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古书画:东篱秋色 香实垂金

作者:第六世界没有心情
古书画:东篱秋色 香实垂金

宋 徐崇矩 《红寥水禽图》

徐崇矩是徐熙的孙子。《宣和画谱》云:“画克有祖之风格。熙画花竹禽鱼,蝉蝶蔬菜之类,极夺造化之妙。一时从学者,莫能窥其藩也。崇矩兄弟,遂能不坠所学。作仕女益工,曲眉丰脸,盖写花蝶之余思。”此图状水禽栖于枝上,双目凝注于水里的游虾之态,最为俊逸可喜。

古书画:东篱秋色 香实垂金

宋 佚名 《香实垂金图》

画柑橘两枚,硕壮之极。画法双钩设色,敷色晕染,工力俱深,叶色之嫩老,香实之垂金,传神毕肖。果叶疏密有致,正侧偃斜,卷曲掩映,深有空间感。

古书画:东篱秋色 香实垂金

宋 夏圭 《梧竹溪堂图》

图中描绘山居景色。在极其逼仄的尺幅间,画家运用构图的繁简对比和表现手法的虚实映衬,反映了极为丰富的物象与艺术内涵。

古书画:东篱秋色 香实垂金
古书画:东篱秋色 香实垂金
古书画:东篱秋色 香实垂金
古书画:东篱秋色 香实垂金
古书画:东篱秋色 香实垂金
古书画:东篱秋色 香实垂金

元 赵孟頫 行草书《襄阳歌》

释文:落日欲没岘山西, 倒著接篱花下迷。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旁人借问笑何事, 笑杀山公醉似泥。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 一日须倾三百杯。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此江若变作春酒, 垒曲便筑糟丘台。千金骏马换小妾, 醉坐雕鞍歌《落梅》。车旁侧挂一壶酒,凤笙龙管行相催。咸阳市中叹黄犬, 何如月下倾金罍?君不见晋朝羊公一片石, 龟头剥落生莓苔。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不能为之哀。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 玉山自倒非人推。舒州杓,力士铛, 李白与尔同死生。襄王云雨今安在?江水东流猿夜声。

古书画:东篱秋色 香实垂金

明 文徵明 坐庐图扇面

古书画:东篱秋色 香实垂金
古书画:东篱秋色 香实垂金
古书画:东篱秋色 香实垂金
古书画:东篱秋色 香实垂金
古书画:东篱秋色 香实垂金
古书画:东篱秋色 香实垂金

清 张宗苍 西湖图

张宗苍,生于1686年,卒于1756 年。字默存,今江苏苏州人。师承清代娄东画派的传人黄鼎。擅画山水。公元l751年,乾隆皇帝南巡,张宗苍进献了画册《吴中十六景》,深得乾隆皇帝的欣赏,后来进入清宫廷画院供奉,为宫廷作画,是乾隆时期一位重要的宫廷画家。清代宫廷绘画在清代绘画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特别是乾隆时期,设立了如意馆广收人才,创作了很多纪实、历史故事、宗教及装饰题材的作品,具有特殊的历史与艺术价值,在乾隆一朝的宫廷画家中,张宗苍是很重要的一位。张宗苍的山水画,画风苍劲,用笔沉着。山石皴法多以干笔积累,林木之间使用淡墨,干笔和皴擦的手法相结合,表现出了深远的意境和深厚的气韵,一洗宫廷画院惯有的甜熟柔媚的习气,特别被乾隆皇帝所喜爱。

古书画:东篱秋色 香实垂金

元 马琬 《暮云诗意图》

此图描写山岭深处日暮雨后之景。层峦逶迤,或隐或现,平岗陂陀上林木深秀,临水有亭,隔溪板桥相接。全图在水墨勾皴的基调上,略染淡淡的青绿,山巅阳面晕染薄薄的赭石,树叶点染花青,使物像呈现出暮色苍茫的气氛。

古书画:东篱秋色 香实垂金

元 吴镇 松石图轴

吴镇(1280—1354),元代画家,元四家之一。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又自称梅花和尚、梅沙弥,浙江嘉兴魏塘镇人。浙江嘉兴人。终其一生闭门隐居,未入仕途。精研儒学,旁通佛道,喜与僧道为友,以诗文书画自娱。题材多描写渔夫和隐逸生活,寄托他隐遁避世的思想情趣。善用湿笔表现山川林木郁茂景色,笔力雄劲,墨气沉厚。其画气势磅礴,元气淋漓而不入野。

《松石图》凸现在视野中心的只是一棵松树,然而他画的不是直立挺拔的苍松,而是一株干如弯弓,枝干倒长的怪松,它巍然挺立,雄视万物,表现出一种世俗难以羁绊、常人难以匹敌的气慨。它的孤傲、不同凡俗正是吴镇抗怀孤德个性的自喻。

古书画:东篱秋色 香实垂金

明 文徵明 《跋右军十七帖》

《十七帖》为书圣王羲之的草书代表之作,不过原迹早已遗失,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有拓本。历代书家都在其上面做题跋,此作便是文徵明在《十七帖》后面所作的题跋,为他的楷书精品。

文徵明《跋右军十七帖》--- 文徵明小楷作品端严肃整,一笔不苟,极见敬谨之心境。点画细如发丝,而法度森严,笔势婀娜中见劲健,其挥洒自如、从容自在之神态跃然纸上。

古书画:东篱秋色 香实垂金

明 蓝瑛 《拒霜秋鸟图》

此图湖石横伸,一枝芙蓉从石后斜出上挺,枝上伫立一只蜡嘴鸟;石旁幽草数枝,伴着两丛秋菊。此图聚于右侧而感平稳,湖石以枯淡之笔钩勒,稍加墨苔;花朵用淡墨双钩;叶子以适度的水墨,侧笔横超,再用深墨勾出叶茎。枝上的蜡嘴乌,墨彩醒目,栩栩如生。

古书画:东篱秋色 香实垂金

明 董其昌 七言诗轴

释文:青天蜀道不难攀,运思微茫杳霭间。稍着一迄杨子宅,依然秀甲九州山。

古书画:东篱秋色 香实垂金

明 佚名 东篱秋色图

旧传清代李相作。画取材东晋诗人陶渊明归隐田园的故事。画面中,陶渊明悠闲地坐在室外床榻上观赏菊花,童仆和家人陪伴伺候,屋外有访客造访,山径间还可见到牧童与牛群,整幅画流露出高士隐逸生活的一种典型。

古书画:东篱秋色 香实垂金

清 龚贤 松木竹屋图

古书画:东篱秋色 香实垂金

清 王建章 《山水图》

此图以平远法构图,画山水萦映,雾霭迷漫。片帆飘逝,渔艇泊岸;山间飞瀑悬落,响泉湍急;林木茂密,楼阁偶见。山径二人漫步而谈,桥上一人独坐观澜。画法师董源、王蒙,笔力雄健,气势浑厚。全图境界幽远,风格苍劲。

古书画:东篱秋色 香实垂金

清 沈铨 《雪中游兔图》

图中画两株老梅,梅花盛开,以白粉染出。树干以墨点染暗面,树后面竹一簇,梅树上下,兔雀相互呼应,生机盎然。天空涂以淡墨,以衬出茫茫白雪。此图与北宋崔白的写实手法有相似处,但沈铨在此画中很多地方不用线,而以明暗法代之应与他在日本的经历有关。

古书画:东篱秋色 香实垂金

清 金廷标 品泉图

图绘月下林泉,一文士坐於靠溪的垂曲树干上啜茗,状至悠闲,一童蹲踞溪石汲水,一童竹炉燃炭,三人的汲水、备茶、啜茗动作,恰恰自然的构成了一幅汲水品茶的连环图画。画面上明月高挂,清风月影,品茗赏景,十分自在。画上的烹茶道具有竹炉、茶壶、四层提篮(挑盒)、水罐、水勺、茗碗等等,斑竹茶炉四边皆绑提带,四层提篮内可容烹茶需要诸品,如茶叶、炭火等等,可以想见图上的这套茶器就是外出旅行用的。图上的文士独坐啜茗沉思,可能在构思诗文 。

古书画:东篱秋色 香实垂金

清 倪田 四红图

此图中以古拙奇趣之笔意,塑造四个不同时期的女子。线条圆润劲秀,设色妍丽,笔法工整细致。作者近学任伯年,远效陈洪绶,得工笔重彩之神韵,却又不拘成法。人物造型略有夸张,但比例大致准确,面部及目光的正侧欹仰,自然生动,赋于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表现了人物或刚或柔,或外露或内敛的不同精神面貌。

古书画:东篱秋色 香实垂金

清 余樨 《端阳景图》

此画以挺秀细润的笔法,将菖蒲、蜀葵、蜻蜓、蟾蜍和青蛙等自然景物有机结合起来。构图简洁、疏密相宜,用笔工整,严而不板,秀润中略得野趣。花的娇态,叶的反正,蜻蜓的飞翔,青蛙的游姿,描绘的都很细致,具有质感和动势,其写实功力,较为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