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上海7月13日电(记者吴振东)1925年5月30日,震惊中外的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像火山一样燃遍整个上海,进而席卷全中国。而中国共产党员、中国工人运动先驱顾正红的壮烈牺牲,正是这场运动的导火索。
2008年5月30日,顾正红纪念馆在其殉难处原址建成开放。今年,为庆祝建党100周年,上海市普陀区对顾正红纪念馆进行了全面改造升级,全景展现了顾正红烈士生平事迹和五卅运动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进入暑期,全新开放的顾正红纪念馆俨然成为上海又一处醒目的红色地标。记者发现,不少市民和游客都对纪念馆独特的建筑设计产生了浓厚兴趣。
顾正红纪念馆设计方相关人士介绍,场馆建筑外观采用锈蚀耐候钢材质,塑造出一组错动的立方体组合,结合钢柱内退、四面悬挑的方式,使建筑外观形如舞动的“红色绸带”,并成为场馆最具标识性的形象特征。“红绸”将馆前休憩、馆内参观、殉难处等区域串接起来,与馆内展陈内容巧妙嵌合,隐喻革命先烈走过的红色道路。
“之所以选择锈蚀后的耐候钢板作为建筑立面材料,是因为钢代表着工人革命者的阶级特征,也代表了工人百折不挠的斗争意志,这些都与顾正红烈士的形象最为契合。”纪念馆总设计师张男表示,锈钢原本只是弃之不用的废材,通过巧妙的设计,现在又重新焕发光彩,不仅艺术感十足,也符合当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此外,烈士殉难处也体现了设计者的巧思。5块石碑均为花岗岩石材,由大到小排列,光滑面与凹凸面相间,石碑上刻有“顾正红烈士殉难处”几个大字,其中最大的一块石碑上还刻有金色五角星图案。“阳光穿过碑体间隙造成的光影效果,正像烈士的精神之光照耀大地。”一位青年参观者说。
普陀区曾是上海产业工人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工人运动发源地和党的早期组织重要活动地之一,素有“赤色沪西”之称。近年来,普陀区文旅局依托顾正红纪念馆、沪西工人半日学校史料陈列馆、上海纺织博物馆等红色场馆资源,以文旅语言讲好红色故事,培育红色旅游、工业旅游、苏河旅游新地标,使红色成为普陀区最鲜亮的底色。
来源: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