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有没有被这两张图刷屏。

10月20日,2021年天猫双十一第一波预售,李佳琦直播间从当天下午两点半开播,在12个小时的直播中,累计观看量达到2.5亿人次,成交额高达106.53亿元,打破了此前的历史记录。
而且这106亿元还只是预售首日的定金金额。
根据“雷达财经”分析,经过直播平台、机构与主播1:2:7的分成之后,李佳琦能收入约15亿元。
一个人一天挣15亿元,是什么概念?
某些电商平台一个季度的成交额不过二三十亿,相当于李佳琦一个人干出了一家平台的业绩,带货能力恐怖如斯。
看到如此夸张的成交额,不禁令人发问:李佳琦是如何做到的?
高学历团队曝光
有人戏称李佳琦是锣鼓一响,黄金万两。
热搜上一直高位悬挂着“李佳琦销售额”,也引来了一些声音。
有人说:“不好好学习也没关系,大不了去当网红,反正门槛低、挣钱快。”
底下还有不少人附和:
“那些短视频软件上的网红,没上几年学,年入百万,而普通的大学毕业生,寒窗苦读十几年,薪资才几千,那读书还有什么用?”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我们不妨一探究竟。
之前李佳琦双十一销售额总是低薇娅一头,去年双十一预售,李佳琦33亿元,薇娅35亿元。
可今年李佳琦却以106亿元的恐怖销售额力压薇娅的82亿元。
这功劳少不了他的团队。
在今年预售开启的一周前,李佳琦团队在网络上发布了一份“双十一攻略”,一张清晰明了的excel表格。
表格中详细整理了每个产品的名称、主要成分、适用人群、到手价、赠品等关键信息,排版舒适,令人一目了然。
这份excel表格,一经发布就在微博被广泛传播,阅读量达9亿次,184.8万人参与讨论。
后来在豆瓣、知乎、朋友圈也被疯狂转发,实打实地出了圈。
之前在央视的《对话》节目中,李佳琦讲述了自己的质检团队。
访谈中李佳琦说,为了更好地进行选品,他的团队做了一个创新,成立了一支专门的(qc)质检团队,其中所有的成员都是研究生以上学历,包含食品研究、化工测试等专业人员。
所以,李佳琦的这次成功,除了本人自身的努力、勤奋,他背后的这支研究生团队也功不可没。
白岩松说:“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最有价值。”
颜值和名气能让人走得快,但是更专业的高学历却能让人走得远。
再来看看我们熟知的那些网红。
李佳琦,毕业于南昌大学,江西省唯一一所211大学。
papi酱,本科和硕士都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同时,她还是周冬雨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
罗翔教授,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此外,还有毕导(清华大学)、老番茄(复旦大学)、何同学(北京邮电大学)等等。
这些“顶流”网红的学历真的没有部分人想的那么低。
高学历有什么用
知乎上有个提问:“学历到底能决定什么?”
下面的高赞回答是:“看事情时,专科看表面,普本找原因,重本找痛点,硕士找痛点产生的原因。”
这个回答虽然表达得比较隐晦,但不难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那就是学历越高的人,越拥有深度思考的能力,越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
好的学历除了能带来更多向上、向前的机会,更能带给一个人更为敏锐的视野和优质的圈子。
前几天,腾讯的校招薪资曝光,冲上了各个社交平台的热搜。
他们向应届生开出了多个“年薪40万+”的职位,薪资组成包括:
月薪:2万以上 租房补贴:4000元/月 股票:价值6万或10万元 签字费:3万元
光租房补贴每个月就有4000元,不少网友流下了贫穷的泪水:
除高薪资外,腾讯的各项福利也令人眼馋。
4层楼的餐厅、免费健身房、上下班免费班车接送、看病9成费用报销、免费高配体检、理疗室……
可以说只要入职腾讯,即刻成为人生赢家。
但是想要进入腾讯并不容易,每年向腾讯投递简历的毕业生都超过10万人。
第一轮的学历筛查,就能刷掉一半人,留下的全是高学历人才。
想要拿高薪、享受一切令人眼馋的待遇,首先你得有一份漂亮的履历。
现在的社会就是这么现实,你学历上差一点,人生就差一大截。
之前消失了3个月的李子柒,再次回到大众眼前,她接受了央视的采访。
她在采访中说道:“不希望以后问年轻人想干什么,他们只想当网红、当明星。希望年轻人能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能够好好念书。”
大家都知道李子柒消失是因为与她背后的资方产生了利益纠纷。
她说,自己初中就辍学,出来闯荡社会,吃了很多没文化的亏。
这次的纠纷也是,在以她名字为品牌的公司,她本人没有持任何股份,很有可能被对方净身出局。
学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努力会有回应
这几天,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95后”博导冯磊在网络上引发关注,也着实让众多网友狠狠酸了一把。
1995年4月出生的冯磊,只有25岁,就当上了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博导。
这是重大计算机学院目前年龄最小的引进人才,也是学院有史以来首次直接给应届博士毕业生正高/博导岗位。
要知道,根据国内现阶段的学制,本科毕业要22岁左右,研究生毕业要25岁左右,博士毕业通常在27-30岁之间。
看了冯磊的履历,很多人感慨自己是“人间凑数者”。
只是殊不知这些光鲜亮丽的背后,更多是冯磊不为人知的努力。
冯磊本科就读于西南大学,通过不断努力,考上了重庆大学的研究生。
据说,他曾因为本科院校,而被导师“看不起”过。
但他没有气馁,可劲儿地天天向上。
在著名国际期刊上连发数篇论文,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到了新加坡南洋理工进行深造。
其实,近年来,让人眼前一亮的青年学者并不在少数。
有斩获国内外多项大奖的北大助理教授韦东奕,还有研究成果登上《自然》杂志封面的浙大博导冯建东……
他们都是普通家庭出来的学生,没有背景、财富帮忙开道,有的只是自身扎实的学术能力,而这都是靠自己的努力得来的。
《见识》里有这样一句话:“很多人成不了大气候,不是因为能力不行、机会不够,而是因为在生活的苦难里,停止了奔跑。”
当你努力了,你就有可能摆脱命运的束缚,跨越阶层,过上别开生面的人生。
但如果你每天都是得过且过,敷衍生活,最后生活也一定会反过来敷衍你。
就像2002年湖南的高考状元刘琦,他以654分的优异成绩考上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为“全村的希望”。
可他却在大学毕业后,啃老9年。
刘琦大学毕业后没有选择继续深造,而是参加工作。
可刚工作不久,刘琦就因为工作理念不合选择了辞职,在家待业。
起初,家人们都鼓励他,还可以找到更好的,可刘琦却眼高手低,很多岗位、公司都看不上,甚至连面试都很少去参加。
就这样一直在家待着,啃老9年。
这9年时间,刘某一个人紧锁房门,任凭父母如何示好,他也不会给好脸色,只有在向父亲要钱时才喊一声“爸爸”。
即便是高考状元,不努力依旧会被埋没。
想要有所成就,还需要放低姿态,积极进取,不怕劳苦,最终才能一步一步,登上自己理想的高峰。
人要一直不停奔跑,才能一步步接近梦想,拥抱自己想要的生活。
这个世界最大的公平,就在于你所得到的,一定和你的付出成正比。
写在最后:
2021年考研人数再创新高,有377万人报考,与去年相比增加了36万人。
考研人数每年都在上涨,每年都在“再创新高”。
在未来人均研究生的情况下,社会只会加速淘汰低学历者。
学历这张纸,一辈子用不了几次,但每用上一次,都在改变你的人生轨迹。
它就像核武器,你可以不用,但必须要有。
很喜欢史铁生的一句话,“命定的局限尽可永在,不屈的挑战却不可须臾或缺。”
我们还年轻,没有生活重担压在身上,所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挑战,给未来创造更多的机会和价值。
学习实苦,熬得住,你才能出众;熬不住,你只能出局。
这个世界上任何的美好,都需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唯有贫穷,可以不劳而获。
希望你的未来无限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