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根在蘇州陸巷

作者:王璨

根在蘇州陸巷

陸巷古村的會元牌坊

記得上國小和中學時,學校經常要求學生填寫個人履歷,其中有一欄叫“籍貫”。起初搞不懂“籍貫”的含義,祖母和父親告訴我,“籍貫”就是“老家”的意思,“籍貫”一欄我應填寫“江蘇吳縣”。

我在徐州出生長大,上大學前幾乎沒離開過徐州,對“老家”、“江蘇吳縣”根本沒有任何概念。祖母和父親常說,我們的老家在太湖邊上的洞庭山,那裡山青水秀,瓜果飄香,就像《西遊記》裡孫悟空住的花果山一樣美麗。是以,在我幼小的心田便萌發了對老家的神秘感和憧憬,盼望有朝一日能到老家去看看。

根在蘇州陸巷

陸巷古村的探花牌坊

這個願望直到很多年後才得以實作。1985年夏天,大學剛畢業,我就獨自一人興緻勃勃地去朝拜祖先故裡。盡管聽不懂老家吳縣的吳侬軟語,與當地人語言交流比較困難,但是當我踏上老家洞庭山的土地,走進陸巷古村祖宅院落時,我竟然沒有絲毫陌生感,而是像一個遊子從遠方歸來,回到家的喜悅和興奮之情油然而生。第一次在老家僅停留兩天,給我留下非常溫馨的印象。

根在蘇州陸巷

陸巷古村的文甯巷和探花牌坊

從那以後,老家不再是一個空洞、抽象的概念,而是一片令人魂牽夢繞的熱土,我渴望再次回到她的懷抱。又過了20多年,2013年8月我終于又開啟了追根溯源的探訪。出發前,我認真做了一些功課。一是從網上查詢有關老家吳縣的地理、曆史、人文等資料,二是向父親了解王氏家族我們這一支的基本資訊,以及父親當年在老家的生活情況。老家在我心中越發形象、生動、鮮活起來。我為自己的老家感到驕傲,為自己是明代一品官、大學士、戶部尚書、民間俗稱“宰相”王鏊的第15世孫而自豪。

根在蘇州陸巷

陸巷古村的解元牌坊

第二次回老家東山陸巷大約待了4天。我特意選擇住在祖上老宅裡的書房,當時那間書房已不屬于我們王家,被它的新主人改為民宿。盛夏的夜晚,就在古山村的那間書房裡,我,王鏊的後裔,愉快地與祖先進行了跨越時空的心靈對話。

根在蘇州陸巷

陸巷村的玉帶泉古井

我祭拜了祖父的墳墓,瞻仰了始祖王鏊故居和王家祠堂,徘徊在紫石街和與之相連的6條小巷,盡情欣賞湖光山色,頻繁地按動相機快門,似乎想把東山上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烙印在心裡。

根在蘇州陸巷

陸巷古村

我仰觀着莫厘峰、眺望着太湖,心裡反複念叨:老家、吳縣(今蘇州吳中區)、洞庭山、東山、陸巷!祖先的故裡、王家的祠堂、曾祖婚禮的老屋!您是我生命之樹的根源,我會永遠記住這塊土地,我會再來!再來!再來!

根在蘇州陸巷

妻子和女兒行走在陸巷的紫石街上

補記:本文寫于2019年4月。今年6月,我又一次回到了思茲念茲的祖先故裡蘇州東山陸巷,而且是攜妻女共同前往,我們一家三口選擇住在了對我們有特殊意義的陸巷懷德堂。當我們踏着陸巷古村的青石闆路,欣賞小橋流水時,我順便把我對故裡老屋的認知講給女兒聽,試圖把“根”的意識傳導給女兒。

根在蘇州陸巷

我和妻在陸巷的王家祠堂

根在蘇州陸巷

女兒在陸巷尋根問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