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宝山区图书馆举办岩彩绘画展

中新网上海新闻11月2日电(李思妤 于俊)作为宝山市民美育大课堂的系列项目,由宝山区图书馆主办的“传·移——岩彩绘画作品展”2日在该馆5楼展厅揭幕。展览邀请上海美术学院马琳博士担任策展人,为专家、艺术家进入社区建立了社会美育平台。

“岩彩绘画”是一个独特的绘画语言体系,是对于以天然岩石微粒为媒介进行绘画的称谓。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岩彩绘画工作室(以下简称上美岩彩绘画工作室)成立于2017年,是中国美术院校中唯一以“壁画及岩彩绘画设计”为专业方向的教学与研究机构。

宝山区图书馆举办岩彩绘画展

图:策展人马琳(左)与艺术家苗彤在展览开幕礼上。

据策展人马琳介绍,展览以“传·移”为主题,即传承传统,转移生发。这也是上美岩彩绘画工作室教学理念的体现,传承深厚的中国传统壁画文化,并将其转移到当代艺术语境和日常艺术创作过程中,从而使岩彩绘画有了开放和多样的发展空间。

马琳是宝山市民美育大课堂的美育导师,近几年来致力于艺术社区、社区美术馆的实践与理论研究。当天,马琳与艺术家苗彤及工作室的学生们开展现场导览活动。苗彤从岩彩画的源头讲起,向观众讲述了矿石如何转变为粉末用来上色,岩彩绘画的质感与其它画种的不同之处,如何在传承古代壁画的同时进行岩彩绘画的创新。

宝山区图书馆举办岩彩绘画展

本次展览展出了上美岩彩绘画工作室老师苗彤、陈静及学生金璐、王佳乐、涂雅茜、权莉、陈曈、王志强、王文迪、梅金洪、吴菲、陶理、郭晨玲近几年在岩彩教学、创作实践中的作品。

进入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组临摹古代龟兹壁画和敦煌壁画的作品。经典摹写,是岩彩绘画工作室的特色课程。今年6月,上美岩彩绘画工作室进行了为期30天的“龟兹面壁--壁画摹写”现场临摹教学,师生们在石窟壁画现场,通过零距离观察,分析传统经典。展厅中的临摹作品让观众了解古代壁画的材质构成和层面叠加的绘制技法,从而有助理解中国绘画本源。

宝山区图书馆举办岩彩绘画展

展览第二部分展示了师生们的创作成果。上美岩彩绘画工作室采取采集加工与岩彩创作同步展开的教学体系,使学生在感悟艺术语言与物质媒介关联性的基础上,完成具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单一图像思维到材质思维的转变。植根于岩彩绘画语言方式,探寻“东方审美”语境下“本土绘画”当代转型的新路径。

苗彤的《天上人间》系列取材于苏州“拙政园”,在凸显岩彩特质的同时,营造了飘渺神秘的幻像空间;陈静的《沪上明珠》把东方明珠与丝路遥想相结合,以东方岩彩描绘美丽家园;工作室同学们的作品则以佛教石窟和日常生活中的鹅卵石、蛋糕、衣服、房屋等为主题,在凸显岩彩材质美感的同时,营造色彩和形式相结合的抽象空间……

展览第三部分以影像反映上美岩彩绘画工作室师生考察龟兹壁画、克孜尔尕哈石窟过程,以及他们对于岩彩绘画的思考。

宝山区图书馆举办岩彩绘画展

展厅中的一组文献柜展示了岩彩绘画的原材料和创作工具,这是岩彩绘画工作室武夷山《本土采集》课程的作品展区。本课程引导学生追溯本土材质的文化内涵,在采集有色土、有色砂岩的过程中,感受自然中的材质美。展示的有色土加工和石青、石绿、赭石等天然矿物颜料及采集工具,把岩彩绘画的创作材料采集过程呈现在观众面前。

相关人士表示,宝山区图书馆不只是阅读空间,也是艺术空间,是发挥公众美育职能的直接场所,观众在此可近距离与艺术家互动交流。宝山市民美育大课堂将举办讲座、工作坊、艺术进社区等活动,让更多市民有机会接触到岩彩绘画,直观感受它的独特魅力。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到11月30日。(完)

编辑:于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