他,这样的人,恐怕在战场上是逃得最快的。

马邑之围,三公九卿齐上阵,都哪些大官?

另一个“三公”太尉(国防部长)空缺,此前的文景之治,太平盛世,太尉(国防部长)这个职位不常设。

御史大夫韩安国正是丞相田蚡举荐的,韩安国本来在汉景帝弟弟梁王处任职,在抵抗七国之乱时,立有战功。韩安国为人圆滑,懂得周旋,居然从梁王处跳槽到了汉景帝这里。

韩安国本来是主和派的代表,但也只能挂帅亲征。

我们来看看此时汉武帝的三公九卿,以及此番出征的汉军将领(黑体为出征的将领):

马邑之围,三公九卿齐上阵,都哪些大官?

马邑之围开战前,我们来看看这一个“三公”,三个“九卿”的履历。

御史大夫(三公之一,官职一品)韩安国为护军将军,节制其他将军。卫尉(九卿之一,官职二品)李广为骁骑将军,太仆(九卿之一,官职二品)公孙贺为轻车将军,大行令王恢为将屯将军,太中大夫(官职六品)李息为材官将军。

韩安国本来是梁王的人,后来遣人持金五百斤,献给田蚡,跳槽做了北地都尉(军职四品),两年后改任大农令(九卿之一,官职二品),又过了三年,御史大夫庄青翟免职,韩安国代之。

平定七国之乱后,李广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先后担任七个郡的太守,平均两年半换一个地方。汉武帝即位后,召李广入京,拜为未央宫卫尉(九卿之一,官职二品)。

马邑之围,三公九卿齐上阵,都哪些大官?

王恢本是燕国旧地人,一直在边郡军中,中年做到了都尉(军职四品)。汉武帝即位后,调王恢到朝廷担任大行令(九卿之一,官职二品)。

公孙贺是将门之后,其父公孙昆邪曾任太行令(九卿之一,官职二品)一职。 公孙贺曾是太子舍人,也就是说在汉武帝是太子时,他担任汉武帝的禁卫。当汉武帝登基,公孙贺果然辉煌腾达。

至于太中大夫(官职六品)李息,是汉武帝喜欢的年轻人,虽然临时给了一个将军的头衔,但职级太低,听令大行令王恢。太中大夫属于郎中令(禁卫军司令)所管辖,也就是一个普通的宫廷禁卫,官职位于西汉官职等级第五级。

马邑之围,三公九卿齐上阵,都哪些大官?

李息此番出征的目的,恐怕是学习和锻炼为主,他也是汉武帝重点培养对象,日后将封侯,官至“九卿”之一的太行令(外交部长),这也是后话。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