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的孙亮(化名)无数次在睡梦中做着类似的梦境:在一处老房子里,几位陌生人与他交流着,虽然看不清长相,但呼唤声格外清晰。然而,当他醒来的那一刻,似乎又有些恍惚:我的亲生父母到底是谁?
原来,在孙亮幼年时期,因家庭的原因,他被人抱养,从此与家人骨肉分离,但他没有想到,这一次分别竟然跨越了整整六十年。
<b>“你是被抱养的”</b>
在孙亮的记忆里有着这么一段过往,60年前,年仅5岁的他乘坐一辆黑色箱式货车来到了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一户村民家中,之后他在这里长大,娶妻生子,如今过上了安逸的退休生活。不过,一直困扰他的是,这段记忆没有开头。
“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坐那辆货车,而且在我的记忆里,这里就是我的家。”说起这段儿时的经历,孙亮这样说道。
的确像孙亮说的这样,在到达这户村民家中后,他们一家三口过着平静且幸福的生活。然而在上学期间,每当孙亮出现在同学或是村子里的老人面前时,都会“享受”到异样的眼光,甚至还会听到这样一句话:你是被抱养的。
在当时,年少冲动的孙亮每次听到这样的话语,总会上前与人争论一番,不仅如此,他还特地找到父母去寻求这个问题的答案,可是父母一直没有正面回答过。
“在我的脑海里,我的父母对我很好,对于被人抱养的说法,我根本不信。”回忆起当时的画面,孙亮斩钉截铁地说。
或许是年少懵懂,对于自己是不是抱养而来的这个问题,孙亮根本没放在心上,在那时他只想着好好学习,然后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日后有能力去照顾父母。
孙亮告诉记者,在完成学业后,他孤身一人前往了外地参军入伍,正是在这期间,他遇到了自己一生中的挚爱。“当时是在淄博办的婚礼,同年我们就有了一个儿子。”孙亮说,成家立业之后,考虑到自己在外地,于是深思熟虑后,他选择了转业至淄博一家矿场工作,从此刻开始,孙亮和妻儿就过起了温馨快乐的日子。
然而,自己是被人抱养的说法依旧伴随着孙亮。
“这种说法似乎从来没断过,我结婚的时候也问过父母,他们仍然不做回答。虽然没有明确的答案,但根据父母的反应和年幼时的那段记忆,我自己就明白了了,这个说法并非无中生有,不过我从未想过去寻找,因为我害怕伤害了父母。”孙亮说。
<b>“60年了,我想落叶归根”</b>
随着时间的飞逝,孙亮的儿子逐渐长大成人,并且组建了自己的家庭,而孙亮的父母也早已去世。或许是由于自己年龄的增长,退休后的孙亮有了落叶归根的想法,就此他开始了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
“父母临终前都没有告诉我那个问题的答案,至于我为什么想要去寻找,其实我就想要知道,年幼时那段记忆的开端是什么样的。”孙亮告诉记者,在寻找亲人的过程中,他通过微信添加了很多自发组织的寻亲群,并且将年幼时的那段记忆变成文字发送到群中,可是自己的力量终究是薄弱的。
“根本就是大海捞针,没有什么有用的信息,直到今年8月中旬,群友告诉我,一个跟我相同经历的人通过滴血认亲找到了家人,这时候我才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与警方取得了联系,并且进行了采血。”孙亮说。
孙亮的记忆是从5岁开始的,当他决定要落叶归根时已经65岁,整整60年的跨度,在一定程度上,孙亮出生时的一切都可能物是人非了,他还能找到自己的家人吗?这个答案需要有人去回答。
事实也果真如此,在采集到孙亮的血样后,淄博市公安局淄川区分局根据手中的线索展开了分析研判,过程中成功比中了两位江苏省无锡市的30多岁男子。
“因为时间跨度比较长,所以当时寻找起来比较困难,在获得两条线索后,我们与两名男子进行了联系,可是根据两名男子的说法,家里根本没有被人抱养的情况,一时间我们就选入僵局。”淄博市公安局淄川区分局刑侦大队六中队中队长李磊说。
难道事实真的如此吗?会不会是因为两人年轻不知道老一辈的事?带着这样的问题,李磊和同事决定按照线索出现的先后顺序,前往无锡一探究竟。
或许是命中注定,在当地警方的配合下,李磊找到了比中的第一个家庭,没想到当他见到该家庭的一位老人后,他就知道这个家庭就是孙亮真正的家。
“老人和孙亮太像了,简直一模一样,之后我们通过询问,老人告知自己的六弟于60年前离家至今没有下落。最后,我们采集了这位老人的血样,经过比对确定这位老人就是孙亮的家人。”李磊说。
自从采集血样后,孙亮一直等待着结果。今年9月下旬,孙亮在家中照看孙子和孙女时,电话突然响了,来电话的正是李磊。
“当时我很激动,不知道该说什么,那种心情溢于言表。”说到这里,孙亮笑着说,电话中他得知,自己的亲生父母已经去世,但家里的兄弟姐妹依旧活着,不仅如此,他也在60年后,第一次知道自己的名字叫王民(化名)。
按照双方的约定,9月底孙亮要和自己的兄弟姐妹见面了,这天他起得很早,简单吃过早餐就在家人的陪伴下来了公安局。当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推开房门的一刻,老孙动容了,等了60年,他的大哥、二哥、大嫂、大姐以及侄女终于来接他回家了。
“记得大姐见我时说的第一句话是,小时候背着我拔草还记得么。虽然我不记得了,但那种感觉只能用血缘来解释。”孙亮说。
现在65岁的孙亮每天都会用微信与远在无锡的兄弟姐妹视频,虽然当初自己为何会乘坐那辆货车到达淄博的答案已经随着亲生父母的离世而无从知晓,但孙亮知道这些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家人团聚才最珍贵。
母亲临终前告知不是亲生的
当然,找到亲人的不仅仅只有孙亮,还有家住滨州的李兴梅(化名)。
几年前,李兴梅的母亲临终前告诉她,自己并非亲生,而对于亲生父母的情况,母亲说只知道是在江浙地区,而且恐怕已经找不到了。这则消息的突然出现犹如晴天霹雳击中了李兴梅的心脏,在她36年的记忆里,自己从小生活在滨州,衣食无忧、生活幸福,最为关键的是她只有一对父母。
“记忆中的父母离世,而且自己非亲生,双重打击下,我冷静了一段时间,正是在我丈夫的鼓励下,我决定见见我的亲生父母,找到自己的根。”李兴梅说。
事情已过去三十多年了,母亲留下的信息十分有限,家中长辈也说不出大致细节,李兴梅对寻亲没有抱太大希望。然而,今年5月当她看到有相同经历的人通过采集血样而找到亲生父母后,又让她产生了试一试的想法。毕竟,养父母已经离开了人世,亲生父母成了李兴梅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精神寄托。
与家人商议后,李兴梅在家人陪同下进行了血样采集,同一天她的血样被送进了公安机关相关系统中。可没想到,随着检验结果的出具,她的寻亲希望再一次石沉大海,原来李兴梅的血样没有比中任何人。
难道希望就此破灭了?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李兴梅没有放弃,警方也未放弃。通过走访了李兴梅家中长辈,老人们只记得她的家应该在南方,大概是江苏、浙江、福建这三个省。但是,三个省人口众多、地域跨度广,而且30多年过去了,茫茫人海中寻找那个唯一的家庭无异于大海捞针。
然而,一些困境总要有人去打破。
之后,滨州警方在与三省公安机关共同展开分析研判的同时,民警还将李兴梅的信息发送到了各种社会公益组织群中。李兴梅记得,那段时间民警一发现有寻亲的微信群就主动加入,每天发布自己的寻亲消息,一有认亲的线索,民警就马不停蹄进行核实比对。可是,随着线索被逐一排除,寻亲再一次没有了头绪。
线上寻找不通,那就线下,就此在为期十多天的时间里,滨州警方频繁奔赴福建、浙江、江苏三省,将小李寻亲的消息不断扩散,也正因如此,义乌警方发来消息:一对6旬夫妇到公安机关采集了血样,经比对,与李兴梅具有遗传学关系,此刻她终于找到了亲生父母。
“我第一时间就知道了消息,我期盼了许久,那一刻久久悬着的心终于有了着落,而且更为巧合的是,我的父亲也姓李。”回忆当时的场景,李兴梅激动地喜极而泣。
中秋,是中国人心中家人团圆的美好节日。在中秋假期第一天,李兴梅与丈夫起了个大早便踏上了认亲之旅,一路上李兴梅很是安静,或许只有她自己知道自己的心内早已跑去数百里之外的义乌。
“当时我一直在思考,我的长相到底随父亲多还是母亲多。后来在家里见到父母时,这个问题已经不重要了。”原来当李兴梅与家人紧紧相拥的一刻,那相似的容貌、那割不断的血缘,让他们在人群中第一眼就认出了彼此。
其实李兴梅与孙亮只是众多寻亲之中的一个缩影,记者了解到,自团圆行动开展以来,山东警方一直全力以赴破积案、追嫌犯、查找失踪被拐儿童,努力让更多离散家庭实现团圆。截至目前全省公安机关向社会公布了185个免费采血点及201名采血民警联系方式。找回历年失踪被拐儿童355名,已经帮助170个家庭团聚。
无论是孙亮还是李兴梅,与亲人相认的一刹那,当初与家人失散的原因已不重要,对他们而言,他们又找到了各自的精神寄托,因为忍受数十年的血缘分离之痛,超越一切的人间至情,一切的所有都化作一个拥抱。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