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夕阳正红|长寿教授郑集的养生经

著名生物化学家、营养学家、抗衰老学的奠基人郑集先生,生于1900年,终老于110岁。郑老之所以能既寿且健,是因为他有独特的养生经。

郑老认为:“要想长寿,就得科学地饮食起居,不要违反自然规律。更重要的是凡事要想得开,心平气和了,身体才能健康。”郑老起居有节,每天早上6点醒来后,花15~20分钟做“床上操”,从头皮至脚趾按摩一遍,以舒筋活络。梳洗罢,做一套自编的“综合保健操”,也是15~20分钟。上午工作几小时,12点准时吃午饭,午餐后睡1~2小时,下午读报2~3小时,晚饭后静坐或散步约半小时,用热水泡脚后,9点准时入睡。平时每当感觉疲倦、感冒和不适时,马上卧床休息。这些习惯坚持了几十年,即使是大年三十晚上,他也是按时入睡的。郑老说:“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毅力,要持之以恒。像我这样的生活规律其实不难养成,贵在坚持。”

作为营养学家,郑老的用餐以“三低”(低脂肪、低热量、低糖)“二足”(足够的维生素、纤维素)以及容易消化为总则。郑老独创的“长寿菜单”是:起床后空腹喝一杯蜂蜜水,早上喝一杯牛奶,吃一碗用5颗红枣、3颗桂圆、20颗枸杞子一起煮的羹,还有一小块蛋糕;中午三菜一汤,黄豆炒瘦肉丝、凉拌苦瓜、清炒生菜、西红柿嫩豆腐汤,再来碗很稠的粥,里面放一点赤豆、山芋;晚饭是藕粉、包子、面条、馄饨之类容易消化的食物,有时是煎鸡蛋饼。

郑老从来不去想“老”这个字,保持着年轻的心态。他常对友人说:“要忘掉你的年龄,积极进取,老有所为,让生活多姿多彩。”郑老有许多业余爱好,他自50岁开始喜欢园艺,怡然自娱,还自己设计了幽雅的庭园景观。60岁起喜爱古典诗词和健身锻炼,70岁以后特别爱好外出旅游,79岁第九次上黄山时,仍然坚持爬上1800米高的天都峰。他在《十上黄山》诗中写道:“老来游兴尚未衰,五岳四山犹挂怀,此生偏把黄山爱,不惜衰颓十次来。”郑老还把旅游分为浅游、深游和神游,认为旅游不能停留在一般的游山玩水上,而要从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这是他独到的见解。郑老说:“且喜老来健,尚无颓废姿。天如假我年,还将再著书。这就是我一个百岁老人的追求。”

郑老认为,养身先要养心,要有好心态,心平气和才能身体健康。人要健康长寿,最主要的是要保持身体代谢运转正常,让身体的衰老过程按照遗传基因安排的自然规律进行。他的座右铭是“勿求长生草,世无不死药。只应慎保健,摄生戒偏激。欲寡神自舒,心宽体常适。”郑老曾自创健康养生十诀:思想开朗、乐观积极、情绪稳定;生活有规律;坚持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注意休息和睡眠;注意饮食卫生、切忌暴饮暴食;严戒烟、少喝酒;节制性欲和不良嗜好;不忽视小病;注意环境卫生、多同阳光和新鲜空气接触;注意劳动保护、防止意外伤害。

在这十诀中,乐观居首,郑老认为要争取做到心平气和、笑口常开。多年来,郑老一直保持乐观开朗,从来不为不称心的事发愁。他说:“人生在世,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伤心事和不如意的事,关键在于有放宽胸怀、治愈内心创伤的能力和抵抗不良情绪的能力。”

对于生死之事,郑老早已看得通透,每次与朋友们谈及生与死时,他都会用自己写的《生死辩》来回答:“有生即有死,生死自然律。彭古八百秋,蜉蝣仅朝夕。寿夭虽各殊,其死则为一。造物巧安排,人无能为力。勿求长生草,世无不死药。只应慎保健,摄生戒偏激。欲寡神自舒,心宽体常适。劳逸应适度,尤宜慎饮食。小病早求医,大病少焦急。来之即安之,自强应勿息。皈依自然律,天年当可必。莫道朝霞美,更爱夕阳红。”

孔子说,“仁者寿”,对人宽厚、淡泊自甘又乐善好施的郑集教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正因为境界高、忧虑少、胸襟开阔、心情舒畅,他才能足享天年并健康长寿。

(陈卫卫/文 刊于《燕赵都市报》2018年8月20日17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