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登基、亲政、传位,康熙与路易十四这两个君王,有着太多的巧合

作者:左都御史

十七世纪,历史上出了两个著名的帝王,一个是大清王朝的康熙皇帝,而另一个是法国波旁王朝国王路易十四。或许是历史的巧合,这两位君主的经历惊人的相似,无论是继位、亲政还是传位几乎如出一辙。

登基、亲政、传位,康熙与路易十四这两个君王,有着太多的巧合

路易十四生于1638年,1643年他的父王路易十三去世,根据波旁王朝的王位继承制度,路易十四继位,时年6岁。路易十三、路易十四都是幼年继承王位,这一点和顺治、康熙的情况是一样的。

康熙出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比路易十四小16岁,顺治十八年继承帝位,时年8岁。顺治帝、康熙帝、路易十三、路易十四都是在10岁以内成为君主。两国两代君主皆系幼年继位,历史竟是如此巧合。造成这一状况的是此时的中法两国共同的制度——君主专制,正是家天下的父死子继,产生了童年君主继位的相同历史现象。

登基、亲政、传位,康熙与路易十四这两个君王,有着太多的巧合

君主幼年登基,用中国的话说就是“冲龄继位”,从而也会出现“主少国疑”的政治问题,需要重臣辅政,继而出现君主亲政的问题。

路易十四继位后,由母后摄政,而真正主持政务的是首相、红衣主教马萨林。1661年,康熙皇帝继位,这一年马萨林去世,路易十四亲政,他已经是23岁,亲政是自然之事,没有特殊的事情发生。

康熙帝继位,由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等四人辅政,其中鳌拜为人跋扈专横,权倾朝野。顺治帝是14岁亲政的,康熙六年,康熙帝已经14岁,循其父皇之成例,举行亲政大典,是为“躬亲大政”,开始御门听政的常朝制度。但是鳌拜依然专权,甚至迫使康熙将另一辅政大臣苏克萨哈灭族。

登基、亲政、传位,康熙与路易十四这两个君王,有着太多的巧合

康熙帝最终以“布库”为名,训练年轻太监,在鳌拜进宫时将其擒拿治罪,没有发生意外事变。这个“擒鳌拜”事件,是康熙亲政后的大事,自此康熙帝真正自主治理天下了。

传位是康熙和路易十四都碰到的极为伤心的事情,虽然最终都得以解决,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路易十四立长子为王太子,1711年4月王太子患天花去世,10月第二个王位继承人——王太子长子又病死,几天后第三个王位继承人——路易十四年仅四岁的长曾孙即王太子孙死去,一年之内接二连三地失去亲子、亲孙、亲曾孙,而且都是王位继承人,可以相见已经73岁的路易十四的悲痛情状。

登基、亲政、传位,康熙与路易十四这两个君王,有着太多的巧合

但王位总要传承,路易十四乃于1712年立年仅两岁的次曾孙为继承人。1715年(康熙五十四年)9月路易十四病死于凡尔赛宫,5岁的曾孙继位,是为路易十五。不过这位路易十五破坏了波旁王朝的基业,可以说路易十四后继非人。

康熙在嫡长子胤礽出生的第二年,就将其册封为皇太子,并对他进行严格的教育。胤礽做了几十年的皇太子,希望早日登基,对康熙帝不孝,乃至图谋政变,康熙出于保护皇位与人身安全的考虑,于四十七年(1708)将其废黜,不料太子被废后引发了更严重的政治事态,诸皇子谋求储位。为了平息这场纷争,康熙帝不得已于次年复立胤礽为皇太子。

登基、亲政、传位,康熙与路易十四这两个君王,有着太多的巧合

然而康熙与胤礽之间的裂痕已经不能修补,诸皇子争夺储位也不能消弭,令朝臣与皇帝与皇太子、皇子之间不知如何相处,可见情势之严重。康熙有鉴于此,在康熙五十一年再次废黜胤礽,从此不立皇子,用他的话说是天下大权当统于一人,不能分权。

两次废立太子事件极大地损害了康熙帝的健康和政事的治理,同时也严重毁坏康熙的内心,康熙帝就是在这种形势下于康熙六十一年撒手人寰的,皇四子雍正帝继位。尽管雍正继位有很多说法,但不可否认,雍正继承、发展了康熙的事业,表明康熙帝是后继有人。

康熙在位61年,享年69岁;路易十四享年78岁,在位73年,比康熙多活了9年,在位多12年,二人都是高龄,都在位长久。

登基、亲政、传位,康熙与路易十四这两个君王,有着太多的巧合

路易十四死后被称作“太阳王”,这是西方传统的观念,帝王象征太阳。而康熙帝死后被后人誉为“千古一帝”,这两个同时代的君王,生前死后都获得了人们的高度评价。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