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潘安,你竟是这样的美男子

作者:不出牖社
潘安,你竟是这样的美男子

上巳节,莺飞草长、阳光媚和。

这一天,洛阳城内万头攒动,通往西明门的大街上,赴孝水修禊的潘岳端坐于青牛车上,无数少女抛撒鲜花,围着牛车载歌载舞。

潘岳吟诗酬谢,激起更多的少女的唱和,鲜花委地,花果盈车,为一时盛景。

这幕场景发生于西晋泰始年间,典故“掷果盈车”便由此而来。主人翁潘安,美姿仪,少时出门,常为妇人投果满车而归。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一美男”。

然而,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偏偏靠才华,潘安在中国文化史上一枝独秀。

潘安(公元247年~300年),名岳,字安仁,荥阳郡中牟县(今河南省中牟县)人,西晋时期著名文学家、诗人。

文学上,潘安与陆机并称“潘江陆海”。潘岳哀诔文章加上哀情诗赋,构成其作品最有特色的部分。

他的《西征赋》《闲居赋》《秋兴赋》等都是千古名作。作品《秋兴赋》中悲秋的基调让后人用“潘鬓”一词指代中年鬓发初白的用法广为流传。

潘安,你竟是这样的美男子

潘岳独创性地把“悼文诔词”这一文体,提升到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高度,其中《悼亡诗》中有一句“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为李商隐深爱,“只有安仁能作诔,何曾宋玉解招魂”,赞扬的就是他的悼亡诗。

思想上,潘岳在赋作《闲居赋》中写道“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他提出的“孝乎惟孝,以事上帝”理念,对于上古中国重要典籍不断提到的、庄严而神圣的华夏“上帝”的孝思,已融入了当今世界文明的核心价值共同体中,成为未来弥合人类各种文化断层的价值核心。

政治上,魏晋嬗代,权力变幻,风雨飘摇,士子们朝不保夕,纷纷食药饮酒纵欲酣歌而避世,潘岳在直面生死的大无畏的儒者操行中,保存、延续,也发展了以和谐为核心的儒家文化。潘岳的原始儒家的实践理念,使他能够实事求是地面对各种社会问题。他提出的废除贵族特权的行政理念、保护私有经济的经济理念、各民族平等融合的伦理理念,即便是在今天,仍有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实践空间。

潘岳诗赋文皆擅,孝母至诚,对妻专情,对亲朋情怀真挚,如此一个旷世男儿为何被评为“性轻躁,趋世利”,最终落得个被夷三族的悲惨命运呢?

潘安,你竟是这样的美男子

潘岳被广为诟病,首当其冲就是所谓的“拜路尘“。《晋书·潘岳传》中记载“岳性轻躁,趋世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与崇辄望尘而拜。”而实际上,这不仅不符合潘岳本人一以贯之的生活作风、行为准则、道德标准;而且与他同时列为“拜路尘”一党的石崇,更是一个连晋朝开国皇帝都不放在眼里的豪横之士,他又怎能会拜倒在贾后外甥贾谧的车辙之下?

其次,构陷愍怀太子。据《晋书·愍怀太子传》载,一天,贾后谎称皇帝司马衷患病,传太子司马遹入朝。司马遹来到后被领到一处别室,一个婢女端上酒枣,说是皇帝赐的,逼太子喝得大醉。这时有一个婢女捧来纸笔和一张草书文稿,让太子抄写下来。文稿模仿祈祷神灵的文体风格和太子平常流露的心意:“陛下宜自了,不自了,吾当入了之……”称文稿制造者,就是潘岳。太子因此被废。

察《晋书》上罗列的关于潘岳伙同贾后伪造书信疑点有四:一、《晋书》上全文缉录的这封信,其口吻完全与恪守儒家信条的潘岳来格格不入,他根本不具备这样的语言、辞汇; 二、即便潘岳真的作伪,他也完全可以作一封更能置愍怀太子于死地的书信;三、愍怀太子以骄横顽劣著称,绝不可能在酒后迫于贾后的淫威而抄录这封信、使其成为“呈堂证供”而导致自己身首异处;四、贾后虽然骄奢,却不昏庸、决不可能废愍怀太子而立贾谧。

潘安,你竟是这样的美男子

而实际上,将潘岳推上断头台的始作俑者是谁呢?

这个人就是孙秀。原来当初孙秀不过是个下人小吏,潘岳的父亲潘芘曾经做过其上司,潘岳不耻孙秀的为人,曾多次羞辱他。

如今孙秀投靠司马伦,任中书令,小人得势,往往极其残忍,害人无数。这令潘岳很是恐惧。一日,潘岳试探孙秀道:“孙令犹忆畴昔周旋不?”孙秀道:“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最终,潘岳和石崇等人被诛灭三族。

历史往往是由胜利者来书写。潘岳也因“性轻躁,趋世利”的污名,被骂千年;因不堪其“仁”字,“安仁”的“仁”也被剔除,潘安仁成了潘安。

千百年来,不容青史尽成灰。如今,加在潘岳身上的不白之冤也该卸下,还其清名于天下了。

(图侵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