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脑花儿,灵魂的滋味

脑花儿,灵魂的滋味

《同桌的你》预备,唱: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

昨天你写错的题

你也曾无意中说起

替自己智商捉急

那时候天总是很蓝

日子总过得太慢

你总说毕业遥遥无期

谁让你挂科留级

谁遇到多愁善感的你

谁是在作践自己

谁把你的长发盘起

谁就是一个耳鼻!

脑花儿,灵魂的滋味

你脑袋里装的是草吗?真想一把火烧了!你的脑子啊,左边儿是面右边儿是水,一动就是锅糨糊!

脑花儿,灵魂的滋味
脑花儿,灵魂的滋味

这么简单的问题都反应不过来,你的脑袋是花岗岩做的吗?

总之,苏二在学生时代挨的骂,多半源于粗心大意,当然老师不会教“细心”的方法,只会说“你能不能长点儿脑子!”世上没有治疗脑残的药,但先哲告诉我们:吃啥补啥,以形补形。

让食物成为你的药物,而不要让药物成为你的食物。希波克拉底

脑花儿,灵魂的滋味
脑花儿,灵魂的滋味

人如果吃不好,就不能好好思考,好好爱,好好休息。维吉尼亚·伍儿夫

脑花儿,灵魂的滋味
脑花儿,灵魂的滋味

杂食动物苏二今日将和大家聊聊传说中可以扩充脑容量的黑暗美食——脑花儿。

提到吃脑花儿,我的朋友们总要上纲上线。

脑花儿,灵魂的滋味

好好次,好幸福呦!

脑花儿,灵魂的滋味

女孩子怎么会吃这么恐怖的食物!一堆神经元算什么好吃的!

脑花儿,灵魂的滋味

找不到男朋友就是因为口味重!吃了也没见你变聪明噻,哦对了,你吃的是猪脑子!

脑花儿,灵魂的滋味

好恶心,恶心他妈给恶心送殡,恶心死了呦!

在毒舌堆长大的苏二早已经百毒不侵,正所谓:咬定脑花儿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

但凡好吃的,先得有个好名儿。

脑花儿,灵魂的滋味

雪媚娘日本传统甜点,将媚娘粉和成面团,像包包子一样包上打发奶油和水果丁,冷藏食用口味更佳!

脑花儿,灵魂的滋味

姑娘→水果界的新口味,啥姿势都会,可生食、糖渍、醋渍或作果浆。

腻腻歪歪、血淋淋的脑子,表情包本来是这样的:

脑花儿,灵魂的滋味

在食客们轻声说出“脑花儿”后,画风就变成这样:

脑花儿,灵魂的滋味

如同“豆花儿”一样,“脑花儿”说出口便有种亲切感,加之“花”读音接近于“浑”,体现出如豆腐般脆弱又粘稠的口感。

脑花儿,灵魂的滋味

苏二吃脑花,走的是循序渐进、由小及大的路线。幼年时候参加婚宴,烧鸡的香味从服务员托着的盘子里弥散在各个角落,所有人都停下筷子,引颈而望。盘子落桌,无数只手势如破竹,风卷残云,等我反应过来,白瓷大盘上只一颗孤零零的鸡头。

弹牙的鸡冠、酥脆的鸡皮、再吸溜掉哀怨的眼,抿一抿其中像隐形眼镜般的“睑板”。把舌尖上一丁点儿“活肉”咽下肚,两手一扒拉,打开下巴,通往灵魂的通道畅通了。老人们说“吃鸡脑是吃秦桧!”这话说给小孩子听不免有些恐怖,毕竟吃鸡和吃人是两码事。

脑花儿,灵魂的滋味

鸡脑看起来像不像跪着赎罪的秦桧呢?

脑花儿,灵魂的滋味

王夫人的胸脯锃光瓦亮,爱国主义的咸猪手也是耍流氓。

当年我们家住在汾河畔,汾河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在汛期时,奔涌的黄河水中常有中国四大名鱼中“黄河鲤”的身影。土腥味要用浓油赤酱掩盖,爷爷一边儿哼小曲儿一边收拾,要想做得漂亮,滑溜溜的鱼需先下油锅定型。只听呲啦一声,平静的油面上翻滚金黄色的泡沫,这一声,好比平静的音乐进入最华美的乐章,舌根肌肉猛然收缩,唾液溢满口腔。

厨房重地,不容小孩儿随便进出,爷爷把我打发出来,关了门,独自变法术。最初的腥味化作葱姜蒜味最后变成馥郁的浓香。再也忍不住了,悄悄把眼睛凑门缝儿,只见爷爷斯条慢理擦干净盘子边儿上零星的酱汁,撒上小葱末点缀。

只听得筷子磕碰着盘子,一阵密密麻麻的叮当声,众人垂涎闪舌,挥霍旁午。鱼头无刺,自然是我的。鱼唇黏牙,唇与眼连接线上有两小块肉,俗称“蒜瓣肉”或“眼肉”。眼肉滑嫩,筷子深入进去,便能探出来一块螺旋状的肉,唤作“鱼脆白”(是鱼类神经管前端膨大分化形成的部分,分为端脑,间脑,中脑,小脑 ,延脑,又称五部脑。)据说可化瘀通络,主跌打损伤。

脑花儿,灵魂的滋味

最好看的戏要放最后上演,最好吃的部分,也要留到最后细品。鱼眼和鱼脑口味一样,只是鱼眼中多了一颗小白珠子,成语“鱼目混珠”便是这样来的。

宝玉曾说:“女孩儿未出嫁, 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的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的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他这般说,必然是没吃过鱼眼睛的。用牙齿磨掉外表没有光泽的粉末,中心是颗透明的硬核。出了嫁的女性,内心纯真不轻易示人罢了。

鱼脑没有脑皮层,呈淡灰色凝胶状,古人称作“鱼云”,尝起来不似鸡脑口感绵密,有淡淡的腥味。吃鱼头是个慢功夫,看着最后干干净净的半透明骨头,会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大概“啃”的过程是劳动,把劳动成果吃到肚子里就开心了。

奶奶趁我吃鱼头的空档,总会给我夹块鱼肉。人们总说“江鲜河鲜”,大江大河地形复杂,鱼类在此安家必然要掌握生存的智慧。这一“鲜”正如“千锤成利器,百炼变纯钢”,肉质弹牙,吃进嘴里,便有不枉此生之感。近二十年过去了,正经的黄河鲤难觅踪影,而塘里肥肥软软的鲤鱼,是算不上“鲜”的。

脑花儿,灵魂的滋味

俗话说:京油子,卫嘴子。天津人民好吃,也会吃,“当当吃海货,不算不会过”。受天津卫饮食文化的熏陶,我爹在“吃”上相当洒脱。他带我吃生鱼片,想象中应是腥咸的滋味,入口却肥软甜香,看起来横行霸道的螃蟹打开是一腔腔嫩肉。

他第一次带我吃猪脑花是在一家火锅店。新鲜的脑子颤颤巍巍,看起来很是瘆人,难以启齿。我爹一脸陶醉:“不吃你要后悔的!”

我怕脑子,但更怕后悔。夹起一小块,闭着眼睛塞进嘴巴里。脑花的滋味并不是肉味,它像一块海绵,所有的滋味浸入到脑回路,唯有脑子深处纯白的部分,保留着一丁点腥甜的本来面目,整体口感如慕斯般绵密。从此,脑花儿便成了吃火锅儿的必点菜。

后来有一次和妹子们吃火锅,前半场儿涮着黄喉、毛肚,倒也相谈甚欢,掏心挖肝。直到我说来一份脑花儿,大家如同看到汉尼拔。

其中一姑娘说“人外国人都不吃动物内脏,你现在吃的,他们都不敢看!”

此妞儿从未出国,所谓“外国人不吃内脏”的观点也是网上以讹传讹。且不说法国人爱吃鹅肝,苏格兰人爱吃哈吉斯(类似我国新疆地区的羊肚包肉,不过外国人不仅在羊肚中包了肉,还包了羊的心、肺、肝和燕麦……)在英国,脑花儿这种曼妙的口感、无以名状的滋味和新奇感结合在一起的食材如今也越来越流行。伦敦梅菲尔区的米其林星级餐厅的大厨卡拉姆•塞蒂说:“我知道我们的印度顾客会点这道菜,他们是吃着这个长大的……英国人中也有很多爱吃内脏的人。他们好奇地尝试(这道菜);99%的人喜欢这种味道。脑花很适合第一次吃内脏的人。我认为脑花不是那么有挑战性,它们不像其它一些食材那样有内脏的感觉,味道也没那么重。你还可以用油炸,做法多种多样。”

在太平洋西南部有个小国家——巴布亚新几内亚,这里有个部落吃脑花儿可真应了我们老祖宗的话,大道至简,至味无味。他们吃的是——人脑花儿。

脑花儿,灵魂的滋味

据英国《都市日报》报道称,食用死去亲人的大脑后,人体可以产生一种朊病毒抗体,阻止蛋白质变异和损害大脑的聚合物的生成。专家研究发现,这种抗病毒基因不但可以用来预防一种致命性痴呆症——“克鲁病”的发生,还可以用来抵抗其它类似的精神性疾病,如帕金森等。因此,这一发现有望给痴呆症研究领域带来新的突破。

脑花儿,灵魂的滋味

许多心灵鸡汤说:胸怀都是委屈撑大的。

苏大学士宦海浮沉委屈不?那可是委屈他妈给委屈上坟,委屈死了。

他怎么说呢:“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汪曾祺先生苦吗?

穷困潦倒,到了吃野菜捕昆虫的地步,老头儿说“做菜要有想象力!”

任尔风雨不住,我自云卷云舒。

苏二奉上一句心灵砒霜:胸怀,都是美食撑大的!

脑花儿,灵魂的滋味

hi欢迎来到苏二的温暖小站坚持原创、坚持好吃、坚持长得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