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潘安,你竟是這樣的美男子

潘安,你竟是這樣的美男子

上巳節,莺飛草長、陽光媚和。

這一天,洛陽城内萬頭攢動,通往西明門的大街上,赴孝水修禊的潘嶽端坐于青牛車上,無數少女抛撒鮮花,圍着牛車載歌載舞。

潘嶽吟詩酬謝,激起更多的少女的唱和,鮮花委地,花果盈車,為一時盛景。

這幕場景發生于西晉泰始年間,典故“擲果盈車”便由此而來。主人翁潘安,美姿儀,少時出門,常為婦人投果滿車而歸。被譽為“中國古代第一美男”。

然而,明明可以靠臉吃飯卻偏偏靠才華,潘安在中國文化史上一枝獨秀。

潘安(公元247年~300年),名嶽,字安仁,荥陽郡中牟縣(今河南省中牟縣)人,西晉時期著名文學家、詩人。

文學上,潘安與陸機并稱“潘江陸海”。潘嶽哀诔文章加上哀情詩賦,構成其作品最有特色的部分。

他的《西征賦》《閑居賦》《秋興賦》等都是千古名作。作品《秋興賦》中悲秋的基調讓後人用“潘鬓”一詞指代中年鬓發初白的用法廣為流傳。

潘安,你竟是這樣的美男子

潘嶽獨創性地把“悼文诔詞”這一文體,提升到了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高度,其中《悼亡詩》中有一句“如彼遊川魚,比目中路析”。為李商隐深愛,“隻有安仁能作诔,何曾宋玉解招魂”,贊揚的就是他的悼亡詩。

思想上,潘嶽在賦作《閑居賦》中寫道“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此亦拙者之為政也”。他提出的“孝乎惟孝,以事上帝”理念,對于上古中國重要典籍不斷提到的、莊嚴而神聖的華夏“上帝”的孝思,已融入了當今世界文明的核心價值共同體中,成為未來彌合人類各種文化斷層的價值核心。

政治上,魏晉嬗代,權力變幻,風雨飄搖,士子們朝不保夕,紛紛食藥飲酒縱欲酣歌而避世,潘嶽在直面生死的大無畏的儒者操行中,儲存、延續,也發展了以和諧為核心的儒家文化。潘嶽的原始儒家的實踐理念,使他能夠實事求是地面對各種社會問題。他提出的廢除貴族特權的行政理念、保護私有經濟的經濟理念、各民族平等融合的倫理理念,即便是在今天,仍有其深遠的曆史意義和實踐空間。

潘嶽詩賦文皆擅,孝母至誠,對妻專情,對親朋情懷真摯,如此一個曠世男兒為何被評為“性輕躁,趨世利”,最終落得個被夷三族的悲慘命運呢?

潘安,你竟是這樣的美男子

潘嶽被廣為诟病,首當其沖就是所謂的“拜路塵“。《晉書·潘嶽傳》中記載“嶽性輕躁,趨世利,與石崇等谄事賈谧,每候其出,與崇辄望塵而拜。”而實際上,這不僅不符合潘嶽本人一以貫之的生活作風、行為準則、道德标準;而且與他同時列為“拜路塵”一黨的石崇,更是一個連晉朝開國皇帝都不放在眼裡的豪橫之士,他又怎能會拜倒在賈後外甥賈谧的車轍之下?

其次,構陷愍懷太子。據《晉書·愍懷太子傳》載,一天,賈後謊稱皇帝司馬衷患病,傳太子司馬遹入朝。司馬遹來到後被領到一處别室,一個婢女端上酒棗,說是皇帝賜的,逼太子喝得大醉。這時有一個婢女捧來紙筆和一張草書文稿,讓太子抄寫下來。文稿模仿祈禱神靈的文體風格和太子平常流露的心意:“陛下宜自了,不自了,吾當入了之……”稱文稿制造者,就是潘嶽。太子是以被廢。

察《晉書》上羅列的關于潘嶽夥同賈後僞造書信疑點有四:一、《晉書》上全文緝錄的這封信,其口吻完全與恪守儒家信條的潘嶽來格格不入,他根本不具備這樣的語言、辭彙; 二、即便潘嶽真的作僞,他也完全可以作一封更能置愍懷太子于死地的書信;三、愍懷太子以驕橫頑劣著稱,絕不可能在酒後迫于賈後的淫威而抄錄這封信、使其成為“呈堂證供”而導緻自己身首異處;四、賈後雖然驕奢,卻不昏庸、決不可能廢愍懷太子而立賈谧。

潘安,你竟是這樣的美男子

而實際上,将潘嶽推上斷頭台的始作俑者是誰呢?

這個人就是孫秀。原來當初孫秀不過是個下人小吏,潘嶽的父親潘芘曾經做過其上司,潘嶽不恥孫秀的為人,曾多次羞辱他。

如今孫秀投靠司馬倫,任中書令,小人得勢,往往極其殘忍,害人無數。這令潘嶽很是恐懼。一日,潘嶽試探孫秀道:“孫令猶憶疇昔周旋不?”孫秀道:“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最終,潘嶽和石崇等人被誅滅三族。

曆史往往是由勝利者來書寫。潘嶽也因“性輕躁,趨世利”的污名,被罵千年;因不堪其“仁”字,“安仁”的“仁”也被剔除,潘安仁成了潘安。

千百年來,不容青史盡成灰。如今,加在潘嶽身上的不白之冤也該卸下,還其清名于天下了。

(圖侵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