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古诗我们读过很多,唐朝的刘禹锡喜欢写怀古诗,比如他在六朝古都南京诗写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中晚唐时期的杜牧写怀古诗更是一绝,比如他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春)和“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还有“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等等。
当然这些都是对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或者著名的历史遗迹进行凭吊怀古,那么对于偶遇的一处不知名历史遗迹的怀古之作又有哪些比较精彩的呢?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读下清朝诗人龚自珍的一首怀古诗:

《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 清代:龚自珍 漠漠春芜春不住,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 偏是无情偏解舞,蒙蒙扑面皆飞絮。 绣院深沉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 莫怨无人来折取,花开不合阳春暮。
初读此篇诗篇在我们的印象里这就是一首描写废园景色的诗篇,诗人也是在接下来的描写中夹杂了自己的个人感情。在创作这首诗篇的时候正值龚自珍最为年轻、最有抱负的年代,但是此时诗人应顺天乡试竟然仅仅只中了个副榜,三年后也是再次落榜,所以说这个时期也是诗人心里最为苦闷的阶段,这首诗就创作于这个时期,所以说在这首诗中我们不难看出诗人复杂的生活经历。
诗词的大致意思是:在废弃的花园中,一片荒芜的青草在斜阳下显得郁郁葱葱,即使这样也留不住当年乍泄的春光。径直望去野藤和荆棘侵占了院子中的小路,阻挡着行人前进的步伐。然而不懂得性情的柳絮偏偏选择在这个时候随风起舞、密密地、轻轻地拍打在行人的脸上。这个早已荒落却有着花木的院子主人会是谁呢?不经意间瞥到,墙角的一朵鲜花正在开放着。千万不要埋怨没有人来摘取他,因为这朵花儿开在了春暮当中,这可真不是时候啊!
这首诗一开头便写出了废弃庭院春色乍泄的美丽景色,虽然诗中所说的是废园,但是从字里行间中我们并没有看出这是一个荒院,可能也就是没有人打扫罢了。在这首诗中诗人也是运用了“藤刺”、“飞絮”这样的代表着荒芜的景物,却没有运用花花草草般寻常的景物,从中我们也是不难看出这可能就是诗人对当时朝廷和社会现状的感慨吧,但是即使面对如此这般的不公平,诗人依旧放平心态。
这首诗的下半部分依然还在紧紧地扣住满园的春色进行描写,只不过接下来的描写多是暮春的景象,一朵独自盛开的鲜花悄悄地依仗在墙角之中,却没有人前来采摘,我觉得诗人应该是把自己比作成这朵鲜花,也体现出了诗人虽然在华横溢,但是却无人问津的尴尬局面。结尾的两句我们从中看到了诗人的自勉,一方面诗人勉励自己可以继续的保持住高尚的道德情操,另一方面勉励年轻的下一代珍惜年少时的美好时光,希望可以在最美好的年纪有所作为,莫失良机。
这首诗虽然体现的感情极为丰富,但是诗人却描写的很是委婉,深意也是往往体现在了所描写的景物之外。我就得诗人有意描写废弃的庭院是在让读者们感受到当时朝廷的腐败,也就是清代那些像“荆棘”那样的奸臣,也正是因为这样,此时的清朝才会想废园那样慢慢的荒废下去。
我们也是不难看出诗人对于当下的腐败也是极度的厌恶,全诗都在抒发诗人为国家未来和人民幸福的担忧之情。在我看来诗人也是希望当朝的统治者可以看到自己写下的这首诗篇,也可以懂得自己想要表达的含义,希望统治者可以清除朝廷之中那些“荆棘”一样的奸臣,好好地挖掘长在墙根之处的鲜花,这也是诗人最想表达的意思。
此时的诗人尚且年轻,但是心中对国家朝廷的命运却看得如此深邃!龚自珍作为中晚嘉庆时期的文人,这首诗也暗示了清朝衰败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