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河蟹养殖中苔藓、水花和蓝藻的常规水质环境处理

作者:水产研究社
河蟹养殖中苔藓、水花和蓝藻的常规水质环境处理

编辑|水产研究所

最新首映|了解最新的水产养殖知识并关注:水产研究所

河蟹养殖中苔藓、水花和蓝藻的常规水质环境处理

水产研究学会水产养殖,疾病预防和控制,水质调节,技术交流,生态鱼类养殖,对虾养殖,螃蟹养殖,健康渔业,您值得信赖的水产助手。286 原创内容

公众号

苔藓的处理

苔藓是丝质藻类的一种,是丝质藻类的一种,如水、双星藻类和横向藻类等丝质藻类。

当春季温度上升到10C以上时,苔藓开始繁殖。

早期,头发状,附着在浅水池的底部,随着温度的升高,它会繁殖并长成一缕直立在水中的绿色细丝;

1. 苔藓的危害

当苔藓大量繁殖时,它从水体中吸收了大量的养分,使水变薄,当蟹种爬入苔藓时,它也缠绕着蟹种,严重影响河蟹的正常摄食和活动。

当苔藓覆盖或吸附在水和草上时,它会阻碍水和草的光合作用,导致其收缩和死亡,从而影响水质。

大量死亡时,分解释放出大量毒素,导致水质变黑、发臭,氨氮含量超过标准,水体溶解氧含量低,对河蟹造成危害。

2.苔藓产生的主要原因

(1)青塘不彻底。

如果前一年出现严重的苔藓问题,蟹塘冬季有积水,次年春初没有排水,蟹前没有清除池塘或阳光池,这类蟹塘苔藓的发生率非常高,危害程度也较大。

(2)泳池水太稀疏。

预放养池内没有施肥或施肥不足,导致池水太稀薄,造成苔藓滋生。

(3)前期肥水没有变肥或水草生长阶段没有及时捕获肥料,水和草在池塘中消耗养分后,有益藻类无法获得营养。

因此,植草后一定要密切关注池塘内水色的变化,一旦发现水草生长得很快,水体的透明度要提高,应及时施肥,使透明度保持在30厘米。

(4)一次性释放蜗牛的量过大,导致水质稀薄,肥水困难,苔藓滋生。蜗牛一般在清明前后放养,放养蜗牛前必须注意水质的肥力。

最好在放养蜗牛之前大量施肥。

(5)过量施用磷肥和未发酵的有机肥,使水生态受到破坏,或在种植水草时,蜗牛、苔藓进入蟹塘,造成苔藓泛滥。

3. 预防和控制苔藓的措施

(1)完全清除池塘

从池塘底部清除过多的淤泥,池塘底部淤泥的厚度不超过15厘米,然后池塘超过20天。

在青塘用每亩溶解1.5公斤硫酸铜的水浇筑池底和池边,5天后在池塘注水约10厘米,用每亩150公斤以上的原石灰均匀地洒入池中。

重要的是要注意,生石灰应该均匀地撒在整个池中,例如在灰烬太多而无法溶解的地方,使用铁镐打开它。

用这种方法处理的蟹塘,只要管理得当,一般很少出现苔藓。

(2) 适量脂肪水

苔藓需要阳光才能生长,苔藓生活在水底,这可以增加水的肥力,降低透明度,减少光线。

由于前期水温低,藻类不易生长,水分不易养肥。

首先,清塘后,要施用池塘底部的基肥,一般施用100~150公斤/亩的有机肥。

根据水质的不同,施肥量原则上取决于池塘的底质、水质,一般在3月至5月保持池塘水质的透明度在30~35厘米,透明度过高,说明池水稀薄,需要增加施肥量和施肥次数。

进入6月后,养殖池中水的透明度应控制在40至45厘米。

因此,控制泳池水的透明度的原理是:水温低,透明度也低,水温高,透明度应控制大一点。

施用的有机肥必须充分煮熟发酵,施用的无机肥主要是复合肥。

施肥时,要注意苔藓是否大量出现,不能大量施肥换水,因为施肥后营养较多,加速苔藓的生长。

也就是说,施肥越多,苔藓就越多。

(1)脂肪水效果差的原因

水温低;光线不足;水体溶解氧过低;水体藻类太小;水浮游生物过多;水体药物残留较多;水体pH值过高或过低;水体风浪过大,上游对流较为严重;使用肥料产品不溶于水或溶解性差。

(2)脂肪水措施

针对上述情况,建议农民采取以下对策,获得更满意的肥料用水效果。

一个。当水温低且光线不足时:

使用氨基酸如脂肪水糊和低温孢子或光合作用细菌浸泡后,整个池水溢出,用氧化剂或使用活性氧合器;

使用固体肥料应充分溶解后再使用,一般浸泡6小时以上,如发现肥料泥沙较多,说明肥料水产品质量较差,可替代肥料水产品,以保证肥料用水效果更佳的产品。

b.当水体的溶解氧过低且有更多的动物计划时:

首先使用杀虫剂杀死过多的动物(在杀死动物园飞机的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在混合池中选择农药,以确保混合虾蟹等不良反应),然后第二天早上用硫酸钾加含氧片剂全池喷洒,间隔2~3小时, 使用氨基酸脂肪水膏和磷肥和em细菌浸泡后整个池喷洒(晴天使用良好)。

c. 水在浑浊时使用大量药物:

首先,用果酸有机酸(5~7亩/瓶)洒满整个池后,再用硫酸钾洒满整个池,第二天晴天早晨用氨基酸肥料糊状物,将藻类和EM菌种浸泡后,将整个池水溅起。

(3) 毛坯细鳞斜鲭鱼

到3月底,沐放养规格为6~8厘米的斜鲭鱼品种100~200尾。

细鳞斜鲭鱼摄食水生藻类,可有效控制水体中苔藓的含量,防止苔藓暴发造成的水质恶化;

鲱鱼还可以吃掉河蟹的残留饵料,可以有效防止饵料腐败对水质的腐败影响。

(4)药物治疗

如果苔藓已经大量出现,则需要用杀毒方法进行治疗。与湿细土和杀苔草混合,在苔藓密集的地方浇干,2天后生效。

在苔藓浓度集中的区域,将硫酸铜和铁氧体硫酸盐剂5:2洒在苔藓上进行杀灭,3~5天后,将生石灰撒一次。

当使用药物杀死苔藓时,重要的是要注意,在河蟹的去壳期间不能使用它。

二、水

"水"是淡水中的一种自然现象,是由大量蓝藻滋生爆发引起的。随着高温季节的到来,蓝藻将陆续出现,蓝藻的治疗一直是河蟹养殖过程中的一个难题。

1."水花"的主要原因

(1) 高温

在室温下,蓝藻不会比其他普通藻类生长得更快,蓝藻的生长速度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加快。

在一定温度下,蓝藻比其他藻类生长得更快,当进入高温季节时,蓝藻生长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2) 水富营养化

水富营养化是由以下原因引起的:

随着水产养殖的发展,水产动物不断生长,饲料投入量将增加,残留饵料的积累,养殖动物粪便的增加,导致养分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

大量的粪便和残留诱饵的积累速度远远快于微生物降解的速度。

(3)氮磷比失衡

有益藻类营养来源的不平衡导致藻类繁殖减慢,有益藻类的量减少,藻类中获取水分的营养物质量会减少,分解后的营养物质不能被藻类利用,积累过多的反馈会受到抑制,导致物质循环受阻。

(4) 人为影响

在养殖过程中频繁使用农药和消毒剂,随后未能及时补充有益菌群,导致水体中缺乏有益微生物,导致水体降解能力显著下降。

2.池塘蓝藻发生

(1)池塘内无水草或少量水草,养分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导致后期养殖池有机质含量高。

(2)蜗牛放养量过少,或者放养蜗牛成活率不高,导致后期池底有机物含量丰富。

(3)前期施肥和有机肥过多,后期微生物少或底部变化少,有机物分解受限,导致肥料在池塘内积累。

在培养的后期,温度升高,pH值升高,水形成富营养化,蓝藻开始发生。

3.防止蓝藻的发生

(1)经常换水,保证水和草的正常生长,使水和草占池塘面积的50%左右。在养殖过程中应注意及时施肥水和草,保持水体在30~40厘米的透明度。

(2)早期如果放养蜗牛量不够,可以在6月份加入一批蜗牛,一般总放养量在250~300公斤/亩,并保证蜗牛的质量。

(3)河蟹养殖尽量使用生物肥料,减少肥料使用,有机肥通过孢子和酵母发酵;

中期(5月以后)要定期使用池塘微生物制剂,后期施肥以氨基酸肥为主,每月用1~2次用死草孢子和抗硝化菌原料粉分解池底有机物。

4.蓝藻的危害

(1)当蓝藻大量繁殖时,一方面抑制养殖水体中有益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阻碍其他藻类的光合作用;

另一方面,它还阻断了空气气体进入养殖水体,导致养殖水体中溶解氧严重缺乏,缺氧或缺氧,河蟹等养殖动物发病甚至死亡。

(2)大量蓝藻死亡也会损害水质,产生大量的藻类毒素、血清素和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直接危害河蟹等水产养殖动物的健康。

5.减少池塘中蓝藻的含量

蓝藻在池塘养殖过程中出现,很难完全去除蓝藻,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减少池塘中蓝藻的数量。

(1)小面积的池塘,在大风天气下,可以在小角落用竹竿或塑料管包围,然后用密网清除。

(2)降低池水的pH值,并通过有机酸将池水的pH值降低到7~7.5。降低pH值应循序渐进,以防止对河蟹和其他水产养殖动物的伤害。

(3)在阳光池的下风处,将适量的硫酸铜、硫酸铁或鞣制铜制剂直接喷洒在池塘边缘的蓝藻团块上,可有效杀灭部分蓝藻

(注:溢药面积不能超过池塘面积的1/4,溢水池当天应注意充氧,同时要密切注意池塘内水质和河蟹的情况,特别是夜间,要定期巡查池塘)。

(4)如果出现大爆发的蓝藻,有条件的可以每天换水一次,排除下风蓝藻,再杀灭。

蓝藻死会产生蓝藻毒素,先排毒,能先换水1/3,再用解毒剂除去重金属和蓝藻毒素,同时使用免疫多糖和解毒高稳定性维生素C混合饵料喂养,增强河蟹体质,减少应激反应。

排毒可能不是彻底的,可以连续使用2到3次。

排毒再换底,可连续换底1~2次,可结合底充氧效果更佳。水质稳定后,施肥水退去有益藻类。

(5)放养部分鲭鱼,蜗牛可以减少水体的富营养化,从而控制蓝藻的繁殖,也可以放养一些罗非鱼,罗非鱼可以直接以蓝藻为食。

(6)雨后对水体施用一定量的水质改良剂,并补充一定量的生物复合肥(500g/μ),可使水体中的有益藻类在短时间内恢复繁殖和生长,抑制蓝藻繁殖(注意前3小时将水质改良剂喷至含氧物)。

(7)在养殖水体中移植一定量的水生高等植物,如凤莲、满江红和水花生,通过较高的水生植物控制水体中的氮磷含量,抑制蓝藻的大量繁殖。

(8)在加水或更换新水时,要注意外河的水质,如水源中苔藓较多,应避免随加水带蓝藻。

上述方法难以完全杀灭或控制蓝藻,应使用杀毒剂、生物剂水转移剂和基质改良剂来改善水质和基质。

通过综合防控措施,可以对蟹塘中的蓝藻进行控制和处理,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三、水体多云

池塘水浊度是河蟹养殖中常见的问题,短期浊度对产量影响不大。

但长期浑浊,直接影响藻类和水草的光合作用,导致水体溶氧不足,使水体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超标,水草生长发芽不光,容易掉落死亡,腐烂后破坏池塘水质, 从而影响河蟹壳的正常生长。

1. 蟹池水体浑浊的常见原因

(1)喂食量不足,造成河蟹觅食活动。

(2)寄生虫使河蟹坐立不安,四处爬行。

(3)浮游动物是由更多的昆虫引起的。

(4)有很多小鱼。

(5)池底溶氧,河蟹不安地爬行。

(6)缺水草或无水草,水体自净能力差。

2.应采取措施处理水浊度

(1)如果进食量是由进食不足引起的,则需要逐渐增加进食量,第二天适当时有轻微的盈余。

(2)检查河蟹丝和身体表,如果有纤毛寄生虫,可将整个池中纤维虫网等药物洒出,大量寄生,甚至两次。

(3)如果水色为白色,水体中的浮游植物较少,而旋翼机较多,则先杀虫(使用Avigi等),然后加脂水(使用氨基酸脂肪水膏等)。

(4)如果野生鱼类造成浑浊,可加入饲料《青塘2008》等进行清除。

(5)水草不足或无水草的池塘,可用消毒水花生移入池塘。

四、水富营养化

养殖水体中营养盐的增加导致藻类和水生植物生产力的提高以及水质的下降,从而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1.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

(1)有害藻类暴发

由于粪便和残留饵料在水体中的积累,微生物降解和转化能力减弱,许多物质以大分子有机物的形式存在,小藻类不能被吸收和利用,但如裸藻、藻类、蓝藻等有害藻类可以被吸收和利用,这种环境为有害, 不需要的藻类提供快速繁殖条件。

(2)影响富营养水体中水体的感官特性,蓝藻等大规模繁殖,水色增多,水浊度、透明度降低,并散发出异味。

(3)产生有害物质 富营养化水体中的许多藻类会分泌和释放有毒有害物质,从而降低水质。

(4)影响水体生态环境 富营养化水体中,水的氮源积累过多,微生物转化能力不足,导致有机物积累、厌氧分解和毒性。

大多数有害微生物都是厌氧菌,如果水体长期缺氧,厌氧菌会迅速大量繁殖,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大量沉积。

水富营养化导致水中缺氧,缺乏有益的浮游生物,有毒有害物质增加,水生生物的稳定性和多样性降低,如雨天、水体温度、酸度和碱度等快速变化,水体将发生剧烈变化——倒置藻类,导致养殖生物的应激反应增加, 导致疾病暴发,导致大量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死亡。

此外,它还影响渔业等生物资源的利用,从而降低了水体的经济价值。

2. 常用检测方法

生产可以直接在现场使用更简单的仪器,也可以通过视觉方法对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做出一般判断。

(1) 透明度测量方法

使用直径30厘米的白色瓷板(也可以涂成白色而不是铁板或其他材料)来使用在水中可见的深度作为透明度。

因此,测量时间应确定在每天9点至16点。

透明度可以大致反映水体富营养化程度,透明度越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越高。

有时虽然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较高,但实测的透明度更大,因为:大型细丝和水生植物大量繁殖,浮游植物爆炸性死亡,雨天浮游生物藻类沉降,水污染受重金属污染不利于藻类生长。

(2) 目视检查

通过肉眼观察水的颜色,我们判断水的质量和富营养化的程度。

水色是整个由浮游生物(包括浮游植物和类虫)、有机物和悬浮物组成,主要在池塘水中的颜色。

识别池塘的水色并及时调节是水产养殖中的一项重要技术。

(3)典型的水质差

(1)绿水体:水中氮含量大。

(2)黑褐色或酱油水:残留饵料、残饵、变质底、水体鞭状藻类、裸藻、褐藻等为主,养殖动物易患病。

(3)黄水:大量的有机物被细菌分解在池中积累,池水pH值降低时容易产生这种颜色,不利于养殖动物的生长。

(4)白色浑浊水:主要含有纤毛虫、轮虫病、荚状浮游生物、粘土颗粒或有机碎片。

(5)澄清彩水:水质贫乏或重金属污染水,不利于养殖。

3. 减少危害的建议措施

(1)光合作用菌(30亿/毫升)和硝化菌(30亿/克),一容积,每立方米水体为3~4毫升和2~3克,整个池水溢出,15天使用一次,甚至2~4次。

(2)高效孢子(50亿/克)和乳酸菌(30亿/克),一容,每立方米水体为0.3~0.4克和3~4毫升,整个池水溢出,10~15天使用一次,甚至2~4次。应用微生态制剂后,应注意氧化。

(3)根据富营养水体的不同条件,按每立方米水体50~80克,放鲭鱼、鲭鱼、柔性抓取的比例。

(4)常加新水,10~15天加水一次,一次加20厘米左右。

(5)使用良好的增氧剂(除水体缺氧外,鱼浮头按电源开启,阳光明媚的白天中午,下午电源开启2~3小时),向水体充氧,搅拌水体并在池塘内种水和草。

五、硫化氢含水量高

硫化氢是一种剧毒的可溶性气体,对生物有严重的毒性作用。

当铁盐不足和溶解氧过低时,H2S含量非常高,特别是当水位和pH值降低时。

水中硫化氢的来源主要是饲料饵料、水生生物尸体和淤泥,这些都是缺氧溶解时厌氧微生物分解引起的。

当水中硫化氢含量高时,主要防控措施如下。

(1)有机酸排毒,一定量,每立方米水体用0.75~1.0克,整个池水溢出,每天一次,甚至连2天。

(2)孢子用氧片,一容积,每亩水体为333~400克和167克,洒满整个池子。

(3)促进水的垂直流动混合,打破分层停滞,避免底泥,特别是避免底水发展进入恢复状态。

增加池中的溶解氧通常通过机械氧化或化学氧化法,促进硫化氢转化为硫酸盐。

(4)尽量保持底部,底部水为中性,微碱性(pH 7.5~8.5),为此可施用石灰,尽量避免底部,底部水呈酸性。

(5)涂铁剂提高基材含量,使底水中Fe2、Fe3加,一旦有硫化物生成,可转化为FeS,单钠硫固定在底泥中,不会在水中积聚造成危害。

(6)避免大量硫酸盐进入养殖水体。

六、水体水色白色

1.池塘水体颜色为白色的原因

(1)在繁殖前期通常是由于浮游动物过多或浮游植物突然大规模死亡,单细胞藻类不能正常生长造成的。

(2)由于天气变化突然、溶氧不足、毒素增加、喂养喂养、消毒处理不当等原因导致繁殖晚,也可造成单细胞藻类异常大量死亡,从而造成有害微生物大量或虫草素繁殖过剩。

2.水体水彩美白主要防控措施

(1)打开增氧器,然后排出一些下面的水,并引入一些新的水。

(2)使用氨净水器、增氧剂、光合细菌。

(3)引进新的藻类种类,并适量施用肥料。

(4)白水体如氨氮或亚硝酸盐含量过高,应先使用氨净水器(如沸石粉、氯化铝),同时减少或停止进料。

在大多数动物园被吃掉或杀死后,引入一些新的水并进行脂肪水。

(5)对于轮虫等引起的水变白,可连续增加氧气,清晨在池塘周围喷洒杀虫剂,早晨增加磷肥。

(6)洒上维生素C等,减少水生动物的应激反应。

七、水体水色较薄

只有保持一定程度的肥力,水体才能保持良好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对于瘦养殖水体,通常的措施是施肥,但应注意施肥方法。

(1)在池塘养殖中,经常使用施用足够的有机肥和追求无机肥的方法。

在春季多施氮肥,在夏季多施磷肥,促进氮磷,从而满足浮游植物对氮和磷的吸收比例,同时又不使氨氮过度富集。

(2)在施肥时应充分打开无机肥料,选择阳光明媚的早晨均匀洒出,避免在氧气机打开后立即溢出,使养分被浮游植物充分吸收。

八、中亚水体硝酸盐含量高

正常养殖亚硝酸盐一般适宜不超过0.1毫克/升,中亚水体硝酸盐过高会导致水生动物摄入减少,鳃组织病变,呼吸困难,烦躁不安或发育迟缓,严重出现爆炸性死亡,虾类养殖过程中"偷死"往往也造成高亚硝酸盐。

在养殖的中后期,池塘硝酸盐高是极为普遍的现象,这与养殖中后期投饲量增加、生物和氮储量增加有关,而硝化菌本身繁殖相对较慢,容易受到其他菌群的抑制。

对于亚硝酸盐过高,通常的防控措施如下。

(1)启动制氧器或整个池中喷洒化学增氧剂,促进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

(2)利用氨离子螯合剂、活性炭、吸附剂、腐植酸聚合物等水质吸附剂(如亚硝酸盐降解剂),通过离子交换、吸附或降解亚硝酸盐。

(3)利用孢子菌、硝基菌、光合作用菌等微生物制剂,利用活菌制剂加速亚硝酸盐的分解、转化。

(4)薄水体增加施磷肥,以磷化二氢钙为最佳,促进浮游植物对氮的吸收,部分肥水体用沸石粉或明矾盐洒满整个池中。

(5)及时排污和补水,特别是底水和污水,及时清理池塘内的土壤。

(6)消毒杀灭厌氧菌后,用沸石粉进行吸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