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60后心中的“第一帅哥”,“正”成这般拍马难追,却为家事隐退

前一段时间写40年来,五大顶级颜肉皆在线的男星,竟然有不少网友留言,说我竟然没写她们心中的第一帅哥?!

一头雾水之下,仔细看了看网友提到的这位“第一帅”,我觉得果然是我浅薄了,这么一位大帅哥在眼皮子底下我竟然从来没注意过,不过这个事实也说明,我还是很年轻的!你问为什么?因为这位帅哥今年已经89岁了。

可能有部分网友已经知道我们今天要说的是谁了,他就是六七十年代女性观众心中的偶像——王心刚。

60后心中的“第一帅哥”,“正”成这般拍马难追,却为家事隐退
60后心中的“第一帅哥”,“正”成这般拍马难追,却为家事隐退

而他,不仅仅是因为人帅才得到众多女性观众的青睐……

王心刚,1932年1月1日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他的父亲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从事金融,但是他却从小就一门心思的做着舞台梦。

17岁时,已经长成一名魁梧英俊小伙儿的王心刚,在即将中学毕业时参加了沈阳市举办的文艺骨干训练班。

60后心中的“第一帅哥”,“正”成这般拍马难追,却为家事隐退

不久之后,他加入东北军工局文工团(后改为抗敌话剧团),成为一名话剧演员。

1950年,他应征入伍,成为东北军工局38军文工团中的一员,并跟随部队参加了抗美援朝战斗。

进入话剧团后,王心刚并没有成为“角儿”,而是跑了好几年的龙套,在他出演电影之前,他从未演过主角。虽然从来都不是主角,但是王心刚对自己饰演的每一个配角都极下功夫,每天都在钻研怎样演好每一个人物角色。

60后心中的“第一帅哥”,“正”成这般拍马难追,却为家事隐退

直到1956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准备开拍电影《寂静的山林》,副导演广布道尔基带着导演的选角标准来到抗敌文工团。

60后心中的“第一帅哥”,“正”成这般拍马难追,却为家事隐退

“一要形象好,二要有军人气质”,广布道尔基一眼看到王心刚就觉得这个人完全符合导演对于主角的要求。

选到人了,但是问题又来了:王心刚不愿意出演这个角色。为此文工团的领导特意找到王心刚谈话,问他为什么不愿意演电影?王心刚直言:“电影得一段一段地拍,还不能跟观众交流,不如演话剧过瘾。”

领导简直哭笑不得:“不论演话剧还是拍电影,都是工作需要,这是组织的安排,你必须服从。去了以后,你一定要尽全力完成好任务!”

带着“任务”心态的王心刚专心投入到了电影的拍摄中,他没有想到的是,这部电影不但为他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也令他的事业和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60后心中的“第一帅哥”,“正”成这般拍马难追,却为家事隐退

《寂静的山林》公映后,王心刚的军人形象深入人心,随后他又主演了电影《牧人之子》。

要说王心刚的长相,必然不符合当下小年轻的审美,但就像小编曾经写过的,如今的审美就像历史上的缠小脚或者鬼面妆一样,飘上几天就散了。上下五千年,国人对美男子的标准向来有标准:脸要面容俊朗、朗眉星目;身材要面容俊朗、玉树临风;举止要风流倜傥、丰姿潇洒、器宇轩昂。

这些要求放到王心刚身上,面容俊朗、面容俊朗、器宇轩昂等几项要求都是达标的,而最重要的,王心刚一脸正气,极具符合那个年代的特色。

60后心中的“第一帅哥”,“正”成这般拍马难追,却为家事隐退

因为形象好演技棒,八一电影制片厂于1958年将他调入北京八一厂工作,不过他在新单位接到的第一个角色却是个大反派:《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姚苇。

60后心中的“第一帅哥”,“正”成这般拍马难追,却为家事隐退

电影很好看,但是观众却不能接受王心刚出演此类角色。所以,后来王心刚在电影中所扮演的,几乎全都是清一色的正面角色。

三年后王心刚被相中出演《海鹰》,导演甚至连试镜环节都免了。

而王心刚的表演也不负众望,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他在嘴里塞棉花让人物看起来更饱满,为了让自己走路更好看,他提着很重的行李箱练走路……最终他演活了这个海军角色,从此,观众心中的海军有了真实的模样。1962年,王心刚被国家文化部评选为"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之一。

60后心中的“第一帅哥”,“正”成这般拍马难追,却为家事隐退

虽然已经是个大明星了,但是王心刚在生活中依然朴实谦虚,乘火车到外地拍戏,他不但和大家一样坐硬座,还会帮车上的列车员擦地倒开水;出演《红色娘子军》时,拍摄条件十分艰苦,连伙食费都不够,演员们常常饿肚子,但是剧组什么脏活累活王心刚都要帮着一起干;为了演好一名渔夫,他会真的去和渔夫相处两天两夜,为了保持体型,他长期只吃半饱,每天他或游泳或跑步,或练单杠、双杠……

60后心中的“第一帅哥”,“正”成这般拍马难追,却为家事隐退

至于需要他演配角的时候,他也从不拒绝,当年严寄洲拍摄新电影《哥俩好》,在男一男二均已定好,唯独缺少配角指导员时,他希望能由王心刚来出演这个角色,但是又担心王心刚会“嫌”这个角色,没想到当他刚试探性地问了一下,王心刚就直接回他“没问题”。朋友觉得他接这种角色“掉价儿”,王心刚却说“我就是一名普通演员,有点儿名也是大家扶持、观众捧场的结果,怎么能拿它做砝码去计较主角、配角?做人心中一定要有颗定盘星,随时定好自己人生的天平。千万别拿自己太当回事儿!”

不管角色大小,那些年,王心刚只要有时间有精力,从不无端推拒任何角色。以上种种原因大概也是王心刚可以在1973年成为八一厂厂长并获得众人赞同的原因。

不过为了可以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演戏以及对演技的磨练上,王心刚仅仅上任2年后便辞去了厂长的职务。

当然,王心刚不是神,他也有自己的生活。

当时有句话叫“男看王心刚,女看王晓棠”,意思是这两个人的形象符合了当时大多数人的审美。而因为两个人多次饰演情侣,并有代表作《野火春风斗古城》,以至于很多观众在很多年的时间里误以为这俩人是两口子。王心刚与王晓棠的友谊也颇深厚,当年王晓棠被赶到林场劳动,王心刚就曾在视察组到八一厂听取意见时直接建议:八一厂要把故事片搞上去,就应当把王晓棠从地方收回部队来。王心刚认为,王晓棠是个好演员,她不仅能演好戏,而且还能在八一厂演员剧团当表演老师,教新演员演戏。

王晓棠由此从乡下招回到了八一厂,而在那个时期,敢为别人言的实在是寥寥无几。

60后心中的“第一帅哥”,“正”成这般拍马难追,却为家事隐退

不过友谊总归是友谊,其实王心刚的爱人名叫杨昭彩,是王心刚在八一厂的同事。

60后心中的“第一帅哥”,“正”成这般拍马难追,却为家事隐退

杨昭采原是部队宣传队队员,参加过抗美援朝,回国后进入八一电影制片厂当演员。当年王心刚刚进场不久,便与杨昭采相爱了。一年后两人结婚,婚后,杨昭采为王心刚诞下了一子一女,并为了家庭退居幕后,在八一厂做了一名音乐编辑。

在妻子的支持和家庭的稳定中,王心刚的事业步步前行,1982年他还曾获第5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因为家庭生活的低调,很多女观众给他写过求爱信。最多的一次,王心刚一天就收到了200多封求爱信。不过王心刚自身从未传出八卦绯闻,这让我又想到了狄龙,因为大侠演的多了,便总以“大侠”的标准要求自己,王心刚总演各种正派角色,是否也是受到了这种影响。

60后心中的“第一帅哥”,“正”成这般拍马难追,却为家事隐退

王心刚性格内向,沉默寡言,不拍戏的时候,他就在家看书或者锻炼身体。大导谢晋曾评价王心刚:王心刚是一位非常优秀又非常低调的演员,他从不宣传自己,不拍广告,不出来参加活动。

所以当55岁的王心刚在1987年选择息影时,人们虽然不舍或许还有一些疑惑,但并不了解他早早退休的原因。

原来早在1972年,杨昭采一位闺蜜自杀了,她深受刺激,导致精神有些失常。王心刚带着妻子跑遍了北京的大小医院,还写信向广州、天津、河南、上海等地的朋友寻找中医偏方。既要带妻子治病,又要照顾一双儿女,王心刚心力交瘁。

多年后,妻子的病终于渐渐好转,大概是体会到家庭的重要性以及对安稳生活的向往以及随着年龄增长身体上出现的力不从心,王心刚早早退出了演艺圈。

后来他曾与记者说过:我一直在做演员,借着那些老影片的光,很感恩大家还记得。以前觉得事业最重要,现在觉得家庭和老伴,才是我现在要去珍惜的。

60后心中的“第一帅哥”,“正”成这般拍马难追,却为家事隐退

虽然他早早退出演艺圈选择了家庭,但是人们并没有忘记他。

1995年,在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和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王心刚获得“中国电影世纪奖”。

2005年,王心刚荣获国家人事部和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颁发的“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称号。

2009年,王心刚获得第12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终身成就奖 ”。

2012年,王心刚获得亚洲演艺名人“中国电影终身成就大奖” 。

2014年,王心刚获得第2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 。

2005年,获国家人事部和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颁发"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称号 ,同年获中国电影百年百位优秀演员。

在1990年,退隐多年的王心刚被特邀参与到八一电影制片厂和加拿大合拍的电影《白求恩:一个英雄的成长》中,担任中方导演,白求恩的饰演者则是加拿大演员唐纳德-萨瑟兰。但是这位国外知名演员发现每当他们出现的时候,所有围观的人都会涌向王心刚。

唐纳德-萨瑟兰很是不解,甚至还有点吃醋,旁边的人怕他误会,又不知如何解释,最后干脆和他说:王心刚是中国的“ 格里高利-派克”!

王心刚的儿女都未从事娱乐行业的工作,却都事业有成,身家上亿。而如今已经89岁的王心刚,大约还像当年一样,不把自己当成“腕儿”,活得自在又随心吧。人活一辈子,最重要的是不亏心,到老大概就是王心刚这个样子吧。

60后心中的“第一帅哥”,“正”成这般拍马难追,却为家事隐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