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6年的英国电影《猜火车》对每一个电影迷来说都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是的,每一个影迷。
正在青春期的人们或者青春已逝的人们,用它标榜或者缅怀青春。
不喜欢它的人可以用“堕落”、“宣扬吸毒”、“引人犯罪”这些理由来表达对它的不屑和不满。
但你无法对它视而不见,我向来热爱疯狂、热烈甚至罪恶的青春。
所以,我爱它。
但我要说18岁以下以及心智不成熟的成年人谨慎观看。
20年后,《猜火车2》回归,它没有丰富的剧情,也没有巨大的变革。但你知道你想要的,它该有的,都还在那里。
有什么东西流逝了,有什么东西永恒不变
二十年后,偷走了一万六千英镑的雷登回来了,回到了爱丁堡,那个发生一切的地方。他的老朋友们都在等着他:土豆、病仔、贝格比,还有新姑娘维罗妮卡。
在这场阔别了二十年的聚会里,有什么东西流逝了,有什么东西永恒不变。
当雷登回到爱丁堡后,发现很多东西都变了。在酒吧里再也没有黛安那么美好的女孩在等她;母亲也走了,曾经恶心的厕所和令人惊讶的马桶也变干净了;就连最经典的“选择人生”也变了。
二十年前:“选择生命,选择生活,选择职业,选择家庭,选择可恶的大彩电,选择洗衣机,汽车镭射碟机,选择健康、低胆固醇和牙医保险,选择楼宇按揭,选择你的朋友,选择套装、便服和行李,选择分期付款和三件套西服,选择收看无聊的游戏节目,边看边吃零食......选择你的未来,选择生命......太多选择,你选择什么?我选择不选择。”
二十年后:“选择设计师内衣,妄想能让死气沉沉的关系焕发点生机,选择手提包,选择高跟鞋,羊绒和丝绸让你自己感觉快乐,选择一部由一个跳出窗外的女人在中国制造的苹果手机,把手机放在刚从东南亚血汗工厂生产出来的夹克口袋里,选择facebook、twitter、snapchat、instagram,还有一千种跟素不相识的人发泄愤怒的方法,选择更新你的主页,跟全世界公告你早饭吃了什么,然后希望在哪里会有什么人在乎,选择找到旧爱,拼命相信你看上去没他们那么糟,选择博客直播,从你第一次用手自我需找快乐到最后一口气,人际交往减少到只剩数据,选择十件你从不知道的关于做过手术的名人的事,选择黄色笑话,荡妇羞辱,报复色情片,以及让人压抑的五尽的厌女症,选择911事件从未发生,如果发生了,那就是犹太人做的,选择无约束力合约,通勤两小时去工作,选择相同的给你孩子,只有更糟,也许告诉你自己他们没出生会更好,然后坐回去体会窒息的痛苦,吸食着在某人厨房制作的剂量不明确的不明毒品,选择没有兑现的承诺,选择你可以选择不同的事,选择永不从你自己的错误中吸取经验,选择看到历史重演,而不是你一直渴望的东西,满足并认可贫穷,选择失望,选择失去你爱的人们,随着他们的消失,你的一部分也会同他们一起死去,直到你看见未来有一天,一点一点他们会全部消失,你就不会再谈论自己的生死了,选择你的未来,选择人生。”
二十年后的街道更干净了,选择更多了也更贵了。
二十年前一群颓废的少年吸食着最时髦的毒品海洛因,他们在现实里沉沦但仍保留着希望。二十年后,曾经生猛的像一头野兽的贝格比,也要在酒吧的厕所里偷偷地服下一粒伟哥。
从雷登出逃的那一天起,仿佛一切都会变好。
然后你发现一切都变了,只是没有变好。二十年前就这么坏了,所以也可以说一切都没有变。
再次相遇时,黛安望向雷登的眼神依然澄澈,
雷登在撞上汽车时依然会露出一丝坏笑,
有博起障碍的那位依然嗜血暴力,大刀阔斧的砍向雷登。还是那些泛黄的老照片,还是在阴天去山下等待呼啸而过的火车。
你说,电影是在向现实妥协,他们已经老了。你说,他们仍然吸食着海洛因躺在沙发上看着球赛吃着垃圾食品,满腔愤怒永不妥协。
我说,他们妥协了也没有妥协。
爱丁堡的四个少年,那些愤怒的说着爱尔兰风味的烂英语得无可救药的日子,并不会过去。皱纹爬上他们的眼角和额头,他们仍没有成为睿智成熟的老人。
维罗妮卡说:“过去是最应该丢掉的东西,可是你们却靠着它们度日,你们深爱着彼此。”
生命里太多重要的事情没法选择,没法选择二十年前的岁月,没法选择父母,没法选择爱上谁,没法选择和谁一起度过青春。
我们依然没有得到自己想选择的,没有过上更好的生活。可是真的走到今天这一步,这一切好像也没有想象的那么糟。
就像如果二十年前的雷登没有带上那一万六千英镑,余下三个的人生也不会更好一样。
维罗妮卡
新姑娘维罗妮卡出现的第一幕我就不喜欢她。
这本该是四个爱丁堡少年的重聚和狂欢,她却出现了,并且将四个人串联在一起。
凭什么是她?
也许只有她,没有参与过去的她,才能平衡这一切。她引导土豆迷恋上文字,她让二十年前面对自己死去的儿子,只能懦弱的流泪的病仔坚定地说:“i loved her”。她的询问使雷登无奈的承认“chose life”已经变了,甚至因为她贝格比差点吊死了雷登。
她说,“家里甚至没有食物,没有亲人,没有钱。”
雷登问她:“家有什么?”
“情感归属。”
所以雷登只能回来,即使他没有满怀愧疚。
甚至如果有时光机,回到二十年前的那个清晨,他依旧会带着一万六千英镑远走高飞。
他回来,只是因为,只有这里,才称得上“家”。
“首先有机遇,然后才会有背叛。”20年前的背叛依然没有阻止20年后再一次合作。维罗妮卡的出现似乎给爱丁堡少年们带来了希望,然而她却带走了所有的钱。
她的到来带来了希望和爱。她又离开了,骗走了所有的钱。
我从维罗妮卡出现的第一个镜头开始就不喜欢她。是的,我不相信有谁的出现能拯救另一个人的灵魂和生活。
十万英镑,你骗走就骗走了吧,反正我们本来就一无所有。你要哭吧哭吧就随意吧,反正我早已不去相信。你要走吧走吧就随意吧,反正我早已决定不再回去。
跑!!
二十年前,《猜火车》的第一个镜头就是奔跑,二十年后奔跑依然贯穿全片。
看多了扑街的翻拍和续集,我对《猜火车2》没有过多期待。当看到最后一幕,惨绿的房间像火车一样呼啸而过,内心除了震撼还仍有感动。
它还是二十年前的《猜火车》。
雷登在同样的奔跑中又一次被车撞到倒地,他爬起来对着车主的一脸坏笑和二十年前如出一辙,
爬满皱纹的脸颊依然灵气满满。
土豆自杀时吐出的液体甚至和二十年前拉在被单上的shit一样恶心。
当雷登坐上那迷幻的马桶,我甚至以为下一个镜头他就会纵身跃下。然而他只是无聊的按着手机。
二十年前的老梗被玩的富有新意又饱含深意,还有情怀。
二十年前他们是废柴,二十年后当桑拿店老板们问:“你们是loser吗?”时,病仔也只能说:“你可能说的非常对,先生。”
看完他们不屈又无奈的中年危机,我们还是得继续踏入“选择生活”的循环中。
当“土豆”信了雷登的邪,踉跄挫败的从拳击室走出,看着20年前意气风发傻里傻气的自己从眼前跑过,我们才发现,他们和我们都长大了。
然后继续选择生活,继续失望。
首先有了一个机遇,而后就有了背叛
这一句话几乎可以概括两部电影的故事情节。
二十年前的土豆傻逼兮兮地跟在三个人身后,自己一个人锒铛入狱,周围的人却在庆祝雷登的无罪释放。
二十年后,他依然吸食海洛因,被妻子嫌弃;二十年前,雷登在走之前将食指按在唇上,示意他噤声,他只能睁着眼痛苦不解的流泪;
二十年前的贝格比愤怒暴躁的将玻璃杯从二楼扔下去,二十年前的他在大街上看见落魄的父亲从此一蹶不振,二十年后的他对大学毕业的儿子说:“那个酒鬼是我父亲,这个傻瓜是你的父亲。儿子,祝你好运。”
二十年后雷登叫土豆去打拳,他发现不适合自己后,投身写作。
“你写的东西谁会看呢?”贝格比问
“不知道,也许是我的曾孙女。“
贝格比看完后说:“你有潜在的天赋。”
二十年前的雷登没有善待母亲,二十年后他最终会和父亲拥抱了。
该妥协的再执拗也无法死磕到底了,忘不了的就不要忘。
首先有了一个机遇,然后有了相识,有了奔跑,有了毒品,有了爱,有了渴望,有了恐惧,有了欲望......而后就有了背叛。
他们仍是那群废人,不可避免地有了妥协,但骨子里的愤怒仍没有被挫骨扬灰。
他们不再是二十年前意气风发、无法无天的少年,也不会是二十年后该成为的睿智成熟、安详镇定的老人。
年轻的时候,我就只想成为我自己。二十年后,他们仍然是自己。他们仍然没有向一切妥协。
20年前,毒品是新潮流。20年后爱丁堡少年们找到了一种新的毒品替代,它叫“后青春生活”。
人生像最后那个惨绿色的镜头一样呼啸而过,他们不再是少年,也没有长成大人,还是他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