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時間寫40年來,五大頂級顔肉皆線上的男星,竟然有不少網友留言,說我竟然沒寫她們心中的第一帥哥?!
一頭霧水之下,仔細看了看網友提到的這位“第一帥”,我覺得果然是我淺薄了,這麼一位大帥哥在眼皮子底下我竟然從來沒注意過,不過這個事實也說明,我還是很年輕的!你問為什麼?因為這位帥哥今年已經89歲了。
可能有部分網友已經知道我們今天要說的是誰了,他就是六七十年代女性觀衆心中的偶像——王心剛。

而他,不僅僅是因為人帥才得到衆多女性觀衆的青睐……
王心剛,1932年1月1日出生于遼甯省大連市,他的父親對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從事金融,但是他卻從小就一門心思的做着舞台夢。
17歲時,已經長成一名魁梧英俊小夥兒的王心剛,在即将中學畢業時參加了沈陽市舉辦的文藝骨幹訓練班。
不久之後,他加入東北軍工局文工團(後改為抗敵話劇團),成為一名話劇演員。
1950年,他應征入伍,成為東北軍工局38軍文工團中的一員,并跟随部隊參加了抗美援朝戰鬥。
進入話劇團後,王心剛并沒有成為“角兒”,而是跑了好幾年的龍套,在他出演電影之前,他從未演過主角。雖然從來都不是主角,但是王心剛對自己飾演的每一個配角都極下功夫,每天都在鑽研怎樣演好每一個人物角色。
直到1956年,長春電影制片廠準備開拍電影《寂靜的山林》,副導演廣布道爾基帶着導演的選角标準來到抗敵文工團。
“一要形象好,二要有軍人氣質”,廣布道爾基一眼看到王心剛就覺得這個人完全符合導演對于主角的要求。
選到人了,但是問題又來了:王心剛不願意出演這個角色。為此文工團的上司特意找到王心剛談話,問他為什麼不願意演電影?王心剛直言:“電影得一段一段地拍,還不能跟觀衆交流,不如演話劇過瘾。”
上司簡直哭笑不得:“不論演話劇還是拍電影,都是工作需要,這是組織的安排,你必須服從。去了以後,你一定要盡全力完成好任務!”
帶着“任務”心态的王心剛專心投入到了電影的拍攝中,他沒有想到的是,這部電影不但為他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也令他的事業和生活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寂靜的山林》公映後,王心剛的軍人形象深入人心,随後他又主演了電影《牧人之子》。
要說王心剛的長相,必然不符合當下小年輕的審美,但就像小編曾經寫過的,如今的審美就像曆史上的纏小腳或者鬼面妝一樣,飄上幾天就散了。上下五千年,國人對美男子的标準向來有标準:臉要面容俊朗、朗眉星目;身材要面容俊朗、玉樹臨風;舉止要風流倜傥、豐姿潇灑、器宇軒昂。
這些要求放到王心剛身上,面容俊朗、面容俊朗、器宇軒昂等幾項要求都是達标的,而最重要的,王心剛一臉正氣,極具符合那個年代的特色。
因為形象好演技棒,八一電影制片廠于1958年将他調入北京八一廠工作,不過他在新機關接到的第一個角色卻是個大反派:《永不消逝的電波》中的姚葦。
電影很好看,但是觀衆卻不能接受王心剛出演此類角色。是以,後來王心剛在電影中所扮演的,幾乎全都是清一色的正面角色。
三年後王心剛被相中出演《海鷹》,導演甚至連試鏡環節都免了。
而王心剛的表演也不負衆望,為了演好這個角色,他在嘴裡塞棉花讓人物看起來更飽滿,為了讓自己走路更好看,他提着很重的行李箱練走路……最終他演活了這個海軍角色,從此,觀衆心中的海軍有了真實的模樣。1962年,王心剛被國家文化部評選為"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之一。
雖然已經是個大明星了,但是王心剛在生活中依然樸實謙虛,乘火車到外地拍戲,他不但和大家一樣坐硬座,還會幫車上的列車員擦地倒開水;出演《紅色娘子軍》時,拍攝條件十分艱苦,連夥食費都不夠,演員們常常餓肚子,但是劇組什麼髒活累活王心剛都要幫着一起幹;為了演好一名漁夫,他會真的去和漁夫相處兩天兩夜,為了保持體型,他長期隻吃半飽,每天他或遊泳或跑步,或練單杠、雙杠……
至于需要他演配角的時候,他也從不拒絕,當年嚴寄洲拍攝新電影《哥倆好》,在男一男二均已定好,唯獨缺少配角指導員時,他希望能由王心剛來出演這個角色,但是又擔心王心剛會“嫌”這個角色,沒想到當他剛試探性地問了一下,王心剛就直接回他“沒問題”。朋友覺得他接這種角色“掉價兒”,王心剛卻說“我就是一名普通演員,有點兒名也是大家扶持、觀衆捧場的結果,怎麼能拿它做砝碼去計較主角、配角?做人心中一定要有顆定盤星,随時定好自己人生的天平。千萬别拿自己太當回事兒!”
不管角色大小,那些年,王心剛隻要有時間有精力,從不無端推拒任何角色。以上種種原因大概也是王心剛可以在1973年成為八一廠廠長并獲得衆人贊同的原因。
不過為了可以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演戲以及對演技的磨練上,王心剛僅僅上任2年後便辭去了廠長的職務。
當然,王心剛不是神,他也有自己的生活。
當時有句話叫“男看王心剛,女看王曉棠”,意思是這兩個人的形象符合了當時大多數人的審美。而因為兩個人多次飾演情侶,并有代表作《野火春風鬥古城》,以至于很多觀衆在很多年的時間裡誤以為這倆人是兩口子。王心剛與王曉棠的友誼也頗深厚,當年王曉棠被趕到林場勞動,王心剛就曾在視察組到八一廠聽取意見時直接建議:八一廠要把劇情片搞上去,就應當把王曉棠從地方收回部隊來。王心剛認為,王曉棠是個好演員,她不僅能演好戲,而且還能在八一廠演員劇團當表演老師,教新演員演戲。
王曉棠由此從鄉下招回到了八一廠,而在那個時期,敢為别人言的實在是寥寥無幾。
不過友誼總歸是友誼,其實王心剛的夫妻名叫楊昭彩,是王心剛在八一廠的同僚。
楊昭采原是部隊宣傳隊隊員,參加過抗美援朝,回國後進入八一電影制片廠當演員。當年王心剛剛進場不久,便與楊昭采相愛了。一年後兩人結婚,婚後,楊昭采為王心剛誕下了一子一女,并為了家庭退居幕後,在八一廠做了一名音樂編輯。
在妻子的支援和家庭的穩定中,王心剛的事業步步前行,1982年他還曾獲第5屆大衆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因為家庭生活的低調,很多女觀衆給他寫過求愛信。最多的一次,王心剛一天就收到了200多封求愛信。不過王心剛自身從未傳出八卦绯聞,這讓我又想到了狄龍,因為大俠演的多了,便總以“大俠”的标準要求自己,王心剛總演各種正派角色,是否也是受到了這種影響。
王心剛性格内向,沉默寡言,不拍戲的時候,他就在家看書或者鍛煉身體。大導謝晉曾評價王心剛:王心剛是一位非常優秀又非常低調的演員,他從不宣傳自己,不拍廣告,不出來參加活動。
是以當55歲的王心剛在1987年選擇息影時,人們雖然不舍或許還有一些疑惑,但并不了解他早早退休的原因。
原來早在1972年,楊昭采一位閨蜜自殺了,她深受刺激,導緻精神有些失常。王心剛帶着妻子跑遍了北京的大小醫院,還寫信向廣州、天津、河南、上海等地的朋友尋找中醫偏方。既要帶妻子治病,又要照顧一雙兒女,王心剛心力交瘁。
多年後,妻子的病終于漸漸好轉,大概是體會到家庭的重要性以及對安穩生活的向往以及随着年齡增長身體上出現的力不從心,王心剛早早退出了演藝圈。
後來他曾與記者說過:我一直在做演員,借着那些老影片的光,很感恩大家還記得。以前覺得事業最重要,現在覺得家庭和老伴,才是我現在要去珍惜的。
雖然他早早退出演藝圈選擇了家庭,但是人們并沒有忘記他。
1995年,在世界電影誕生100周年和中國電影誕生90周年,王心剛獲得“中國電影世紀獎”。
2005年,王心剛榮獲國家人事部和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頒發的“國家有突出貢獻電影藝術家”稱号。
2009年,王心剛獲得第12屆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獎“終身成就獎 ”。
2012年,王心剛獲得亞洲演藝名人“中國電影終身成就大獎” 。
2014年,王心剛獲得第2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終身成就獎 。
2005年,獲國家人事部和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頒發"國家有突出貢獻電影藝術家"稱号 ,同年獲中國電影百年百位優秀演員。
在1990年,退隐多年的王心剛被特邀參與到八一電影制片廠和加拿大合拍的電影《白求恩:一個英雄的成長》中,擔任中方導演,白求恩的飾演者則是加拿大演員唐納德-薩瑟蘭。但是這位國外知名演員發現每當他們出現的時候,所有圍觀的人都會湧向王心剛。
唐納德-薩瑟蘭很是不解,甚至還有點吃醋,旁邊的人怕他誤會,又不知如何解釋,最後幹脆和他說:王心剛是中國的“ 格裡高利-派克”!
王心剛的兒女都未從事娛樂行業的工作,卻都事業有成,身家上億。而如今已經89歲的王心剛,大約還像當年一樣,不把自己當成“腕兒”,活得自在又随心吧。人活一輩子,最重要的是不虧心,到老大概就是王心剛這個樣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