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湖北菜,你觉得应该叫“鄂菜”还是“楚菜”?有人说:应该叫“鄂菜”,因为湖北简称“鄂”;有人说:应该叫“楚菜”,因为楚文化是荆楚大地的根。
其实在2018年8月,湖北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楚菜创新发展的意见》,文件明确提出,将湖北菜简称统一规范为“楚菜”,彻底终结了长期以来的“鄂菜”“楚菜”之争。

楚菜,虽流行度不如川菜、湘菜,但却香鲜特立,极尽荆楚风韵。虽然湖北菜味道没得说,但有点像深巷里的美酒,知道的人并不多,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也是不太响。
对于楚菜的定义和特色,很多人都是不清楚的。楚菜,湖北风味,以水产为本,鱼馔为主,汁浓芡亮,香鲜微辣,注重本色,菜式丰富,筵席众多,擅长蒸、煨、炸、烧、炒等烹调方法,具有滚、烂、鲜、醇、香、嫩、足七美。
楚菜,原称鄂菜,亦称湖北菜。古称荆菜,起源于江汉平原,这从屈原在《楚辞》的“招魂”、“大招”两篇中,记载楚宫佳宴中有20多个楚地名食——为国内有文字记载最早的宫廷筵席菜单以及随州曾侯乙墓中曾出土的一百多件春秋战国时期饮食器具,可知鄂菜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时称“楚菜”),经汉魏唐宋渐进发展,成熟于明清时期。
武汉2020年12月3日,第三届楚菜美食博览会在武汉举行,当天的楚菜产业发展大会上,湖北首批21项《楚菜标准》正式发布。
《楚菜标准》的21道楚菜为:清蒸武昌鱼、荆沙甲鱼、潜江油焖小龙虾、沔阳三蒸、钟祥蟠龙菜、黄州东坡肉、红烧鮰鱼、排骨藕汤、腊肉炒菜薹、油焖小香菇、簰洲湾鱼圆、洪湖鸭焖莲藕、黄焖圆子、香煎翘嘴鲌、白花菜扣肉、鸡茸笔架鱼肚、红烧鱼桥、罗田板栗烧仔鸡、襄阳缠蹄、瓦罐鸡汤、恩施炕土豆
2013年10月,武汉市人民政府公布武汉市文化厅颁发,艳阳天武昌鱼制作技艺被评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8年01月,武汉市人民政府公布武汉市文化局颁发,武汉黄焖元子制作技艺武汉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11年06月,武汉市人民政府公布武汉市文化厅颁发,艳阳天鮰鱼制作技艺被评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弘扬楚菜文化,记住家乡的味道就在艳阳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