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皇家传世珍品—展子虔《游春图》的传世之谜,何以流落民间?

作者:石头掌柜
皇家传世珍品—展子虔《游春图》的传世之谜,何以流落民间?

画史称隋初画家展子虔的《游春图》为最古的卷轴山水画,也是我们今天难得看到的唐以前山水画趋向成熟过程中一件独立成画的珍品,那么,在此前的山水画是什么样的呢?据唐张彦远的《历代名画录》这样记载:“其画山水,若钿饰犀栉,或水不容泛,或人大于山……”从东晋画家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中可领略一二,其背景之山水,就大致是这种“水不容泛,人大于山”的情形。也就是说,山水在画中,依然是人物的陪衬,虽然勾画已经较前细致,但在比例上还远不能相称,水面狭小不能泛舟,峰峦低矮似是土堆。画面平铺直陈,富装饰感然而缺乏空间感。

皇家传世珍品—展子虔《游春图》的传世之谜,何以流落民间?

但展子虔的《游春图》则大有改善。图纵43厘米,横80.5厘米,绢本,设色。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图绘江南早春二月,树叶吐绿,桃杏争芳。一水自左上流下中间,水面宽阔,微波皱起,有游艇轻泛。两岸游人三两成群,沿途观赏春景,或步行伫立,或主骑马而仆随后。小桥连岸,坡后有农舍,而山谷中则寺庙隐现。人、马、舟、桥与山石、树木、江水的比例已经十分合适,树、石近大而远小,江水斜下,两岸错落,树林密布,白云缭绕,显得疏密有致,透视的空间感和纵深感也十分恰当。江水满勾起伏荡漾的波纹,渐远渐淡,天际水天一色。山石树木以细劲流利的墨线勾勒,但无皴笔,树身染深赭色,树叶染浓绿。山石则通体染淡赭色后,石脚染重赭而石身敷青绿重彩。小桥栏杆及寺庙廊柱填朱砂,而人、马、白云则填以白粉。整幅画山石树木的色彩浓郁,但由于中间大片水色的清澈相映,显得艳而不俗。不过,此图尚有不足之处,如树的造型还嫌单调,枝干少变化,树叶虽已精细至双勾法,但大都平铺而欠生动,而远树则处理稍觉简单,更多装饰意味。比之唐代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尤觉稚拙,但同时却也折射出唐前绘画风格的历史内涵。

皇家传世珍品—展子虔《游春图》的传世之谜,何以流落民间?

北宋徽宗最早得到此图,题“展子虔游春图”,钤“宣和五玺”。此后辗转宫内外。清乾隆时复归内府。清末溥仪逊位,民国十三年(1924),溥仪从宫中携走《游春图》,后收藏在天津日租界地张园。

皇家传世珍品—展子虔《游春图》的传世之谜,何以流落民间?

溥仪

九一八事变后,《游春图》收藏在长春伪满洲国溥仪的宫中。民国三十四年(1945)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担任“帝室御用挂”的日本军官吉冈安直通知溥仪第二天动身去日本。一架小飞机在沈阳降落,准备换大飞机飞往日本东京之时,苏联红军将溥仪俘虏而去。沈阳、长春一片混乱。长春的伪满禁卫兵同日本兵打了起来,由苏联大兵守卫伪皇宫。苏联的士兵爱喝酒搞女人,中国的地痞流氓将大鼻子兵灌醉,进伪满皇宫偷窃文物,大鼻子兵也拿东西换酒喝。伪皇宫中溥仪没能带走的文物在战乱中被偷窃的甚多,其中有展子虔《游春图》、范仲淹《道服赞》,还有苏东坡墨宝真迹等珍贵字画。

伪满皇宫里的古玩字画佚散在长春市的街头,卖这类文物的摊摆上了街。这消息很快传到北京璃厂古玩商的耳朵里,于是穆蟠忱、马霁川、赵志诚、靳伯声、李欣木、崇庆瑞等人先后去长春、沈阳收购古玩字画。穆蟠忱是琉璃厂墨宝斋的徒弟,九一八事变前便去沈阳、长春开设墨古斋古玩铺,经营多年,后因年老返回北京。他在沈阳、长春的同行中熟人多,交游广,有路子。1945年末,他先在长春买到范仲淹《道服赞》字卷,拿到沈阳崇古斋。经崇古斋经理李卓卿介绍,他又将《道服赞》卖给了来沈阳买货的琉璃厂论文斋经理靳伯声,交易中李卓卿未取中介人的佣钱。穆蟠忱回北京约玉池山房经理马霁川和文珍斋经理冯湛如去长春买货。冯湛如没去,派徒弟赵志诚同行。穆蟠忱、马霁川、赵志诚在长春买了一批字画,约有十多幅,其中有展子虔《游春图》。他们三人从长春返回北平,路过沈阳时下了车,到小南门内崇古斋。崇古斋是老字号,琉璃厂崇古斋的分号。北京的同行人路经沈阳,经理李卓卿总是迎送宴请、联系业务。

在酒席宴上,穆蟠忱为了酬谢李卓卿帮他卖《道服赞》字卷未取分文,主动提出合伙做《游春图》这号生意。李卓卿客气地说:“穆大爷!您先让我开开眼,看看东西。您买到好货没忘了我,我先谢谢您!”穆蟠忱将《游春图》拿到崇古斋,李卓卿展开图卷,屏气凝神,仔细观赏。见《游春图》上,人马小如豆粒,却一丝不苟,形态毕现;用线条画出山石树木,粗细不一,行笔有轻有重,转折处见顿挫,变化多端,画意深邃古朴。看完画他说:“展子虔真迹很难见到,存世之作仅此一件,从画卷中可领略我国早期山水画的风姿韵味,是件稀世珍宝。我伙货!”于是一幅《游春图》,以穆蟠忱为主,伙货的有崇古斋、文珍斋和玉池山房,四家共同经营销售。

《游春图》运来北京,先在琉璃厂铸新照相馆拍照,将照片分送给各大书画收藏家,其中有张伯驹。只给照片看,要看货再联系。穆蟠忱不给同行人看货,珍藏起来秘不示人。《游春图》在卖给张伯驹之前,一直由穆蟠忱保管,没给任何人看过。

宝古斋经理邱震生知道穆蟠忱收藏《游春图》,以为这货有马宝山伙,因为马宝山曾去过东北买货,又是穆蟠忱的师侄,他们都是墨宝斋这一门人。所以,当张伯驹向邱震生询问《游春图》时,邱便把他介绍给马宝山。谈到琉璃厂北去长春买货的情况,他说:“那时候谁买到好货都不说,做这路生意很秘密。长春那批字画有两幅是国宝,一幅展子虔《游春图》,一幅是范仲流的手书《道服赞》,都被穆蟠忱得到手,后来都卖给了张伯驹。《道服赞》先由穆蟠忱卖给靳伯声,后由靳伯声卖给张伯驹。《游春图》是由李卓卿亲手卖给张伯驹的。”

皇家传世珍品—展子虔《游春图》的传世之谜,何以流落民间?

张伯驹与夫人潘素

得知有展子虔《游春图》时,张伯驹建议故宫博物院将此卷买下,在故宫博物院无力收购以上两件文物的情况下,为防止文物流落海外,张伯驹不惜鬻物举债将它们买下,一件《游春图》使他从豪门巨富变为债台高筑,不得不变卖在弓弦胡同的一处宅院和潘素的金银首饰。张伯驹将所收购《游春图》等8件国宝级文物及数百件名人字画无偿捐献国家!政府为此奖励的20万元,被张伯驹婉言谢绝。"他说得很简单,'我看的东西和收藏的东西相当多,跟过眼云烟一样,但是这些东西不一定要永远保留在我这里,我可以捐出来,使这件宝物永远保存在我们的国土上。"

皇家传世珍品—展子虔《游春图》的传世之谜,何以流落民间?

1956年7月,时任文化部部长沈雁冰(茅盾)亲笔为捐献8件国宝的张伯驹颁发了褒奖令。再次向张伯驹先生致敬!

皇家传世珍品—展子虔《游春图》的传世之谜,何以流落民间?

张伯驹先生

张伯驹(1898年3月14日-1982年2月26日),原名张家骐,字家骐,号丛碧,别号游春主人、好好先生,河南项城人。袁世凯的表侄。爱国民主人士,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 。

曾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国家文物局鉴定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博物馆副研究员、副馆长,中央文史馆馆员,任燕京大学国文系中国艺术史名誉导师,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等职。

1956年,张伯驹将其收藏的部分文物捐给了国家,包括西晋陆机《平复帖》卷、隋展子虔《游春图》、杜牧《赠张好好诗》卷、宋范仲淹《道服赞》卷、蔡襄自书诗册、黄庭坚《诸上座帖》、元赵孟頫《千字文》等;同年,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1982年正月,参加宴会归来的张伯驹突患感冒,被送进北大医院,2月26日去世,享年84岁。

1982年3月26日,举行了张伯驹追悼大会,叶剑英、邓颖超、王震、谷牧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送了花圈,赵朴初、夏衍、胡愈之、牛满江、刘海粟等二百多人送了挽联,五百多人参加了追悼会。

1998年4月16日,张伯驹诞辰100周年纪念座谈会在京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何鲁丽等100多人出席了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