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深秋的临近,夏天的虫子是沉默的,你有没有近距离看到昆虫的微观世界?
上海自然博物馆正在展出"夜虫",它不仅有放大100倍的小虫子的图片,而且还能听到每种类型的虫子的啁啾声。谁是"虫子之王"?"新闻与艺术评论"将带您进入图形,文学,声音,三合一的科普展览。
00:00
...
蠕虫合唱 音频来源:上海世博会博物馆袁伟
最近在上海举办的两场"沉浸式"展览有着截然不同的视角。

TeamLab在上海的"无国界美术馆"将于11月5日在黄浦江畔正式开幕。
日本的TeamLab将"无国界美术馆"从东京带到上海,展出了50多件模拟自然的作品。技术是美的,但很难在万一的情况下与真正的对手对抗,试图达到极致的电光效果,只是成为teamLab的"极限"。这种人造美的最大问题是呼吸的自由度较低。所以,在观看展览的同时,又想跑回大自然,看到的饱和度并没有那么高的真实风景。
用一句话来说,无界美术馆的展厅里,退出指示灯的数量非常有限,几乎被淹没在各种颜色中。问两三个工作人员,也叫不出出口的方向,所以四处走走,还要透过小展厅看。不可避免地,在发生火灾风险等事故时,观众能否快速安全地离开现场?
中秋节前,外滩老码头河畔漫步在芦苇丛中,偶耳听到一声虫鸣,璀璨夺目。不幸的是,夜晚太黑,昆虫太小而看不见。更近,被吓跑了。
日前,据悉,上海自然博物馆曾开设过一个临时展览"夜听虫子",其中说"夏天草丛中的歌唱昆虫正在逐渐从世界上消失"。也许你整个夏天都没有注意到它们。"
不,我注意到了,我只是一直不认识他们。于是决定带着心去好奇,走进"夜听虫子"。
"夜听虫子"展览海报
小而美,是展厅的第一印象。十几个面板比蜻蜓,蛞蝓和蛞蝓大100倍。扫一扫显示板二维码,对应每个虫子,然后在耳朵里浅浅地唱歌起来。
梨的啁啾声轻轻地转动,这些栖息在树上的昆虫听起来像"蜻蜓,蜻蜓,蜻蜓"和"蜻蜓"的声音。
梨片
鼓翅膀,俗称"姐姐"、"吉尔",体型秀,身体绿,虽然不会飞,但结实粗壮,能跳跃,经常停留在高高的草茎上,昼夜爬行啁啾,温度越高,啁啾叫起来更欢快。
翅膀发出尖叫声
日本铃铛
在各种"蠕虫啁啾"中,双带金蜻蜓的声音特别悦耳,难怪科学家吹嘘它是"一种流行的歌虫"。双带金蜻蜓是典型的小蟋蟀,一般体色为黄色,雄性有明显的发音装置。
双带金蜻蜓
生物学家将不同虫子的"场声易性"分为1到5颗星。回想一下浦江芦苇丛那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小家伙,而双带金蜻蜓,很容易1星。只是,从耳朵到耳朵,多亏了这个科普展览。
展会现场
在一个"小黑屋"中,3D空间音频技术和40个立体声系统再现了夜间隐藏在城市中的歌虫世界。闭上眼睛,或者坐着或站着,你可以感觉到细雨从你的头顶落下,蜻蜓从你的左边跳到右边。
这些声音来自全国各地,上海、云南、武汉、南昌、黄山、南京、无锡、宁波、杭州、香港......来自不同地区的虫子以另一种方式聚集在杜先生的8 p.m中。
"Mr. Doo's 8 p.m.",3D沉浸式声音剧院
3D 沉浸式声音影院内部
在"小黑屋"的外墙上,有"斗浩先生"的"家谱":日本纺织女郎、窄翅纺织女郎、日本酒保、色尾露水、月明草草、中国草草等,附有图片。走出"小黑屋",依然叫人回味。
摄影:袁伟(上海世博馆创新工作室);
拍摄这些小家伙并不容易。首先,对于肖像中的每只虫子,标本制作者需要3-4个小时才能从身体上取出软组织,抚平触手上的毛发,清洁翅膀上的灰尘,等等。在接下来的4-5天内,重复以纠正其姿势,直到颜色固定。
第二步,使用全景深像素收集技术,是获得他们的"人像",每次拍摄在总共13天内经过数百个快门。
拍摄《夜听虫》的方法是"全景深微观摄影",是上海世博博物馆创新工作室用于微型馆藏数字图像收藏的一种技术手段。该技术特别适用于微型和小型物体(收藏品,微型雕刻,昆虫,琥珀等)的数字采集。
全景深度微摄影下的错误详细地图
相比于各种大型展览,《夜听昆虫》可谓小而细腻,20多分钟就足以看完。在展览结束时的信息墙上,有一张纸条可能对许多观众说 - "我喜欢虫子"
晚上听虫子说话
地点:上海自然博物馆B1专业展厅
展览:10月18日至11月10日(周一休息)
("夜听虫子"展览来源: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世博会博物馆创新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