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根在苏州陆巷

作者:王璨

根在苏州陆巷

陆巷古村的会元牌坊

记得上小学和中学时,学校经常要求学生填写个人简历,其中有一栏叫“籍贯”。起初搞不懂“籍贯”的含义,祖母和父亲告诉我,“籍贯”就是“老家”的意思,“籍贯”一栏我应填写“江苏吴县”。

我在徐州出生长大,上大学前几乎没离开过徐州,对“老家”、“江苏吴县”根本没有任何概念。祖母和父亲常说,我们的老家在太湖边上的洞庭山,那里山青水秀,瓜果飘香,就像《西游记》里孙悟空住的花果山一样美丽。因此,在我幼小的心田便萌发了对老家的神秘感和憧憬,盼望有朝一日能到老家去看看。

根在苏州陆巷

陆巷古村的探花牌坊

这个愿望直到很多年后才得以实现。1985年夏天,大学刚毕业,我就独自一人兴致勃勃地去朝拜祖先故里。尽管听不懂老家吴县的吴侬软语,与当地人语言交流比较困难,但是当我踏上老家洞庭山的土地,走进陆巷古村祖宅院落时,我竟然没有丝毫陌生感,而是像一个游子从远方归来,回到家的喜悦和兴奋之情油然而生。第一次在老家仅停留两天,给我留下非常温馨的印象。

根在苏州陆巷

陆巷古村的文宁巷和探花牌坊

从那以后,老家不再是一个空洞、抽象的概念,而是一片令人魂牵梦绕的热土,我渴望再次回到她的怀抱。又过了20多年,2013年8月我终于又开启了追根溯源的探访。出发前,我认真做了一些功课。一是从网上查询有关老家吴县的地理、历史、人文等资料,二是向父亲了解王氏家族我们这一支的基本信息,以及父亲当年在老家的生活情况。老家在我心中越发形象、生动、鲜活起来。我为自己的老家感到骄傲,为自己是明代一品官、大学士、户部尚书、民间俗称“宰相”王鏊的第15世孙而自豪。

根在苏州陆巷

陆巷古村的解元牌坊

第二次回老家东山陆巷大约待了4天。我特意选择住在祖上老宅里的书房,当时那间书房已不属于我们王家,被它的新主人改为民宿。盛夏的夜晚,就在古山村的那间书房里,我,王鏊的后裔,愉快地与祖先进行了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

根在苏州陆巷

陆巷村的玉带泉古井

我祭拜了祖父的坟墓,瞻仰了始祖王鏊故居和王家祠堂,徘徊在紫石街和与之相连的6条小巷,尽情欣赏湖光山色,频繁地按动相机快门,似乎想把东山上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烙印在心里。

根在苏州陆巷

陆巷古村

我仰观着莫厘峰、眺望着太湖,心里反复念叨:老家、吴县(今苏州吴中区)、洞庭山、东山、陆巷!祖先的故里、王家的祠堂、曾祖婚礼的老屋!您是我生命之树的根源,我会永远记住这块土地,我会再来!再来!再来!

根在苏州陆巷

妻子和女儿行走在陆巷的紫石街上

补记:本文写于2019年4月。今年6月,我又一次回到了思兹念兹的祖先故里苏州东山陆巷,而且是携妻女共同前往,我们一家三口选择住在了对我们有特殊意义的陆巷怀德堂。当我们踏着陆巷古村的青石板路,欣赏小桥流水时,我顺便把我对故里老屋的认知讲给女儿听,试图把“根”的意识传导给女儿。

根在苏州陆巷

我和妻在陆巷的王家祠堂

根在苏州陆巷

女儿在陆巷寻根问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