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朱厚照御驾亲征鞑靼,魄力堪比朱元璋,为何他的历史评价不高?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是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说起他的故事,估计说上三天三夜都说不完,他能从一个放牛娃,到开创大明王朝,无论是魄力还是头脑,那都是非常的厉害,他的后世子孙,也都在向他看齐,比如我今天要讲的明武宗朱厚照,就从小把朱元璋当偶像,他的魄力比起朱元璋,那是丝毫不逊色,竟然御驾亲征,将鞑靼部落的小王子打得落荒而逃,这在当时来说,是所有人都不敢想的,因为在朱厚照之前,就有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而被俘虏的先例,所以就凭这份儿魄力来说,朱厚照是挺棒的,可为什么在历史上,后人对他的评价并不高,这是怎么回事呢?您呢,别急,咱们还得从头说起。

朱厚照御驾亲征鞑靼,魄力堪比朱元璋,为何他的历史评价不高?

话说,这明武宗朱厚照,是大明王朝的第十位皇帝,15岁便继承了老爸明孝宗朱祐樘的皇位,他特别喜欢骑马射箭,也想学祖宗朱元璋建立一番功业,可他毕竟是一国之君,那可是牵一发动全身的,所以大臣们都把他死死地盯着,生怕他头脑一热,就带兵上战场了。

最开始朱厚照还老老实实待在皇宫,但他却也没闲着,直接将一些士兵调到皇宫,然后开始一遍又一遍地演练,但时间久了,朱厚照总觉得,这不是真正的战场,就相当于纸上谈兵,这与他要建功立业的目标,有点远,可现在天下一片祥和,也根本无仗可打,有心充满抱负的朱厚照,只能默默叹气。

朱厚照御驾亲征鞑靼,魄力堪比朱元璋,为何他的历史评价不高?

到了公元1517年,鞑靼部落的小王子带兵袭击了明朝的边境,当朱厚照一听到这个消息后,他再也坐不住了,在天黑后,趁着大家不注意,就偷偷带着亲信江彬跑出了皇宫, 直奔鞑靼军队出没的边境,可此时的他,身边就一个亲信,肯定干不过鞑靼军队了,于是他就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给自己起了一个朱寿的艺名,并给自己封了一个官,叫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然后就以这个名义,给当时守卫边关的大同总兵王勋写了封信。

王勋接到信后,他皱起了眉头,他把朝中大臣挨着想了一个遍,他实在想不到有谁是这个官职,但他越看越觉得这书信上面的字迹特别像一个人的手法,那就是皇帝朱厚照,再加上他已经收到朝中大臣的飞鸽传书,告知皇帝已经跑出宫去了,让他多加留意,所以,结合字迹判断,王勋便确定了这人就是他的领导朱厚照。

于是立马,就带着当地官员迎驾去了,还备好了好酒好菜招待,可后面听到皇帝想御驾亲征的想法后,王勋便联合一些官员,劝说朱厚照返回北京,毕竟战场可太危险了,而且这距离明英宗朱祁镇被俘虏的事件,也才过去了几十年,大家都怕着呢,这种事情可不能再出现第二次了。

朱厚照御驾亲征鞑靼,魄力堪比朱元璋,为何他的历史评价不高?

可朱厚照偏偏赖着不走,毕竟这次的机会千载难逢,他可是一心要向祖宗朱元璋看齐呢,哪能轻易就此放过,于是,他不顾所有人的劝阻,开始调兵遣将,并且以“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朱寿的名义,指挥着10万兵马,与鞑靼小王子带领的5万精兵正面刚。

现场的明军一看,皇帝都亲自在战场杀敌了,他们怎么可能畏首畏尾呢,于是,鼓足了劲儿,将鞑靼军队打的是节节败退。后来,处于下风的鞑靼小王子再也支撑不住了,便落荒而逃了。为了庆祝这次胜利,朱厚照更是大兴封赏,他还自己加封为 “镇国公”。

到了公元1519年,宁王朱宸濠起兵谋反,朱厚照便又抓住了机会,平定了宁王的叛变。然而,就是这么一位有能力的帝王,他估计到死想不到,夺去他生命的,不是在战场上战死,而是在捕鱼玩耍时,不小心掉入了水中,因而得了肺炎不治身亡。而此时的他,才31岁,这要放到现在来说,这正是一个有为青年,拼命奋斗的年纪,唉,讲到这,不免觉得可惜、可叹。

朱厚照御驾亲征鞑靼,魄力堪比朱元璋,为何他的历史评价不高?

可话说回来,这平定叛乱,并且御驾亲征打败了鞑靼部落的精兵,这怎么看,都是一个明君的表现呢?可为何历史评价对他并不高呢?这就要从他登基做皇帝说起。原本这朱厚照,是一个聪明伶俐,人人见了都要夸赞的好孩子,可在他15岁登基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他竟然重用以刘瑾为首的宦官,并且还将大臣上奏的奏折都交给刘瑾处理,自己则在豹房里和美女玩乐,这时间一久,刘瑾就成为了大明王朝权力最大的人,开始公然受贿索贿,大力扶植亲信,还任意罢免朝中官员,到了后面竟然还想谋反。

这下可触碰到了朱厚照的逆鳞,直接将刘瑾抄了家,还将他凌迟处死。虽说,这事儿就这么过去了,但朝中大臣却耿耿于怀,认为朱厚照,就是太爱贪玩,才会放任一个太监胡作非为,所以都对朱厚照抱有偏见。后面,虽说,朱厚照御驾亲征,并且大胜鞑靼军队,但在朝臣们的心中,尤其那些文官,都认为,这简直太过儿戏,一个皇帝为了自己的一点想法,便不顾朝臣劝阻,执意御驾亲征,这也太糊涂了。

朱厚照御驾亲征鞑靼,魄力堪比朱元璋,为何他的历史评价不高?

所以,结合朱厚照早年的豹房玩乐,放任刘瑾做大做强,再执意亲征,都给人一种昏君的表现,自然就被史官记载在册,并且在当时的明朝来说,正是皇权和文官集团对峙最激烈的时期,而史官也是文官集团的一份子,也就是说,文官集团掌握着历史话语权,而且他们喜欢那种听话的皇帝,他们说什么,皇帝依着做就好,可朱厚照偏偏不听话,这下可就惹恼了他们,便将朱厚照的缺点在史书中放大,这就导致了他的历史评价并不高。

可我们回过来看,你会发现,朱厚照早年贪玩的时候,正处在一个不成熟的年纪,一个十几岁的少年,难免有些玩心,但在诛杀刘瑾后,朱厚照就好像换了一个人,开始想着做一番功业,在他听说鞑靼部落的小王子带领精兵来犯时,他没有一丝犹豫,甚至只带了一个亲信就直奔边境,这得是多大的魄力呀?如果当时那些朝臣允许他御驾亲征,他还会偷偷跑出去吗?明显是光明正大的,和鞑靼军队进行对战了。

所以说,朱厚照早年是贪玩,但他在大事上可没有糊涂,他虽然谈不上是一位多么英明神武的皇帝,但他绝不是一位昏庸皇帝。

好了,本期内容就到这里,欢迎大家留言评论,我们下期再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