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光影图说 | 张力与马振邦先生

作者:京武功夫如是说
光影图说 | 张力与马振邦先生

一个人的“挖整”

张鑫炎、徐克、洪金宝、袁和平、程小东、董纬、熊欣欣-----还有台湾的丁玺善,大陆的张华勋李文化孙沙冯小刚陈凯歌麦丽丝赵箭------不容易访到的刘家良刘家荣刘家辉,到处跑的元彬元华元彪,久不露面的于承惠赵长军,早已退休的唐佳何梦华------差不多快五十位对中国武侠电影有过突出贡献的著名导演、动作指导和演员,我们从2007年开始到现在——2009年,都已经采访完毕,并将拍摄的影像以个人为单元制作成了专题片。但这个群体覆盖时间长,人数不少,没有漏掉谁吧?

光影图说 | 张力与马振邦先生

当时尚在北京电影学院攻读硕士的张力,坐在工作台前皱着眉头认真地想,掐着指头仔细地算着。他这次利用学业之余,参与策划和制作的是一部大型电视专题片,名叫《武侠电影人物志》。该项目负责人是曾经写过《中国武侠电影史》的贾磊磊先生。

两年来,张力和伙伴们一道为此付出了大量时间和精力,马不停蹄地采访,废寝忘食地制作,节假日都顾不上休息。但他一直乐此不疲,兴致盎然。因为他不仅学的是电影专业,还曾是位武术冠军,从小到大对于武术的热情从未减弱。专业加上爱好,更使得他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武侠、功夫电影的超级发烧友。

光影图说 | 张力与马振邦先生

张力所采访的那些人士,都是他一直以来的偶像,近距离领略他们的风采,面对面聆听他们的讲述,回到工作室内再一遍遍翻看那些影像半成品,进行剪辑、声效、音乐等方面的技术加工,对他而言不但不觉得烦闷,反而有种穿越时空般的快感和温习感悟的享受。

张力和许多年轻的习武者一样,也是因为功夫片爱上武术的,他学过传统的陕西红拳和竞技套路,还在专业队里练过散打,比赛成绩优异。除了武术之外,他还爱好动笔写作,很早就在《中华武术》、《武魂》、《精武》、《拳击与格斗》等杂志上发表文章。尽管这时他已经知道电影和现实中的武术相距甚远,却并未打消对于光影功夫的好奇和向往。

光影图说 | 张力与马振邦先生

中学毕业后张力进入军事院校学习,继而成为了一名留校的教官。两年后,他选择继续深造,却将专业方向确定为电影,这和小时便有的武侠、功夫片情结显然有很大关系。

因为参加电视专题片《武侠电影人物志》的策划与制作,他受那些采访对象的影响,对于电影动作指导工作兴趣大增,曾应香港导演徐小明之邀去参加影片《夺标》的拍摄,通过亲身体会了解该工作的具体流程。回校后,他将此确立为研究方向,开始撰写这方面的专著。此书后来出版,名为《功夫片的秘密——动作导演艺术》,填补了国内在这方面的空白。

光影图说 | 张力与马振邦先生

《武侠电影人物志》的工作进程分为两个阶段,张力写书是利用了其中的间歇时间。2009年春节过后,第二阶段启动,他便将精力转移过去。又过了几个月,工作接近尾声。他认真思考一番后发现,节目所提出的目标和要求已经基本达到,除了已成为国际动作片导演的元奎因尚在美国,暂时无法完成采访之外,其他的都已搞定。

张力长舒了一口气,心说,又可以继续写那本搁置很久的书了。

张力想在埋头写作之前,将已于第一阶段完成并在央视电影台播出过的赵长军单元,刻成光盘送给他本人。

光影图说 | 张力与马振邦先生

赵长军先生

赵长军是张力的陕西乡党,更是他景仰已久的武术名家。当初在西安采访时,赵长军不仅待他亲如兄长,更将自己的恩师马振邦介绍给他,令他喜出望外,由衷感激。

早在少年习武时,张力便知道马振邦老师的威名——他不仅是竞技武坛劲旅陕西省武术队的总教练,还是位在海内外武术界中颇有名望的传统武学大师。

光影图说 | 张力与马振邦先生

壮年时的马振邦先生拳姿

在武术界以外,马振邦老师也有名气,其一是因为他出演过电影《武当》和《大刀王五》,在片中仙风道骨的扮相和气韵不凡的演技令人印象深刻;其二,也是最重要的,是他培养出了竞技武术的天纵奇才——十届全能武术冠军赵长军。

有很多武术的师傅、教练都以门下出了优秀弟子而名闻遐迩,这种人可称“名师”。马振邦于此名副其实、当仁不让。但他同时还是位得过高人真传、造诣极其深厚的形意拳、查拳、红拳和通背拳高手,体用兼备、练打合一、功深艺绝,实不愧“大师”之誉。

光影图说 | 张力与马振邦先生

张力意外见到马振邦老师,欢喜不尽。马老师见这位年轻人纯良质朴、礼貌谦恭,也十分喜爱,连连用浓重的陕西关中口音说道:“额(我)娃好,额(我)娃好!”并邀请他再回西安时一定来家坐客。

张力没把这当成句客套话,他想把光盘寄给赵长军,一来是表示感谢,二来也想借机托赵问候马老师,并转告老人家,牛年时自己因到香港采访没能回家,到虎年春节时一定前去拜访。

2010年的春节,张力趁假期回到西安的家中过年。

光影图说 | 张力与马振邦先生

这时,他已经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进入了空军某部机关工作。新工作与电影关系不大,与武术的联系更少。虽然《功夫片的秘密——动作导演艺术》一书出版,令他成为业内人士眼里的专家,找他研讨和联络的人依然很多,但他实在无暇太多顾及这方面的事情。倒是部队有规律的作息生活,令他有了重拾武术、锻炼身体的时间。

光影图说 | 张力与马振邦先生

此前他结识了一位同是“80后”的青年编剧,叫宁奕,习练意拳,传统武术方面的知识非常丰富。交流中,宁奕对他讲述了许多各门各派的传承流亚、技法渊源、风格特色、人物事迹和轶事趣闻,让他觉得十分有趣,同时也产生了对于武术在当今社会环境下出现传统式微、文化消亡趋势的忧虑。

光影图说 | 张力与马振邦先生

这期间,张力开始关注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中热播的《武林大会》节目。这是一台由央视、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主办,中视体育推广公司联合社会企业承办和制作的,旨在弘扬中国传统武术,充分展示武术技击对抗功能的体育赛事转播节目。

张力很欣赏《武林大会》的民间色彩,2007年形意拳比赛的决赛,他看得津津有味,过后还经常通过电脑视频加以回顾。

按理说陕西人张力应该更喜欢家乡红拳的比赛才对,而他爱看形意拳,实际上是因为马振邦。

光影图说 | 张力与马振邦先生

在《武林大会》形意拳决赛中力克强手荣膺冠军的黄大鹏,正是马振邦晚年的得意门生。张力是想从他身上看到马老师的武术风采。他发现黄大鹏打的是形意拳的劈崩钻炮横,同时还有劈挂拳、八极拳的身法、步法和劲力。他知道马老师对劈挂拳的“拖拉步”、“窜林步”、“大跨步”十分推崇,曾将此与形意拳的“进步必跟,退步必随”特点融会贯通,这些都能从黄大鹏以身运步、以步催身的表现中看出来。越看他越想尽快见到马老师,向他当面请教一二,问问自己感悟的对是不对。

光影图说 | 张力与马振邦先生

“马老师,学生张力有礼了!”

张力见到白发银髯的马振邦老师,知道他是回民,不讲拜年习俗,便抱拳行礼。

“额娃好,快进来坐!”

马老师热情地从椅子上起身,拉住他的手往座位上让。这时,张力发现马老师有些行动不便,形容也比上次见时更加清癯。从马老师家人的话中得知,这位年过八旬的耄耋老人近来身体状况欠佳,腰部疾患严重,已经很少外出走动了。

光影图说 | 张力与马振邦先生

马老师倒显得兴致很高,将病痛抛在脑后,与张力言武论道,谈锋甚健。其间,张力提起了《武林大会》,却不料刚说到这儿,老人的神色竟然黯淡下来。

“你知道河南有个《武林风》吧?”

《武林风》是河南电视台办的一档武术节目,在“散打王”比赛无疾而终后那段真空时间里,曾经是全国武术迷新的精神寄托。它刚刚开办的时候只是以武术为主题的娱乐节目,有武术套路表演、神功绝技展示,有情节剧有才艺秀有明星访谈,张力在里面还看到过赵长军呢。后来,《武林风》加大了搏击成分,增设了民间习武者mma式的比武。

光影图说 | 张力与马振邦先生

张力很奇怪马老师为何这时提起它来,而且显得不大高兴。

原来,马老师门下弟子中有人在参加央视《武林大会》并取得成绩之后,自作主张,又去河南打了《武林风》。马老师知道国内这些电视节目背后的运营单位,出于保持自身竞争力的考虑,往往不希望旗下优秀选手横向流动。他担心弟子的做法会触犯《武林大会》,从而遭遇封杀,认为那样一来,会得不偿失。

从马振邦老师家回来,张力的心情一直不好,不为别的,只是担心老人的身体。

光影图说 | 张力与马振邦先生

中国传统武术界里历来存在“人去艺绝”的情况,有很多好功夫因而永远地消失了。而且消失的不仅是技艺,还有与之相关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张力听说过上世纪八十年代由国家武术管理机构组织的挖掘、整理工作,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确定,我国当时共存在129个完整的拳种体系。这些拳种之所以称完整,不仅由于其中包括武术理论、技法、功法、套路及器械等硬性内容,同时还有以本流派文化信仰与价值取向为贯穿的软性信息做支撑,如历史沿革、传承谱系、代表人物事迹等的文字记录或口头叙述。

光影图说 | 张力与马振邦先生

马振邦先生与其师王青山先生

张力觉得今日较当初已过去了三十年,传统武术技艺及文化又经历了不断变化和发展,而主要反映在像马振邦这样有所成就的大师身上,凝练并留存于他们的心里,应该趁着这些人还健在,再次进行一次挖整,总结新成果,续写新历史。

张力想过在武术杂志上发表文章,向有关方面大声呼吁;还想过去面见武管中心的领导,直接提交建议,但在见到马老师之后,他的想法发生了改变。

情况紧迫、时不我待,还是用自己的方法先干起来吧!

光影图说 | 张力与马振邦先生

张力想到了参与《武侠人物志》策划与制作时的做法,那种通过采访,让当事人口述历史的方式不是很好吗?我有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各类媒体资源可利用,有武术和影视方面志同道合的朋友可借重,还有我自己的一支笔------我可以一个人进行力所能及的挖整!

作为军人和习武者,张力有着知行合一、坐言起行的办事作风,一向说干就干,雷厉风行。在短暂的假期里,他多次找到马振邦老师,先将自己的想法全盘托出,得到对方的支持和赞许。然后,他找来一位当地的朋友协助,采取专题纪录片和武术教学片的制作方式,对马振邦进行了全面采访,针对其武学心得、武术技艺和功法等进行拍摄、记录。

光影图说 | 张力与马振邦先生

在此期间,马振邦老师全力配合,向张力详细讲述了自己习武、教学的丰富经历和修炼上的体悟心得,同时介绍了西北传统武术近现代生存发展的历程。他还支撑着病体,或亲自示范或指导弟子演示,将所精练的武术真功毫无保留地展示出来,使张力的首度挖整收获颇丰。

张力在此后两年里又多次回西安拜访马振邦,进行深挖和补充。他设想的最终结果是,通过对第一手资料的归纳、整理和提炼,形成一套包括马振邦人生经历和事迹、西北传统武术历史及文化、马振邦武学理论、技术功法、教学经验等内容在内的,分书籍和影像光盘两种形式的《马振邦武学全集》,奉献给马老师本人和他所奉献一生的中国武术。

光影图说 | 张力与马振邦先生

张力与龚建新主编采访京城三皇炮锤名师张凯先生

光影图说 | 张力与马振邦先生

张力向陈式太极拳名师冯志强先生请教

光影图说 | 张力与马振邦先生

张力采访京城形意拳名师唐振荣先生

光影图说 | 张力与马振邦先生

张力采访京城八卦掌名师孙志君先生

与此同时,张力还与他的忘年之交,《中华武术》杂志副总编辑龚建新先生一道,对北京民间武林各拳种的著名拳师进行了拉网式采访,先后拜访过陈式太极拳大师冯志强、武式太极拳名家吴文翰、杨式太极拳传人张勇涛、三皇炮捶高手张凯等多位前辈,在自己的武术挖整道路上执着而快乐地行进着------

光影图说 | 张力与马振邦先生

张力与打星吴京

光影图说 | 张力与马振邦先生

2016年,张力主持拍摄了《关门弟子》《津门八卦掌》两部功夫电影

光影图说 | 张力与马振邦先生

今日张力,在紧张工作之余,仍练功不辍。

本文由内容合作飞鸿黄影武之友平台授权转载,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ps:本平台收录的各武术前辈及武友的言论,只为个人学习,因个别图文资料来源(作者)不清晰而未署名,望见谅。尊重原创作者版权,期望各友留言点评告知。温馨提示:网络文章要结合自身的体证,是否适合自己,要辩证的看,不盲从。祝各位武运昌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