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道茶”是青城山茶叶极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

陆羽在《茶经》中说:“茶生蜀山青城丈人峰,为茶中上品”。
青城山作为中国道教文化重要的发祥地,其茶文化也成为中国道教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青城道茶”茶形青秀如剑,茶质汤色淡碧,清秀耐泡,是具有道家气息的绿色饮品。
“青城道茶”从采茶到制作都很讲究。每片茶叶都要留嫩茎,以保持阴阳调和;炒制时更是叶叶带杆,不能缺失,同时要注意保留茶的青气,这样才质量高,营养够;制作完成后还要用很考究的茶具盛装。
古书中将茶称之为稠梗,稠为叶,梗为茎,体现乾坤和谐,也被道家称之为仙草。
东汉张道陵在川传道时所建道教二十四治中就有“稠梗治”之说,并年年提供极品茶。西晋张载在《登成都白兔楼》说:“芳茶冠六清,滋润播九区。人生苟安乐,兹土聊可娱”。
“青城道茶”,一叶一茎,笔直如剑,置入高身玻璃杯中,沸水冲入,顿分上下两层,仿佛阳升阴坠之意,茶味清香雅致。
笔者当场创作一句广告词:一茎一芽,天赋奇葩;阴阳造化,青城道茶。
后来,在道茶产业园初建的时候,也为道茶产业园提出了未来发展思路建议。如下:
都江堰市城市建设总体目标是: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工业城市和旅游城市。
都江堰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并获得首届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市内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众多,旅游设施完善。
都江堰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青城天下幽”之称的青城山距都江堰16公里,是中国道教发祥地;
青城山-都江堰已被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龙池-虹口自然保护区距都江堰景区24公里,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都江堰水利工程、青城前山道教文化、青城后山佛教文化等。
都江堰的旅游资源,归根到底两个字:道、水。
为什么“青城天下幽”?——山清水秀
山,是青城山,道教发源地;
水,是都江堰的水利工程;
道,渗透万物;水,浸润巴蜀。
道法自然,天地人合一,
都江堰工程,是天(水资源)、地(河势)、人(智慧)的巧妙融合。
道,玄之又玄,有否实物可以承载?
山、水看完了,有否实物用以纪念?
————道和水的融合物——青城道茶
道,茶之魂;水,茶之韵。
茶圣陆羽《茶经》云:“茶生青城丈人峰,为茶中上品”。此即青城道茶。
旅游者,在于自然风光,在于历史人文,亦在于陶冶情操,愉悦心灵,当然还可以抚慰精神。
君不见,寺庙中正月初一的头柱香高达数百万元;
四大佛教名山香火鼎盛,游人如梭;
观音生辰,放生人众,素斋满座……
而发源于我们本土的道文化呢,有什么?
仙道难求,来生可追,道出了佛胜道弱的根本;
道,能否也给人们带来吉祥和祝福,还有心灵的抚慰?
我们来看看,作为道教发源地的青城山——都江堰,是否可以:
1、 修建龙王祠,举行一年一度的拜祭仪式,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洪水不再肆虐(相当于增加一个新的文化节);
2、 修建化龙宫,取意“金鳞岂是池中物,一朝遇水便化龙”。在现代,“水即财”给游客一个美好的祝福,到都江堰来,有财进、能成功——“遇水便化龙”(门票,化龙纪念品);
竖立:风调雨顺、财源滚滚、文思泉涌、上善若水等石碑
3、 打造青城道茶产业园,集旅游、观光、养生、生态农业、道茶演艺为一体、结合上下游产业的完整产业链,把青城道茶打造成都江堰市一张新的城市名片:
3.1 打造世界、中国唯一的道茶产业园(可以获取国家扶持资金);
3.2 以青城道茶为统一大品牌,下设雪芽等各种价格档次的子品牌,满足各个层次消费者的需求,又可以节约资金、统一诉求,集中力量打造一个主体品牌,贯穿都江堰——青城山独一无二的道文化和水文化(获得强大销售)。
产业园——旅游观光收入+道茶——直接销售收益
我们认为:
都江堰市,应该在既有自然、人文的旅游资源和优势的基础上,得上层之助,集全市之力,引外来之资,建造在道、水、茶相融相通的文化平台上的农、工、旅的全产业链。
我们建议:
1、 都江堰市政府,以上述之意,引脑引资,形成城市新规划和实际操作;
2、 青城茶叶有限公司,牵头进行青城道茶产业园的项目规划和建造、运营;
3、 深度挖掘道、水、茶的文化,打造青城道茶大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