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女兵吴应明一颗初心坚守70年:“跟着共产党走”

视频加载中...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朱新军、金璐 记者王琴红报道:一日为兵,终身是兵。在老党员吴应明家中,记者看到她年轻时身穿军装的照片,朝气蓬勃;如今89岁高龄的她,再穿军服,仍坚持笔挺站直。她激动地说:“假如有一天我不行了,我会让儿子给我穿上军装,一个人静静地走。”她那颗“跟着共产党走”的初心熠熠生辉。

女兵吴应明一颗初心坚守70年:“跟着共产党走”

吴应明(龙黎明 摄)

从小立志“跟着共产党干革命”

1932年,吴应明出生在湖南宁乡,说起自己的童年,她清晰地记得父亲带着一家老小东躲西藏的日子。“当年日本鬼子进村,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我的哥哥妹妹都被抓走,险些送了命。”成长在一个动荡年代的吴应明深感中国共产党一心为民的伟大,“在共产党毛主席带领下,才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解放了全中国”,正因为如此,跟着共产党干革命,早就在她幼小心灵生根发芽了。

成年后她眼见身边很多青年人都踊跃参军,当她把想法告诉家人时,却遭到父亲坚决反对。“父亲说我那么瘦小的身材,连抢饭都抢不到,拿什么去当兵。”吴应明坚定地说,我就是满怀一腔热血,想参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女兵吴应明一颗初心坚守70年:“跟着共产党走”

吴应明19岁参军时的照片

为了当兵穿草鞋走了一天一夜

“那时候伙伴们告诉我一定要去当兵,跟着共产党走。”吴应明说,其实这也是她内心的声音。1951年,年仅19岁的她,不顾家人反对,趁着父亲晚上熟睡,第一次离家出走,穿着一双草鞋,和另外3个好姐妹,走了一天一夜后,来到湖南湘潭报名参军,成为一名医务兵,跟随部队医院,前往广州刻苦学习护理知识。

入伍不到三个月的吴应明,怀揣着一颗勇敢和热忱的心,加入广东兴宁野战医院,照看护理从朝鲜前线转移到后方的志愿军伤病员。为了照顾好伤兵员,她的勇气和胆量丝毫不逊色于男兵。“当时条件十分艰苦,没有现成的病床,只能到老百姓家的坑洞就地取材,到晚上没有电,我们只能提着吊马灯给病人看病。”吴应明说,在护理前线受伤战友时,让她更加坚定了保家卫国的决心。

“那时候医院驻扎在山顶上,我们住的地方没有水,我们每天要从山下往山上挑水,为了照顾好伤病员,我必须去一趟趟挑水。”吴应明说,山路崎岖,有些地方地势险峻,她不顾危险挑水给伤病员,想尽办法为他们提供医治。“比起在前线流血牺牲的战友,这点苦算什么。”当兵第一年,她就在部队荣立了三等功。

女兵吴应明一颗初心坚守70年:“跟着共产党走”

吴应明在海南部队时留影

为上战场丢下八个月大的孩子

1956年在指导员介绍下,吴应明遇到了在海军任职的刘鸿恩并结婚,同年她随同丈夫刘鸿恩一同调到海南榆林基地。吴应明笑着说:“我们把青春都洒在了海南岛。”

1974年西沙海战,需要成立医疗队去前线抢救伤员。吴应明担任抢救组副组长,开展战伤救护工作,在条件简陋的情况下,为伤病员做包扎、止血、输液等救治工作,还要处理牺牲战士的遗体,常常是24小时工作。

吴应明说,那时她不仅是女战士,还是四个孩子的母亲。“大的10多岁了,为了备战,我不得不忍痛割舍正在哺乳八个月大的儿子”吴应明说,当时她只有将孩子们送回老家,由自己母亲帮忙照顾。

尽管面对随时可能到来的警笛和战斗,面临天气暴晒、蚊虫叮咬、生活作息被打乱等困难,作为一名女战士的她仍义无反顾的奋战前线,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那时候不知道苦也不会觉得累,不仅仅是我一个人,所有女护士们都是这样。”吴应明说。

女兵吴应明一颗初心坚守70年:“跟着共产党走”

吴应明佩戴“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只要组织需要,我随时都在。”

“在部队晋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原本我也是其中符合条件的一位,可考虑到其他战友结了婚有孩子和老人需要照顾,生活条件比我还艰难,我主动把晋升的机会让给其他人,等几年再调也没关系。”谈起这事,吴应明看起来是那么云淡风轻。

1980年吴应明回到九江海军干休所,在医务所工作。1989年她正式退休。退休后吴应明继续发扬部队的优良作风,勤俭节约,淡泊名利,对生活保持一种积极阳光的心态,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坚持每天读书看报,闲时种菜养花,与周围邻居聊聊家常,分享自己的人生感悟,每当国家有难,她总会积极捐款捐物。

如今吴应明四个子女都已成家立业,有所作为。让她最引以为豪的是她的孙辈个个都是大学生。吴应明感慨地说,“这一切都要感谢党”。

“每到一个地方我都写入党申请书,每次都被列为入党培养对象,但因为工作频繁调动,直到1964年我才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吴应明说,今年她已有党龄57年了。

今年是建党一百年,面对党组织颁发给她“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吴应明说:“我没有做过什么丰功伟绩,就是一名平凡的党员,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工作,只要组织需要,我随时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