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java编码规范

右括号”) ”与其后面的关键字之间,关键字与其后面的左括号”(”或”{”之间,以及”}”与”{”之间,要以一个空格隔开;除”.

”外,所有二元操作符的前、后要加空格;在逗号后边加一个空格。

说明:

 一个紧跟着括号的关键词应该被空格分开;

空白应该位于参数列表中逗号的后面;

 所有的二元运算符,除了“.”,应该使用空格将之与操作数分开。一元操作符和操作数之间不应该加空格,比如:负号(“-”),自增(“++”)和自减(“--”);

for语句中的表达式应该被空格分开;

强制转型后应该跟一个空格。

空格不应该置于方法名与其左括号之间,这将有助于区分关键字和方法调用;

示例:

for (int i = 0; i <= 10; i++) {

      ...

    }

    double xnorm = y > 0.0 ? (x / y) : x;

一个java文件代码不宜太长,一般建议500行以内(不包括注释),客户端gui相关java文件可以稍长,但超过2000行的程序难以阅读,应该尽量避免。

1.考虑将代表基础数据类型的类声明为final的。

说明:以提高调用效率。

带有final修饰符的类是不可派生的。在java核心api中,有许多应用final的例子,例如java.lang.string。为string类指

定final防止了使用者覆盖length()方法。另外,如果一个类是final的,则该类所有方法都是final的。java编译器会寻找机会内联

(inline)所有的final方法(这和具体的编译器实现有关)。此举能够使性能平均提高50%。

2. 定义小型的类和方法。

说明:要尽量减少类中的方法数,在能够满足需要的情况下避免再增加多余的方法。一个方法只实现一个功能,不要设计多用途、面面俱到的方法。对于过大的类或方法,要考虑将其重构到更多的类或方法中。

3. 所有的成员都应该是私有的,通过对象方法来访问。

说明:以保证只有成员所属的类才能对它们作变更,从而使对象间的耦合性最小,程序易于维护。

4. 利用多态性来取代”instanceof”。

说明:用”instanceof”来判断对象类型的代码,必须随着可选对象类型的变化而改变,这样的代码是不稳定、不易于维护的。因此要使用多态,避免使用”instanceof”。

5. 用等效的方法替换重复的语句。

说明:代码应该只写一次。对于拷贝粘贴生成的重复代码,必须将其重构到一个方法或类中,来消除它们。

将一般操作重构为一个方法或类,使代码更易于理解和维护,同时可减少测试的工作量。

6. 在控制流结构中使用块语句(即用{}括起来),而不要用表达式语句。当控制流中只有一个语句,并有助于提高可读性时,可将整个控制语句放在一行中。

说明:以减少相邻控制结构造成的代码不明确。

用括号明确表达式的运算顺序,即对较复杂的计算或条件判断,尽量多在适当处增加括号以避免歧义。

少用语义难懂的语句,如:inum = ilen + ipos++ ;  ”++” , ”--”

等操作最好不与其他语句合在一起写,以增加代码可读性,如果必须使用请加括号。

三元条件运算符” ? :”的条件如果是表达式,则条件表达式要用圆括号括起来。

在switch语句的最后一个case分支中要加上break语句。

用equals(),而不是”==”,来判断对象是否相等。

注意:当name为null时,”bob”.equals(name)不会抛出异常,因此不建议使用name.equals(”bob”)。

7. 不要悄无声息地吸收运行时异常,catch中要有相应的处理。

说明:如数组越界等,会为debug带来了困难,至少应打印出栈信息,报告异常。

8. 后台模块的调试打印语句,一定要设置开关。可采用命令行输入条件、配置文件设置条件等方式。

9. 用finally块释放资源。

说明:如i/o流、数据库连接等。

10. 避免同步。

说明:只在确实有必要时使用同步。不要同步提供基础数据类型或数据结构的类。

11. 如果方法中有不需要同步的重要操作,不要同步整个方法。

说明:通常只有方法中的少量操作需要同步,在这种情况下,方法级的同步就过粗了。应用同步的块语句来替代方法级的同步。

12. 在读写实例变量时避免不必要的同步。

说明:对原子数据(对象引用、除long和double外的所有原始数据类型)的读或写是原子操作,不需要同步。但如果原子变量与其他变量相关,则有必要同步。

12. 考虑用notify()取代notifyall()。

说明:notify()的效率更高。当多个线程等待不止一个条件,或者多个线程要对一个信号量作出响应时,才使用notifyall()。

13. 使用懒惰初始化。

说明:即在声明时并不创建对象,以免编译不需要的对象,从而提高程序效率。但要注意的是对于局部变量,尽量在声明局部变量的同时进行初始化。唯一不这么做的理由是变量的初始值依赖于某些先前发生的计算。

14. 避免创建不必要的对象。

说明:这一点对不太使用或生命周期短的对象尤其重要。创建和回收不必要的对象会浪费运行时间。

举例:

a a = new a();

if(1 == i) {

list.add(a);

}

应该改为

15. 重新初始化和重用对象,避免创建新的对象。

说明:用存取方法,而不是构造器,来重新初始化对象。

要注意,选用的实现应无需创建对象来管理保存对象。可使用工厂实现封装对对象的保存和重用。

16. 对公共方法、接口的优化要慎重。

说明:对代码的优化不应影响到公共的方法和接口,要保证公共方法和接口的稳定,除非确定有必要对它们进行优化。

17.

import时尽量引用实际的类名,不要用”*”号。可以使用eclipse快捷键(默认为ctrl+shift+o)自动导入所需的类、除去多余的导入。

18. 尽量在合适的场合使用单例。

说明:使用单例可以减轻加载的负担,缩短加载的时间,提高加载的效率,但并不是所有地方都适用于单例,简单来说,单例主要适用于以下三个方面:

1)        控制资源的使用,通过线程同步来控制资源的并发访问;

2)        控制实例的产生,以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

3)       

控制数据共享,在不建立直接关联的条件下,让多个不相关的进程或线程之间实现通信。

19. 尽量避免随意使用静态变量。

说明:当某个对象被定义为static变量所引用,那么gc通常是不会回收这个对象所占有的内存。

public class a{

static b b = new b();

此时静态变量b的生命周期与a类同步,如果a类不会卸载,那么b对象会常驻内存,直到程序终止。

20. 注意静态方法,静态类,静态成员变量的使用。

错误的做法:

public class a {

private static xxxtype b;

public static void functiona() {

………;

b.xxxxx;

类中有一个静态成员变量,方法functiona中需要使用该变量,则functiona必须是静态方法。这样,需要new一个classa,,调用classa.functiona,会由于多个类的实例在内存驻留,导致出现各种问题。

正确的两种写法:

1)  将类定义为静态类,直接调用classa.functiona

2) 

将方法定义为非静态方法,成员变量定义为非静态变量,每次new一个classa,需要长期持有的变量可通过构造函数传入(但是不能作为类内部的成员保存下来)。

尽量使用局部变量。

说明:调用方法时传递的参数以及在调用中创建的临时变量都保存在栈(stack)中,速度较快。其他变量,如静态变量,实例变量等,都在堆(heap)中创建,速度较慢。

尽量减少对变量的重复计算。

for(int i = 0; i < list.size(); i++)

for(int i = 0, len = list.size(); i < len; i++)

并且在循环中应该避免使用复杂的表达式,在循环中,循环条件会被反复计算,如果不使用复杂表达式,而使循环条件值不变的话,程序将会运行的更快。

尽量使用基本数据类型代替对象。

单线程应尽量使用hashmap, arraylist。

说明:hashtable,vector等使用了同步机制,降低了性能。

尽量合理的创建hashmap等容器。

说明:当要创建一个比较大的hashmap时,充分利用另一个构造函数

public hashmap(int initialcapacity, float loadfactor)

免hashmap多次进行了hash重构,扩容是一件很耗费性能的事,在默认中initialcapacity只有16,而loadfactor是0.75,需要多大的容量,最好能准确的估计所需要的最佳大小,同样的hashtable、vector也是一样的道理。

尽量使用移位来代替‘a/b‘的操作,尽量使用移位来代替‘a*b‘的操作。

说明:"/"和"*"都是代价很高的操作,使用移位的操作将会更快和更有效。

尽量使用stringbuilder和stringbuffer进行字符串连接。

尽量确定stringbuffer的容量。

说明:stringbuffer的构造器会创建一个默认大小(通常是16)的字符数组。在使用中,如果超出这个大小,就会重新分配内存,创建一个更大的数组,并将原先的数组复制过来,再丢弃旧的数组。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在创建stringbuffer的时候指定大小,这样就避免了在容量不够的时候自动增长,以提高性能。

尽量早释放无用对象的引用。

说明:大部分时候,方法局部引用变量所引用的对象会随着方法结束而变成垃圾,因此,大部分时候程序无需将局部、引用变量显式设为null。但如果方法内需要执行耗时、耗内存的操作,就有必要将对象赋值为null,可以尽早的释放对对象的引用。

尽量避免使用二维数组。

说明:二维数据占用的内存空间比一维数组多得多,大概10倍以上。

尽量避免使用split。

说明:除非是必须的,否则应该避免使用split,split由于支持正则表达式,所以效率比较低,如果是频繁的几十,几百万的调用将会耗费大量资源,如果确实需要频繁的调用split,可以考虑使用apache的stringutils.split(string,char),频繁split的可以缓存结果。

arraylist和linkedlist的使用

说明:一个是线性表,一个是链表,随机查询尽量使用arraylist,arraylist优于linkedlist,linkedlist还要移动指针;添加删除的操作linkedlist优于arraylist,arraylist还要移动数据。

尽量使用system.arraycopy()代替通过来循环复制数组。

尽量缓存经常使用的对象。

尽量避免非常大的内存分配。

尽量不要使用finalize方法。

说明:实际上,将资源清理放在finalize方法中完成是非常不好的选择,由于gc的工作量很大,尤其是回收young代内存时,大都会引起应用程序暂停,所以再选择使用finalize方法进行资源清理,会导致gc负担更大,程序运行效率更差。

选择合适的字符集。

说明:string的以下两个方法会产生字符集的问题,如下:

new string(bytes)

getbytes()

正确的做法:

调用这两个方法时,会使用jvm默认字符集,因此不同的操作系统下会返回不同的结果,因此必须对在使用string以上两个方法的地方逐一修改,使用以下两个方法:

new string(bytes , name_of_charset)

getbytes( name_of_charset)

其中,name_of_charset表示字符集编码方式。实例:

//  根据默认编码获取字节数组

       byte[] bytes=new byte[0];

       try {

           bytes =

str.getbytes("gb18030");

       } catch (unsupportedencodingexception e)

{

           // todo

auto-generated catch block

logger.error(e);

       }

关于选用何种字符集?需要根据需求确定,比如需要解析的数据(mib节点)只支持英文,可选用”iso-8859-1”。

注意数据库相关资源的释放。

错误的写法:

connection conn =

dbconnectionmanager.getconnection();  // (1)

try{

    string sql = "xxxx";

    preparedstatement pt =

conn.preparestatement(sql);  // (2)

    resultset rs = pt.executequery(sql);  //

(3)

    while(rs.next()) {

       xxxxx;

    rs.close();  // (4)

    pt.close();  // (5)

} catch(exception e) {

    logger.error(e);

} finally {

    try {

        conn.close();

    } catch (exception e) {

        logger.error(e);

注意以上标记有数字的注释部分,在try子句内抛异常时有可能引起rs和pt/st没有关闭。因此建议把声明和初始化分开,把声明提到try子句外面去,在finally子句里面用:

dbconnectionmanager.getinstance().free(conn,pt,rs)

来确保全部都能够关闭。(free方法在释放资源前有对null的校验,不用担心抛空指针)。

正确的书写方式如下:

preparedstatement pt = null;  // (2)

resultset rs = null;  // (3)

    if(conn != null) {

        string sql =

"xxxx";

        pt =

conn.preparestatement(sql);  // (4)

        rs =

pt.executequery(sql);  // (5)

        while(rs.next())

     xxxxx;

        }

    dbconnectionmanager.getinstance().free(conn,

pt, rs);  // (6)

避免用一个对象访问一个类的静态变量和方法,应该用类名替代。

避免在一个语句中给多个变量赋相同的值。它很难读懂。例如:

foobar.fchar = barfoo.lchar = ‘c’;

这种写法是不推荐的。

设法让程序结构符合目的。

    if (booleanexception) {

        return true;

    else {

        return false;

应该代之以如下方法:

    return booleanexception;

类似地:

if (condition) {

        return x;

    return y;

应该写为:

    return (condition ? x :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