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有沒有被這兩張圖刷屏。

10月20日,2021年天貓雙十一第一波預售,李佳琦直播間從當天下午兩點半開播,在12個小時的直播中,累計觀看量達到2.5億人次,成交額高達106.53億元,打破了此前的曆史記錄。
而且這106億元還隻是預售首日的定金金額。
根據“雷達财經”分析,經過直播平台、機構與主播1:2:7的分成之後,李佳琦能收入約15億元。
一個人一天掙15億元,是什麼概念?
某些電商平台一個季度的成交額不過二三十億,相當于李佳琦一個人幹出了一家平台的業績,帶貨能力恐怖如斯。
看到如此誇張的成交額,不禁令人發問:李佳琦是如何做到的?
高學曆團隊曝光
有人戲稱李佳琦是鑼鼓一響,黃金萬兩。
熱搜上一直高位懸挂着“李佳琦銷售額”,也引來了一些聲音。
有人說:“不好好學習也沒關系,大不了去當網紅,反正門檻低、掙錢快。”
底下還有不少人附和:
“那些短視訊軟體上的網紅,沒上幾年學,年入百萬,而普通的大學畢業生,寒窗苦讀十幾年,薪資才幾千,那讀書還有什麼用?”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我們不妨一探究竟。
之前李佳琦雙十一銷售額總是低薇娅一頭,去年雙十一預售,李佳琦33億元,薇娅35億元。
可今年李佳琦卻以106億元的恐怖銷售額力壓薇娅的82億元。
這功勞少不了他的團隊。
在今年預售開啟的一周前,李佳琦團隊在網絡上釋出了一份“雙十一攻略”,一張清晰明了的excel表格。
表格中詳細整理了每個産品的名稱、主要成分、适用人群、到手價、贈品等關鍵資訊,排版舒适,令人一目了然。
這份excel表格,一經釋出就在微網誌被廣泛傳播,閱讀量達9億次,184.8萬人參與讨論。
後來在豆瓣、知乎、朋友圈也被瘋狂轉發,實打實地出了圈。
之前在央視的《對話》節目中,李佳琦講述了自己的質檢團隊。
訪談中李佳琦說,為了更好地進行選品,他的團隊做了一個創新,成立了一支專門的(qc)質檢團隊,其中所有的成員都是研究所學生以上學曆,包含食品研究、化工測試等專業人員。
是以,李佳琦的這次成功,除了本人自身的努力、勤奮,他背後的這支研究所學生團隊也功不可沒。
白岩松說:“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最有價值。”
顔值和名氣能讓人走得快,但是更專業的高學曆卻能讓人走得遠。
再來看看我們熟知的那些網紅。
李佳琦,畢業于南昌大學,江西省唯一一所211大學。
papi醬,大學和碩士都畢業于中央戲劇學院,同時,她還是周冬雨畢業論文的指導老師。
羅翔教授,北京大學法學院博士,此外,還有畢導(清華大學)、老番茄(複旦大學)、何同學(北京郵電大學)等等。
這些“頂流”網紅的學曆真的沒有部分人想的那麼低。
高學曆有什麼用
知乎上有個提問:“學曆到底能決定什麼?”
下面的高贊回答是:“看事情時,專科看表面,普本找原因,重本找痛點,碩士找痛點産生的原因。”
這個回答雖然表達得比較隐晦,但不難了解其中蘊含的道理,那就是學曆越高的人,越擁有深度思考的能力,越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東西。
好的學曆除了能帶來更多向上、向前的機會,更能帶給一個人更為敏銳的視野和優質的圈子。
前幾天,騰訊的校招薪資曝光,沖上了各個社交平台的熱搜。
他們向應屆生開出了多個“年薪40萬+”的職位,薪資組成包括:
月薪:2萬以上 租房補貼:4000元/月 股票:價值6萬或10萬元 簽字費:3萬元
光租房補貼每個月就有4000元,不少網友流下了貧窮的淚水:
除高薪資外,騰訊的各項福利也令人眼饞。
4層樓的餐廳、免費健身房、上下班免費班車接送、看病9成費用報帳、免費高配體檢、理療室……
可以說隻要入職騰訊,即刻成為人生赢家。
但是想要進入騰訊并不容易,每年向騰訊投遞履歷的畢業生都超過10萬人。
第一輪的學曆篩查,就能刷掉一半人,留下的全是高學曆人才。
想要拿高薪、享受一切令人眼饞的待遇,首先你得有一份漂亮的履曆。
現在的社會就是這麼現實,你學曆上差一點,人生就差一大截。
之前消失了3個月的李子柒,再次回到大衆眼前,她接受了央視的采訪。
她在采訪中說道:“不希望以後問年輕人想幹什麼,他們隻想當網紅、當明星。希望年輕人能夠擁有正确的價值觀,能夠好好念書。”
大家都知道李子柒消失是因為與她背後的資方産生了利益糾紛。
她說,自己國中就辍學,出來闖蕩社會,吃了很多沒文化的虧。
這次的糾紛也是,在以她名字為品牌的公司,她本人沒有持任何股份,很有可能被對方淨身出局。
學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努力會有回應
這幾天,重慶大學計算機學院“95後”博導馮磊在網絡上引發關注,也着實讓衆多網友狠狠酸了一把。
1995年4月出生的馮磊,隻有25歲,就當上了重慶大學計算機學院的博導。
這是重大計算機學院目前年齡最小的引進人才,也是學院有史以來首次直接給應屆博士畢業生正高/博導崗位。
要知道,根據國内現階段的學制,大學畢業要22歲左右,研究所學生畢業要25歲左右,博士畢業通常在27-30歲之間。
看了馮磊的履曆,很多人感慨自己是“人間湊數者”。
隻是殊不知這些光鮮亮麗的背後,更多是馮磊不為人知的努力。
馮磊大學就讀于西南大學,通過不斷努力,考上了重慶大學的研究所學生。
據說,他曾因為大學院校,而被導師“看不起”過。
但他沒有氣餒,可勁兒地天天向上。
在著名國際期刊上連發數篇論文,并以優異的成績考到了新加坡南洋理工進行深造。
其實,近年來,讓人眼前一亮的青年學者并不在少數。
有斬獲國内外多項大獎的北大助理教授韋東奕,還有研究成果登上《自然》雜志封面的浙大博導馮建東……
他們都是普通家庭出來的學生,沒有背景、财富幫忙開道,有的隻是自身紮實的學術能力,而這都是靠自己的努力得來的。
《見識》裡有這樣一句話:“很多人成不了大氣候,不是因為能力不行、機會不夠,而是因為在生活的苦難裡,停止了奔跑。”
當你努力了,你就有可能擺脫命運的束縛,跨越階層,過上别開生面的人生。
但如果你每天都是得過且過,敷衍生活,最後生活也一定會反過來敷衍你。
就像2002年湖南的聯考狀元劉琦,他以654分的優異成績考上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成為“全村的希望”。
可他卻在大學畢業後,啃老9年。
劉琦大學畢業後沒有選擇繼續深造,而是參加工作。
可剛工作不久,劉琦就因為工作理念不合選擇了辭職,在家待業。
起初,家人們都鼓勵他,還可以找到更好的,可劉琦卻眼高手低,很多崗位、公司都看不上,甚至連面試都很少去參加。
就這樣一直在家待着,啃老9年。
這9年時間,劉某一個人緊鎖房門,任憑父母如何示好,他也不會給好臉色,隻有在向父親要錢時才喊一聲“爸爸”。
即便是聯考狀元,不努力依舊會被埋沒。
想要有所成就,還需要放低姿态,積極進取,不怕勞苦,最終才能一步一步,登上自己理想的高峰。
人要一直不停奔跑,才能一步步接近夢想,擁抱自己想要的生活。
這個世界最大的公平,就在于你所得到的,一定和你的付出成正比。
寫在最後:
2021年考研人數再創新高,有377萬人報考,與去年相比增加了36萬人。
考研人數每年都在上漲,每年都在“再創新高”。
在未來人均研究所學生的情況下,社會隻會加速淘汰低學曆者。
學曆這張紙,一輩子用不了幾次,但每用上一次,都在改變你的人生軌迹。
它就像核武器,你可以不用,但必須要有。
很喜歡史鐵生的一句話,“命定的局限盡可永在,不屈的挑戰卻不可須臾或缺。”
我們還年輕,沒有生活重擔壓在身上,是以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探索、挑戰,給未來創造更多的機會和價值。
學習實苦,熬得住,你才能出衆;熬不住,你隻能出局。
這個世界上任何的美好,都需要付出相應的代價,唯有貧窮,可以不勞而獲。
希望你的未來無限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