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去一个陌生的城市,除了那里的市中心商业街外,我总会去溜达一下那里的小菜场,因为我觉得小菜场里才是最能了解当地人吃什么的地方了。
这次在山西太原,刚好我住的酒店后面就有一个小菜场,不过他们那叫特大市场。吃完晚饭,我去那逛了逛,发现那卖糕点的几家店,都有卖一种表面坑坑洼洼的圆形的饼,有厚的也有薄的。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我问老板娘:"老板娘,这个是什么饼啊?""石头饼。"老板娘回答道。我一脸好奇地问道:"石头饼?这长得也不像石头啊。"老板娘指了指,正在做饼的老板,
说:"因为这是在石子中烤制而成的,所以叫石头饼。"
只见老板把一张张厚的小饼平铺在乌黑油亮的小石子上,
接着又到了一盆石子覆盖在小饼上,
随着时间的流逝,从小石子间缓缓地飘出了麦香味,扒拉开一些小石子,那一张张厚的小饼被滚烫的石子烙上了淡淡的焦黄色的的小坑,就像是月球表面的环形山一样,
然后老板用夹子在石子里一抄,就把饼给夹出来了,
再把饼上可能夹着的石子拿掉,这样一块凹凸有致的石头饼就算是完成了。
我又问老板娘:"这石头饼厚的和薄的有什么区别?""厚的里面是包了甜、咸馅的,薄的就是没馅的了。"说罢,老板娘很热情地递了一块薄的石头饼给我,说给我尝尝。我接过,
咬了一口,因为很酥脆,所以这石头饼就瞬间破裂成了几块,吃在嘴里,细细品尝,能吃出一股北方特有的咸香味,还有种说不出的奇特口感,让我不自觉得食欲大开,只想咔擦咔嚓地一口一口把它消灭了。
老板娘又给我介绍起来这石头饼来,说:"过去在当地一带麦子丰收后,就会烤制这石头饼,带着它走亲访友,庆贺丰收,谁家媳妇生孩子了,娘家人也会烤制石头饼前去看望,以示祝贺。这种远古习俗,出于尧,民间把石头饼称为'尧王饼'、'华夏第一饼'……"
这老板娘讲起这石头饼的文化来还真是头头是道,让我不经竖起大拇指。"嗯,好吃,老板娘这个给我称一斤。""好的,就你吃的这种味道吗?"老板娘问我。我问:"还有别的味道的吗?""你刚刚吃的是原味的,还有葱香和椒盐的。""那各称一斤好了,那个里面有馅的也给我各称2个好了。"我怕有馅的放不久,就少买几个尝尝味道。老板娘将称好的石头饼给我,我又迫不及待地拿了个厚的石头饼,想尝尝有馅的是什么味道,
一口咬下,是红糖味的,
外皮酥脆,里面的馅料还带有着那么点的流动性,
吃起来干香干香的,越嚼越香,我感觉这味道堪比西点房里的蛋糕点心。
回到宁波,爸妈来接机的时候,看我拎了两大袋的东西,
就帮忙上来拿,我说:"不重的,很轻的。""你买了什么啊?""饼干啊。"到了车上,妈妈瞅了一眼这一大袋的石头饼,脸上带着嫌弃并吐槽着说:"噶小囡啦,噶远路带了眼饼干来,还散称的,不怕受潮啊,都什么年代了哦,超市里各色各样的饼干老多了。"我立马说:"这个可是古董级别的石鏊饼,我们这一般的超市肯定是买不到的那。"妈妈问:"什么饼?"
一旁的爸爸就搭话说:"是中国食品的'活化石',《古史考》里有云'神农叫时民食谷,释米加烧石上而食之。'石鏊饼应该是唐朝的叫法了,现在应该叫石头饼了吧。"我一脸崇拜,夸道:"这么厉害,这都知道?""前几年,那部科学求真的节目《是真的吗?》里面就有石头饼,然后我又稍微了解了下,不过还没吃过。""这样的哇,那来一块试试呀。"我就随手递了一块给爸爸,爸爸尝了口后,
我问他:"咋话啦,好吃伐?""不错不错,这饼有双重口感,被石头压过的地方比没压着的地方要薄很多,也喷脆很多,没压到的地方,就稍微厚实一点,咬起来比较有嚼劲。"妈妈边拿了一块石头饼,边说"噶难看的饼,有你说的那么好吃吗?"她吃完说了句:"还不错,挺香的。"
没几天,我买的石头饼就全被吃光了,开始很嫌弃这饼的妈妈,还特地在淘宝上买了箱石头饼来,
这坑坑洼洼的石头饼,靠着本真的味道征服了我妈的胃。到货后,我一尝,虽然味道吃起来和我买的相差不大,但是稍微偏硬了点,不如我买来的那么的嘎嘣脆,真后悔没多带几斤回来。
吃石头饼的时候也要注意,因为石头饼上可能真的有石头哦。
编辑:betty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