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地震斗篷石首次在中国境外被发现

中国地震斗篷石首次在中国境外被发现

图为晚奥陶石岗湾东北边缘的中国地震角的石材生产区。地图由南谷提供

北京7月29日电(杨彦慈)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学研究室29日最新消息,该所的研究人员会同海外团队,在泰国西部进行实地考察,首次在中国境外的上奥陶沱牙上发现了中国地震丹角石。

研究结果已在线发表在Paleoworld上。

中国真丹角岩是一种已灭绝的头足类软体动物,在奥陶晚期蓬勃发展。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它已被确定为晚期Otau Sekedi早期的标准化石。

长期以来,中国地震丹胶石仅在中国,包括华南、塔里木、西藏、山西等地的相应地层都有化石记录,中国境外没有报道。

2020年1月,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学研究所与泰国玛哈沙拉干大学签署的合作备忘录框架下,南京古生物学研究所早期古生物学研究团队助理研究员方翔、李超、李文杰博士等人,与泰国摩诃沙拉坎大学Clive Burrett教授、Mongkol Udchachon副教授, 在泰国西部进行了联合实地考察,收集了大量的化石标本。第一块中国地震角岩是在泰国发现的。

中国地震斗篷石首次在中国境外被发现

图为中国地震丹角石,产于泰国西部北壁省西沙啪县。地图由南谷提供

据研究人员介绍,在这次联合野外考察的工作中,中泰联合考察队首次将塔马瑙群上部产生的头足类化石确定为中国地震角岩,其时代应该是晚乙道石垣病的早期,与中国南部的扬子台宝塔群大致同期。

据研究人员介绍,泰国西部与中国的博山地区相同,在古代早期属于缅甸大陆,位于甘瓦纳周边的低纬度地区。中国地震的确认是泰国首次有记录,也是中国境外首次报告。

这一发现不仅为古朝贡瓦纳东北边缘古代板块的重建提供了重要的化石证据,而且还进一步证实了地质事件,如缅甸 - 妈妈兵马俑体的漂移以及从奥托斯到晚期奥陶斯存在的生物地理区域的迁移。

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项目(B类)、青藏高原第二次综合科考研究项目、现代古生物学与地层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基础项目、地质调查项目、泰国摩诃沙拉干大学共同资助。(完整)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