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海关扣押了加州湾石头鱼。本文图片均为记者李嘉伟
3月10日,怀孕6个月的姜丽丽(化名)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贵宾休息室准备转机前往揭阳(汕头)时被上海海关官员带走。
在从墨西哥托运的黑色手提箱中,海关发现了122条鱼。经过专业鉴定,这些鱼是加州湾最早的鱼类,属于CIX附录I濒危物种,病例价值约1500万元。这是2019年在上海港查获的首例加州湾石头鱼走私案。
2019年,部分濒危物种走私被上海海关查获。
目前,走私此类濒危物种具有了新的特点,成为海关打击的重点。
5月10日,www.thepaper.cn 记者从上海海关获悉,2019年1月至4月,上海共查获涉及象牙等濒危物种及其制品的非法走私案件92起,是2018年同期的10.2倍。
其中,海关查获象牙制品10.26公斤,穿山甲鳞片316.6公斤(案值1300多万元),加州湾石头鱼653条(箱值6600多万元),此外刺桉438吨,檀香桉树80吨,还有海马干、河马牙齿, 穿山甲、贻贝、海狗皮等近千片。
被上海海关查获的象牙及其制品。
上海海关查获的蟒蛇皮。
上海海关表示,结合近期查获的案件,目前走私濒危物种及其制品的违法活动主要呈现以下五个特征:
一是邮政、货物进入主要走私渠道。濒危动物和产品因其体积小、价值高的特点,大多通过邮寄或行李走私进入国内,濒危植物主要通过假名等手段通过货运渠道走私进入该国。
其次,走私物种的种类越来越多样化。除了象牙、穿山甲鳞片等传统走私物种外,上海口岸鲜有缉获的卡湾石头鱼、河马齿、小叶桉树等稀有物种也越来越多,反映出走私者从南方港口向北迁移的趋势。
第三,走私来源相对集中。上海海关查获的种类主要来自非洲的尼日利亚、欧洲的英国和意大利、日本等亚洲地区。
第四,帮派的特征越来越明显。涉案团伙有严格的组织结构,分工明确,在国外成立公司,由海外员工负责采购,部分员工负责携带进境,国内收货人负责销售、返还资金,形成完整的走私链。
五是走私主体的身份相对固定。主要是回国探亲,离家务工为主,也是短期多次进出境,在国外买货在家卖的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