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曾参父亲的话打动了孔子

作者:品读国学007

论语散谈:曾参父亲的话打动了孔子 第二十

孔子随机测评学生的课业心得

一日,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四大弟子,侍奉孔子,师徒五人在一起聊天,孔子作为神州最早的私学,教学方法是灵活多样的,不局限于课堂、课外、忙时、闲中,也不定死板的采取考试,笔试、面试这种形式。那么师徒五人一起坐着谈话时,孔子就说了:。不要认为我比你们年纪大,就一定比你们高明。你看,孔子不愧是一位大教育家,非常的谦虚,而且很会使用教育法,他随时放低姿态,学生们就敢讲话了,否则总是板着面孔,如何探知弟子们的学问程度。

?你们常认为我不了解你们,如果我了解你们,那又如何呢。意思是,你们各自的人生志向如何呢,说出来看看,与我对你们的了解是否一致。

子路性情比较鲁直,第一个发言:。

子路的气魄很大,就像《庄子·人间世》篇里的颜回,向孔子请求,去辅佐卫国的国君,子路也是这样,一个千乘之国,是很大的诸侯国了,有一千辆的战车,而且处境不妙,外部有敌人来攻,内部面临饥馑荒年,那么由子路来辅助,只需三年的时间,就让百姓能够作战,而且懂得礼义,不仅有勇,而且有谋,民风也向善。子路的志向很大了,大家都鼓励要有远大的志向,而子路就具备,孔子是不是就很高兴了呢,不然,看孔子的表示,他没有讲话,只是,也就是有点“不屑一顾”的讽笑。

那么孔子这样一笑,其余的弟子就不敢讲话了,于是孔子就采用提问的方式,问冉求,你是怎么想的呢?冉求说:。

冉求的特点是“谦退”,不像子路那么具有进攻性,他说,一个方圆六七十,或者五六十的邦国,让我去治理,用三年的时间,就可以让这里的人民富足,但是礼乐这样精神层面的东西,则只好等待贤能的君子来实现了。

冉求回话“谦退”之处是邦国方圆不大,不是方圆几千那样的大国,而且礼乐方面,以俟君子,那么也有“不谦退”的地方,就是“可使足民”,当然,当时回答不必思考过多,直心而答即可。

子路与冉求都是从治理邦国的角度来说明自己的志向,孔子对冉求的回答未置可否。

继续提问公西赤,“?”公西赤说:。

公西华就更“谦虚”,他说,不能说我能做什么,只是学习而已。宗庙祭祀、朝聘之事,或者两国国君交往,我愿穿戴礼服、戴礼帽,在旁边做个小傧相。这个显现出公西华“温恭”的特质。孔子也未作评判。

孔子作为一位“大教育家”,正如《庄子·齐物论》篇中所说,。子路、冉求、公西华三位弟子的,孔子未发一言评论,只是“个延期至”而已。

那么最精彩的地方来了,就是曾子父亲曾点的谈论。孔子问“”,这时曾点在做什么呢,曾点在鼓瑟,瑟是一种古琴,有点像古筝,不过比古筝复杂,孔子在与其他弟子们问话时,曾点并未侧耳倾听、等着问话,而是以鼓瑟来作无声的表示,有十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士,一定会明白曾点此举的深意。

。听到孔子问到自己了,于是结束鼓瑟,铿然一声,准备回答老师的问话。

曾参父亲的话打动了孔子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