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汉武帝第一次“亮剑”—马邑之围,虽然失败但表明了开战的态度

作者:小新侃历史

公元前135年,也就是窦太皇太后去世的那一年,没有了窦老太太封印的汉武帝从打野中脱离,开始了“自由自在”的执政。这一年匈奴再次派出使节朝汉朝要姑娘,这已经成了大汉的常态了,每隔几年,匈奴那边就派使节过来要钱、要姑娘。

但这次朝廷有了不一样的风向,刘彻把这件事拿到了朝堂上让朝臣们讨论。

汉武帝第一次“亮剑”—马邑之围,虽然失败但表明了开战的态度

对于这种不同寻常的议论,朝臣中比较敏感的人马上就听出意思来了,官任大行令王恢站了出来,说道:我老家就是燕地的,而且我在边境戍过边,对这帮蛮夷算是比较了解了。这帮蛮夷贪求无厌,每次和亲,满足他们的条件后,会安分守己几年。而且,这帮匈奴人总是背约入侵,不如趁这一次和亲咱们给他们来个惊喜,让他们知道知道咱的厉害。

王恢这番话超前卫,要知道大汉已经给了匈奴50多年的姑娘了,每次都是找个宗室的公主或者随便找个宫女认作公主嫁过去,然后找点匈奴那边没有的东西当陪嫁敷衍一下就过去了。王恢的这番话已经几十年没有人敢提了,这是怂恿皇帝干仗啊!

御史大夫韩安国此时站了出来,再次对武帝阐明了为什么他祖辈们忍辱负重这么多年的道理:与匈奴为敌,跨越千里,难以获利!摆明了是劝皇帝继续忍着。

汉朝之所以忍了匈奴这么多年,就是因为匈奴居无定所,迁徙不定,实在是不好抓!而且匈奴地处苦寒之地,那块地连庄稼都长不了,占了也没啥意思。而且匈奴人普遍文盲,智商还低,不可理喻。这种破地,不管你得了他的地,还是抢了他的人,都得不到一点好处。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疲,更何况压根就百害而无一利。

窦太皇太后刚死,大汉“黄老之治”的惯性还在发挥着作用,所以朝堂上大臣们纷纷附议韩安国的说法。武帝看到“鸽派”力量依旧强大,此事也就按照韩安国的策略,再次和亲。

汉武帝刘彻并不糊涂,不用韩安国给他科普,汉武帝也知道攻打匈奴是个亏本买卖!

但,汉武帝是谁,那可是与秦始皇相提并论的存在。道理他懂,但他还是要揍匈奴!俗话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不过如果穿鞋的也把鞋脱了也光着脚之后,穿鞋的那位可就能拿脱掉的鞋底板原本抽光脚汉的脸了!

不过这次刘彻还是忍了,但树欲静而风不止。两年后,也就是公元前133年,风云再起。

雁门郡马邑的一个土豪聂壹通过王恢上书刘彻:匈奴刚刚和我们和亲,没有什么防备。如今只要我们以重大利益来诱惑他,让他们深入国境,咱们事先埋伏好,必定可以一战永绝后患。这次上书显然不是一个边境土豪能想出来的,想必背后必定有高人。退一步来说即便是这个土豪的爱国诚意之作,递上去的书信,理论上也只会御膳房的炭火。你谁啊?打仗这事轮得到你说话?

这封请战书被刘彻刘彻摆上了龙书案上,令各方面进行讨论。不过,这次不是自由讨论,刘总给这次讨论定了个讨论范围。

刘彻说:大汉与匈奴和亲多年,每次和亲都会赠送他们大量的财物,但匈奴贪得无厌,言而无信,屡屡犯边,如今有人提议使用暴力,让他们涨涨记性,大家怎么看啊?

汉武帝第一次“亮剑”—马邑之围,虽然失败但表明了开战的态度

唇枪舌剑再次在“鹰派”代表外交部长王恢与“鸽派”御史大夫韩安国之间展开。

韩安国还是老一套:匈奴都是骑兵,来去如风,居无定所,如泥鳅一般根本抓不住他们,但匈奴人靠着强大的机动力,想骚扰你就骚扰你,而且靠放牧过日子的他们根本不搞生产,缺什么了就抢,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了抢更多的钱和女人。如果开打,我们我们不远千里奔赴草原,空耗国力,压根就没有必要。

王恢则说:如今以中国之盛,拿出百分之一的实力就完全足以灭了匈奴了,况且这一次作战计划是诱敌深入,根本不用咱们深入大漠。只要我们大军设好包围圈,定可以一战平定匈奴,不会有任何!

双方你来我往,往复三次,你说匈奴不好打,我说匈奴就是个屁,唇枪舌剑引经据典直到王恢第四次发言后,刘彻拍板了:都别吵吵了!给我打!往死里打!朕要彻底灭了这帮蛮夷!

于是大汉的战争机器开始运作,猛男刘彻准备干一票大的,一战干死对面的boss军臣单于。

王恢作为此战的最初倡议者,一直窜前窜后,又自诩是个匈奴专业观察家,于是被武帝安排总揽此次灭匈筹划总设计师。在刘邦和冒顿的第一代交手后,重孙子和孙子开始过招了。

王恢精心策划了一场质量并不高的阴谋,然后将聂壹作为鱼饵撒了出去。

公元前133年六月,汉武帝派遣精兵30万,命护军将军韩安国、轻车将军公孙贺率主力部队20多万埋伏在马邑附近的山谷中,将屯将军王恢与骁骑将军李广和材官将军李息率3万多人出代郡,从侧翼袭击匈奴的辎重并断其退路,欲一举全歼匈奴主力。

网已经布下了,接下来就看王恢是否可以成功把匈奴给勾引过来了!

聂壹以出塞经商为名,见到了匈奴的党政一把手,军臣单于(冒顿单于的孙子)。聂壹对军臣单于说:我打算干票大的,看单于是否有兴趣!我手下有数百人,能斩杀马邑县令,打开马邑城门,单于可率大军入城抢掠,但匈奴一定要派大军前来接应,一方面搬货,一方面防备汉兵。

军臣单于对于入马邑抢劫,还是比较犹豫的,因为眼前的这个汉奸来得太过于突然,不过马邑的财物又实在是诱惑太大。不舍财也不舍命的前提下,君臣单于打算做两手准备,一边亲率10万大军进入武州塞(今山西省左云县)随时准备进城抢掠,一边派使者随聂壹先入马邑,辩辩真伪虚实。

汉武帝第一次“亮剑”—马邑之围,虽然失败但表明了开战的态度

聂壹随后返至马邑,那边早就做好了全套戏,马邑县长被雪藏,然后杀死一名囚犯,割下首级悬挂在城门之上,伪装为县令头颅。

使者回报军臣单于:没问题!赶紧去吧,马邑现在处于无政府状态。军臣单于得到报告后,大喜,亲率10多万大军向马邑方向进军。

但草原上的民族,天生就和狼打交道的,基因中的警觉性让他觉得很不对劲。大汉的三十万大军,想要以马邑为中心,把匈奴引到马邑瓮中捉鳖,从最开始,就已经几乎预言着这次战略目的不会得逞。原因在于,以马邑这种边境城镇为中心,人口密集想要将保密工作做到滴水不漏实在是太费劲,敌人非常容易从各方面的角度发现不同往常,其中有诈。

军臣单于率大军距马邑百余里的时候,就发现了异常。沿途有很多牲畜,却无人放牧,这种现象引起了军臣单于的怀疑。于是军臣下令大军停止前进,派出大量暗哨四面巡查,为了获得更详细的信息,甚至派兵并攻下了一个长城烽燧,俘获了武州尉史。尉史将马邑伏击计划和盘托出,军臣单于听后下令立即撤军。

一个机密度极高的全国性的大规模作战计划,详情却被一个边防尉史知道,更为关键的是这名边防校尉还出现在了前线哨所,如此关键信息的泄漏,直接导致大汉为马邑之围做的一系列准备打了水漂。

此时的王恢、李息率领的三万大军已经出代郡,放过了匈奴主力,准备袭击后方辎重并与汉军主力进行合围,这时传来了消息,匈奴正在以最快的速度全线退兵。王恢看到自己这三万人由扎口袋的确突然变成了阻击主力,觉得自己这点人没什么胜算,于是撤回了代郡。

韩安国作为汉军总指挥在马邑附近埋伏了好多天,也没见一个匈奴兵,于是改变了原先的作战方案,主动率军出击,结果发现匈奴大部队早已撤退回了草原深处,三十万汉军无功而返。

此次出动了三十万军队,消耗了大量的粮草辎重,居然一个匈奴人都没杀了,刘彻大怒。“鹰派”代表王恢为这次出师未捷负全责。

汉武帝第一次“亮剑”—马邑之围,虽然失败但表明了开战的态度

此次王恢行事太让刘彻失望了,带着三万人的王恢居然没有主动出击给匈奴来一下子,攻打匈奴你不是喊得最欢的么?喊打喊杀最凶的这位面对退军的匈奴人却不敢上去砍了。

当然王恢也有辩解的:他只有3万军马,而匈奴有十万之众,自己要是冲上去,恐怕会全军覆灭,他的主动撤退保全了大汉的三万人马。

但他不知道,如今的天子,根本不在意死多少人,付出多大的成本,他要的是千古之名。

马邑之围最终以王恢自杀而告终。

其实王恢这个外交官做得非常好,也是个热血的爱国官员,这一点非常值得尊敬。但他作为武帝的第一杆枪却着实有些可怜。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窜动这事是个什么分量!也不清楚自己有多少实力,只靠满腔热血是成不了大事的!

自此,汉匈之间的关系彻底由和转战,战争的脚步已经无法阻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