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浅议

作者:发现最地道

老年人数字鸿沟的定义,拉大老年人数字鸿沟的自身思想观念及其不稳定性。加大线上技术与媒体对老年人享有智能技术的支持力度;加大线下社会与家庭对老年人学习智能技术的支持力度。逐步培养起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上网的兴趣与爱好,不断增强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智能手机扫码支付、网约出行、出示健康码、行程码、手机挂号等智能方式的粘性度。

在移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迅猛发展的今天,移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已在不同群体和地域之间不断扩散与延伸,给老年人与年轻人在信息获取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与不平等。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把这种不平等现象称为“数字鸿沟”,即“信息和电子技术方面的鸿沟”。经合组织(oecd)《理解数字鸿沟》的报告也指出:“数字鸿沟”是指个人、家庭、企业、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在享有信息技术的机会以及利用互联网从事各项活动的水平之间的差距”,让老年人尽快跨越数字鸿沟。

一、老年人应适时解决好自身思想的不稳定性

根据走访调查,在老年人群体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思想的不稳定性,即畏想波动性,概括起来,主要有这些方面:一是身体机能衰退。老年人自认为年龄偏大,身体机能不如年轻时代。有的进入六十岁以后,就感觉记忆力在减退,视域变窄,听力减弱,特别是七八十岁的老年人,更是觉得自己的敏感度下降,手指和关节不灵活,难予操作智能手机,加之老眼昏花,在学习新技术新程序时太慢,甚至太难,不容易成功,导致放弃的想法。二是文化程度偏低。在城市以外的农村,包括边远山区的县(市)城、边远的石山区、深山区,六十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相当多的老年人不识文化,阅读和写作难题就成了老年人数字鸿沟的问题。三是年轻子女不支持。当今,网络诈骗、电子通信诈骗盛行。2021年1月以来,贵州省普安县公安局接到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线索就有239起,被诈骗金额达到1318.52万元,其中老年人占比居高。年轻人为了不让老年人受骗,有意无意地限制其父母不玩智能手机。由于家庭成员的限制和不支持,使老年人最终放弃了钻研移动互联网的新技术。四是调节功能受限。由于老年人对信息通信技术不熟悉,甚至一知半解,在使用时容易产生恐惧感,从而处在被动状态,减少了使用智能手机的时间。另外,老年人对电子邮件和网络购物等基本功能几乎不使用或不会使用,也不愿意在线参与公共服务,有的甚至不购买智能手机,导致老年人对移动互联网的信任程度和支持力度减小,从而拉大了数字鸿沟。

要解决好老年人自身存在的这些思想不稳定性。 老年人就要从心底里解放思想,从一身都在为子女、为孙子操劳这样那样而不顾自己生活质量好坏的僵化思想观念中解放出来,树立起自身过出幸福美好生活的愿景,才能树立起刻苦学习、认真钻研智能技术的信心和决心,才能积极主动地跟上当今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步伐,才能增强自身享有数字化迅猛发展带来智慧养老服务的生活意识,从而达到颐养天年,不断缩小老年人的数字鸿沟。

二、不断加大线上技术与媒体对老年人享有智能技术的支持力度

2020年11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对进一步推动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贴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务作出了具体部署,要求不断优化传统服务方式,做到行稳致远,加强技术创新,提供更多的适老化智能产品和服务,让老年人能用、会用、敢用、想用智能化产品,真正满足广大老年人的基本需求。要围绕老年人出行、就医、消费、文体娱乐活动、办事等日常生活的高频事项,采取积极而具体 的应对措施,建立健全老年人应用智能技术困难的长效机制,有效解决老年人在应用智能技术时遇到的困难与障碍。

2021年6月12日,贵州省为贯彻落实国办发(2020)45号文件精神,切实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制定并印发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行动计划(2021—2022年)》,明确要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状态下对老年人的服务保障,便利老年人日常交通出行、日常送、日常消费、文体娱乐活动、办事服务、使用智能化产品和服务应用等七个方面23 项重点任务。为抓好行动计划的落实,省直牵头单位、相关部门和各市(州)都已按职责分工负责。尽管如此,截止2021车6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4 8 次的统计报告显示,在中国10.11亿网民中,60周岁及以上网民占比才12.2%,达到1.23亿人,占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64亿的47%,这意味着还有1.41亿老年人没有“触网”。相比之下,贵州没有“触网”的老年人更多一些。

鉴于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的难题,一是互联网相关机构和相关企业应加大研发和制造适老化智能产品和服务。二是相关部门应对网站、手机app的改造规范、评测标准、标识授予等作出明确而具体规定,让手机终端等智能产品和服务对标对表,让市场主流手机逐步实现“长辈模式”功能。三是通过大图标、大字体、大音量、一键呼叫等,为老年人不断提供可选购多项优质的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和服务, 积极帮助老年人便捷地获取各类信息。四是采取更加有效的激励措施,让老年人积极主动地参加贵州空中老年大学开办的空中课堂学习,听取人工智能助手搭载到老年人常用设备中的深刻诠释,学到老年人享受科技发展带来的便捷。同时,引导老年人收听收看自己熟悉的电视媒介播放寓教于乐的学习内容,以达到增强技术与媒体的支持力度。

三、不断加大线下社会与家庭对老年人学习智能技术的支持力度

在老年人自学的同时,家庭、社区(村)以及社会组织应及时给予帮助。政府应积极动员老年人融入社区(村),组织多方社会力量为老年人提供上网设施和使用指导,不断推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纪念馆和剧院等公共机构作为老年人信息化活动项目,不断发挥传播文化和提升信息公平的作用。

社区(村)应积极开展智能手机培训,加大防网络诈骗、电子通信诈骗知识的宣讲力度,帮助老年人掌握防骗知识和技能。老年大学开办智能设备学习班,要设计老年人关怀版、一键进入的简约操作程序和便捷阅览界面等。

老年协会要做好抱团养老工作,把老年人聚集起来分配成若干个互助组,开设互帮互助课堂,搭建起一个沟通交流平台,不断促进老年人之间互帮互助 和团结友善,实现

“老有所学,志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夕阳美。

家庭成员中的年轻人,在家庭中要为老年人积极营造起一个“以孝促乐”的文化“反哺”环境,尽责尽力帮助老年人进入“智能圈”,为老年人提供使用智能技术等方面的技术支持和物质帮助,不断增加老年人学习智能技术的兴趣,逐步培养起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上网的爱好,增强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智能手机扫码支付、网约出行、出示健康码、行程码、手机挂号和外卖订餐等智能方式的粘性度,使老年人数字鸿沟逐渐缩小变窄,甚至变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