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明清奇闻——清代总督方观承落魄奇遇

作者:有智慧的故事

  清代总督方观承,出身官宦之家,但是祖父、父亲去世得早,家境衰落,一贫如洗,为了生活,只好在浙江吴山一带挂摊算卦聊以糊口。

明清奇闻——清代总督方观承落魄奇遇

  浙江武林县有一个盐商,富甲一方,家资万贯。这位盐商一生喜爱相术,有关风水相术的书看了许多,遇到相术高人,就会虚心求教认真学习,所以他本人看相的能力很高。富商有一个女儿,富商给她看过相,觉得她命中注定是一品夫人。盐商的女儿长大后,提亲的人络绎不绝,盐商给这些人一一看过面相,然后摇头不允:“这些都不是我女儿的良配。”

  盐商的女儿已经二十来岁了,还待字闺中,没有许配人家,亲友们都觉得盐商做法可笑,把女儿的终身大事给耽误了。

  这一年盐商外出,路上遇到下雨,到一座寺庙中避雨。闲着无事,盐商在庙中四处游玩,见一个年轻人摆了一个卦摊。盐商看年轻人的面相不俗,而且骨格清奇,又看他在庙中来回踱步的脚印,饱满有力,盐商十分高兴,觉得自己遇上了贵人。于是盐商走上前去,和年轻人攀谈起来,问了他的籍贯姓名,知道他名叫方观承,是官宦人家的后代,已经中了秀才但是还没有婚配。盐商见他和自己的女儿年纪相当,心中已有招赘之心,问道:“先生步君平(汉代严遵,曾隐居不仕,卖卜成都)后尘,也是一段风流佳话,但是不如教学相长更加有益。”

明清奇闻——清代总督方观承落魄奇遇

  方观承说道:“我是外地人,在这里人生地不熟,谁愿意请我上门当先生?”盐商说道:“先生要是真有这个想法的话,我就请先生去我家,先生觉得怎么样?”方观承欣然允诺,跟着盐商回到家中。

  盐商给方观承准备了衣服用品,让他住在家中,教自己的两个小儿子读书。过了半年,盐商暗中观察,见方观承学问和书法都很好,性情也很通达,于是找一媒人说亲把他招为赘婿。可是没有多久,盐商去世了,盐商长子主管家事,长子看不起妹婿,也不让两个弟弟再跟他读书,说道:“一个破乞丐,跟着他能学到什么?”

  方观承的夫人听了这话,觉得面上无光,对方观承说道:“男子汉大丈夫,不能靠着自身的本事奋发向上,而靠着亲戚生活,让我都觉得无颜见人。”方观承十分恼怒,收拾东西就要离开,夫人却不舍,问道:“我父亲把我嫁给你,这一生都要陪在你身边,岂有其他想法?我只是想劝夫君自强自立而已。现在夫君要离开我,打算去哪里?”

  方观承不为所动,说道:“受穷受苦,是我的命,我不能仰人鼻息过活。我还像当初来的时候一样离开,天下哪里不能活命?”夫人苦苦挽留,方观承去意已决,他把身上的新衣服全脱下来,穿上当初的旧衣服,分文不取,只带着来的时候携带的笔砚离开。

  方观承来到嘉禾,身上没有盘缠,也没有办法继续向前走,就住在当地三塔寺中,他也不会别的,只好依旧摆摊算卦。在他的卦摊旁边,有一个道士给人看相,十分灵验,生意兴隆,每天收入得有好几千文。因为都是江湖同道,两个人相谈甚欢。道士觉得方观承不同于普通人,就给他仔细看了回面相,说道:“阁下命中会官居一品,您从这里一路北上,过不了多久,一定会青云直上。我看相看的多了,绝不会看错。”

明清奇闻——清代总督方观承落魄奇遇

  方观承无奈地笑笑:“多承美言,可是我身无分文,如何北上?”道士说道:“这个不难,我来到这里,已经积攒了十几两银子,全都送给阁下。十年之后,阁下别忘了今天,多多回报我就可以了。”方观承连连道谢:“真要是这样,我哪里敢忘记您的大恩?”

  方观承接受道士的资助,坐上一只运粮船,到了天津,身上的钱也快用尽了。听说保阳有家族亲人卖茶,方观承想着前去投奔,没想到到了保阳一打听,才听说那人已经歇业回了南方。方观承又找了一些同乡人,那些人也没有能力资助他。后来经人推荐,让他到藩署科房帮忙写帖子,每天可以得到几十文钱,仅仅够糊口而已。

  几个月之后,方观承得了疟疾,当时得了这种病十有八九无法救治,官署的人将方观承遗弃在外面。有一个主吏心存同情,在方观承怀中放了几百文铜钱,乘着他昏迷不醒,让人把他背出去,放在一座古庙门外。

  这时大雪纷飞,大雪盖在方观承身上,反而将他身上的热毒给解了,方观承也得以苏醒过来。醒来的方观承也知道被人抛弃在这里,也没有再回原处,心中忿忿,一路北上,来到漕河,大雪下得更大,道路湖水上全是雪,也分辨不清。方观承一不小心,一跤跌入河水中,好不容易从水里爬出来,浑身冻得僵硬,倒在路边无法再站起来。

  河边有座庙,庙中的老主持坐在火炉旁边打瞌睡,梦见庙中供奉的神佛对他说道:“贵人有难,快去救他。”老主持睁开眼,见河里面伏着一只白虎,他惊讶不已,连忙出庙来看,却见一个穷小子倒在雪地里,也不知道死了没有。老主持也不敢救人,回到庙中继续睡觉,梦见神佛怒叱他:“出家人当以慈悲为本,见死不救,必有灾祸,把他救下来,一定会帮着你光大寺庙。”

明清奇闻——清代总督方观承落魄奇遇

  老主持这才决定救人,让人把方观承背进寺庙。主持的徒弟都竭力劝阻,老主持不听他们的,吩咐把方观承扶进庙,帮他把身上的湿衣服脱掉,盖上棉被,喂他喝下姜汤。方观承醒过来,主持问他的情况,知道他是个读书人,对他十分尊重,让他在高中安顿下来。过了年之后,主持对方观承说道:“先生要博取功名,在这里也没有办法实现。我的师弟在京城隆福寺当方丈,和王公大臣们都有往来,我给先生写一封信,先生带着盘缠前去隆福寺投奔我师弟,或许会有际遇。”

  方观承来到京城,见到隆福寺主持,见他气度非凡,跟普通寺庙的方丈截然不同。方丈因为有师兄的书信,对方观承另眼相看,让人领着他住进客房,先让他住下来,再慢慢找机会。方观承住在庙中,虽然吃饭不愁,但是却没有银钱收入,衣服破了也没有钱置办新的。那些和尚和方观承关系不错,常常和他一起聊天,见方观承书法很好,就给他出主意:“先生何不在庙外写字卖对联,这样就会有收入了。”

  方观承觉得是个好主意,就在庙外卖字,每天来买的客人很多,能有好几百文的收入。方观承用这些钱给自己置办了春衣。恰好这时,皇太后要找人书写妙法莲华经,打算抄几百份,施舍天下名山,作为一件大功德。皇帝命翰林院的人写了呈上去,却不合皇太后的意,皇帝便让各个亲王大臣寻访善于书法的人。

  有一位亲王便把这任务交待给隆福寺方丈,方丈命庙中专门负责书记的和尚抄写经书呈上去,太后见了还是不满意。方丈只好召集庙里的和尚想办法,有一个和尚推荐方观承,方丈笑道:“他不过是个街头写字卖春联的,也能担此大任?”那和尚说道:“除了他,也找不到别的人,不如先让他试试。”

  方丈没有别的办法,只好让方观承试着写了,交给亲王呈上去,太后一见凤颜大悦,命令亲王将方观承请进王府,让他专心抄写经文,等到经文抄写之后再重重酬谢他。亲王亲自来到庙中请方观承,方丈诚惶诚恐,给方观承准备行装,将他送到王府。

明清奇闻——清代总督方观承落魄奇遇

  方观承抄好了经书,太后赞赏不已,亲自向皇帝推荐:“满朝文臣,并不是没有人书法超过此人的,只是这些大臣都已享满福分,抄写的经文无功德可言。这个人现在落魄,但是将来一定会成为正直大臣,有功于国,所以他的书法浑厚有力。你可以奖赏他一份官职,让他为国效力。”

  皇帝于是召见方观承,钦赐他为举人,暂时归属六部,看哪里有空缺的官职就候补任用。方观承做了官以后,立刻写信给自己的夫人,夫人却回信道:“我自从夫君离开后,一心向佛,已经习惯了过清静日子,自己觉得再也不能相夫教子,夫君如果还挂念你我的结发之情,可以另外娶妾。”

  方观承想着自己的岳父对自己有知遇之恩,于是也一直没有另外娶妻。皇帝因为方观承为人忠诚朴实,将他的官职一年升了三级,不到十年,就官至直隶总督。没过多久,总督府里,来了一名道士,方总督给了他一笔重金,感激他当年的资助。清河县的老主持已经八十多岁了,因为方总督到他的庙中办理佛事,文武官员也一道随同,送上贺仪,有人为寺庙重新修缮,寺庙的规模不断扩大。方观承又让人在这里设立孤独园,到了寒冬腊月,收留流民,全省设置留养局,让天下再没有饥寒的灾民。

明清奇闻——清代总督方观承落魄奇遇

  方总督在他的辖区里开水田,修河渠,设桥梁。除种粮之外,还引导当地人种棉花,北方人没有种棉花的习惯,方观承让人从南方请来擅长种棉花的人教他们种植,画了一幅耕织图进献皇帝,皇帝为了鼓励他,亲自在上面题诗奖赏。方观承又修建义仓,画了义仓图,在许多地方鼓励存粮,以便将来遇到灾荒可以赈济灾民。在他的管理下,辖区全境政治清明,粮食充足。皇帝十分满意,召见他的时候,问他怎么还没有儿子,方观承如实回奏,皇帝亲自下旨,封方观承夫人为一品命妇,立刻到京城与方观承夫妻团聚。夫人这才不得不来到京城,见到方观承,说道:“我因为君命,不得不来,但是我岁数大了,没有能力生育,仅仅能帮你主管家务,你还是另外再纳妾吧。”

  方观承不想纳妾,皇帝知道后,从江南织造所选了一名宫女赐给他做如夫人,生下一个儿子。皇帝十分满意夫人的大度,加封方观承太子少保,封夫人为一品诰命夫人,如夫人封为宜人。方观承的儿子后来官至大中丞。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