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皇家傳世珍品—展子虔《遊春圖》的傳世之謎,何以流落民間?

作者:石頭掌櫃
皇家傳世珍品—展子虔《遊春圖》的傳世之謎,何以流落民間?

畫史稱隋初畫家展子虔的《遊春圖》為最古的卷軸山水畫,也是我們今天難得看到的唐以前山水畫趨向成熟過程中一件獨立成畫的珍品,那麼,在此前的山水畫是什麼樣的呢?據唐張彥遠的《曆代名畫錄》這樣記載:“其畫山水,若钿飾犀栉,或水不容泛,或人大于山……”從東晉畫家顧恺之的《洛神賦圖》卷中可領略一二,其背景之山水,就大緻是這種“水不容泛,人大于山”的情形。也就是說,山水在畫中,依然是人物的陪襯,雖然勾畫已經較前細緻,但在比例上還遠不能相稱,水面狹小不能泛舟,峰巒低矮似是土堆。畫面平鋪直陳,富裝飾感然而缺乏空間感。

皇家傳世珍品—展子虔《遊春圖》的傳世之謎,何以流落民間?

但展子虔的《遊春圖》則大有改善。圖縱43厘米,橫80.5厘米,絹本,設色。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圖繪江南早春二月,樹葉吐綠,桃杏争芳。一水自左上流下中間,水面寬闊,微波皺起,有遊艇輕泛。兩岸遊人三兩成群,沿途觀賞春景,或步行伫立,或主騎馬而仆随後。小橋連岸,坡後有農舍,而山谷中則寺廟隐現。人、馬、舟、橋與山石、樹木、江水的比例已經十分合适,樹、石近大而遠小,江水斜下,兩岸錯落,樹林密布,白雲缭繞,顯得疏密有緻,透視的空間感和縱深感也十分恰當。江水滿勾起伏蕩漾的波紋,漸遠漸淡,天際水天一色。山石樹木以細勁流利的墨線勾勒,但無皴筆,樹身染深赭色,樹葉染濃綠。山石則通體染淡赭色後,石腳染重赭而石身敷青綠重彩。小橋欄杆及寺廟廊柱填朱砂,而人、馬、白雲則填以白粉。整幅畫山石樹木的色彩濃郁,但由于中間大片水色的清澈相映,顯得豔而不俗。不過,此圖尚有不足之處,如樹的造型還嫌單調,枝幹少變化,樹葉雖已精細至雙勾法,但大都平鋪而欠生動,而遠樹則處理稍覺簡單,更多裝飾意味。比之唐代李思訓的《江帆樓閣圖》尤覺稚拙,但同時卻也折射出唐前繪畫風格的曆史内涵。

皇家傳世珍品—展子虔《遊春圖》的傳世之謎,何以流落民間?

北宋徽宗最早得到此圖,題“展子虔遊春圖”,钤“宣和五玺”。此後輾轉宮内外。清乾隆時複歸内府。清末溥儀遜位,民國十三年(1924),溥儀從宮中攜走《遊春圖》,後收藏在天津日租界地張園。

皇家傳世珍品—展子虔《遊春圖》的傳世之謎,何以流落民間?

溥儀

九一八事變後,《遊春圖》收藏在長春僞滿洲國溥儀的宮中。民國三十四年(1945)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擔任“帝室禦用挂”的日本軍官吉岡安直通知溥儀第二天動身去日本。一架小飛機在沈陽降落,準備換大飛機飛往日本東京之時,蘇聯紅軍将溥儀俘虜而去。沈陽、長春一片混亂。長春的僞滿禁衛兵同日本兵打了起來,由蘇聯大兵守衛僞皇宮。蘇聯的士兵愛喝酒搞女人,中國的地痞流氓将大鼻子兵灌醉,進僞滿皇宮偷竊文物,大鼻子兵也拿東西換酒喝。僞皇宮中溥儀沒能帶走的文物在戰亂中被偷竊的甚多,其中有展子虔《遊春圖》、範仲淹《道服贊》,還有蘇東坡墨寶真迹等珍貴字畫。

僞滿皇宮裡的古玩字畫佚散在長春市的街頭,賣這類文物的攤擺上了街。這消息很快傳到北京璃廠古玩商的耳朵裡,于是穆蟠忱、馬霁川、趙志誠、靳伯聲、李欣木、崇慶瑞等人先後去長春、沈陽收購古玩字畫。穆蟠忱是琉璃廠墨寶齋的徒弟,九一八事變前便去沈陽、長春開設墨古齋古玩鋪,經營多年,後因年老傳回北京。他在沈陽、長春的同行中熟人多,交遊廣,有路子。1945年末,他先在長春買到範仲淹《道服贊》字卷,拿到沈陽崇古齋。經崇古齋經理李卓卿介紹,他又将《道服贊》賣給了來沈陽買貨的琉璃廠論文齋經理靳伯聲,交易中李卓卿未取中介人的傭錢。穆蟠忱回北京約玉池山房經理馬霁川和文珍齋經理馮湛如去長春買貨。馮湛如沒去,派徒弟趙志誠同行。穆蟠忱、馬霁川、趙志誠在長春買了一批字畫,約有十多幅,其中有展子虔《遊春圖》。他們三人從長春傳回北平,路過沈陽時下了車,到小南門内崇古齋。崇古齋是老字号,琉璃廠崇古齋的分号。北京的同行人路經沈陽,經理李卓卿總是迎送宴請、聯系業務。

在酒席宴上,穆蟠忱為了酬謝李卓卿幫他賣《道服贊》字卷未取分文,主動提出合夥做《遊春圖》這号生意。李卓卿客氣地說:“穆大爺!您先讓我開開眼,看看東西。您買到好貨沒忘了我,我先謝謝您!”穆蟠忱将《遊春圖》拿到崇古齋,李卓卿展開圖卷,屏氣凝神,仔細觀賞。見《遊春圖》上,人馬小如豆粒,卻一絲不苟,形态畢現;用線條畫出山石樹木,粗細不一,行筆有輕有重,轉折處見頓挫,變化多端,畫意深邃古樸。看完畫他說:“展子虔真迹很難見到,存世之作僅此一件,從畫卷中可領略我國早期山水畫的風姿韻味,是件稀世珍寶。我夥貨!”于是一幅《遊春圖》,以穆蟠忱為主,夥貨的有崇古齋、文珍齋和玉池山房,四家共同經營銷售。

《遊春圖》運來北京,先在琉璃廠鑄新照相館拍照,将照片分送給各大書畫收藏家,其中有張伯駒。隻給照片看,要看貨再聯系。穆蟠忱不給同行人看貨,珍藏起來秘不示人。《遊春圖》在賣給張伯駒之前,一直由穆蟠忱保管,沒給任何人看過。

寶古齋經理邱震生知道穆蟠忱收藏《遊春圖》,以為這貨有馬寶山夥,因為馬寶山曾去過東北買貨,又是穆蟠忱的師侄,他們都是墨寶齋這一門人。是以,當張伯駒向邱震生詢問《遊春圖》時,邱便把他介紹給馬寶山。談到琉璃廠北去長春買貨的情況,他說:“那時候誰買到好貨都不說,做這路生意很秘密。長春那批字畫有兩幅是國寶,一幅展子虔《遊春圖》,一幅是範仲流的手書《道服贊》,都被穆蟠忱得到手,後來都賣給了張伯駒。《道服贊》先由穆蟠忱賣給靳伯聲,後由靳伯聲賣給張伯駒。《遊春圖》是由李卓卿親手賣給張伯駒的。”

皇家傳世珍品—展子虔《遊春圖》的傳世之謎,何以流落民間?

張伯駒與夫人潘素

得知有展子虔《遊春圖》時,張伯駒建議故宮博物院将此卷買下,在故宮博物院無力收購以上兩件文物的情況下,為防止文物流落海外,張伯駒不惜鬻物舉債将它們買下,一件《遊春圖》使他從豪門巨富變為債台高築,不得不變賣在弓弦胡同的一處宅院和潘素的金銀首飾。張伯駒将所收購《遊春圖》等8件國寶級文物及數百件名人字畫無償捐獻國家!政府為此獎勵的20萬元,被張伯駒婉言謝絕。"他說得很簡單,'我看的東西和收藏的東西相當多,跟過眼雲煙一樣,但是這些東西不一定要永遠保留在我這裡,我可以捐出來,使這件寶物永遠儲存在我們的國土上。"

皇家傳世珍品—展子虔《遊春圖》的傳世之謎,何以流落民間?

1956年7月,時任文化部部長沈雁冰(茅盾)親筆為捐獻8件國寶的張伯駒頒發了褒獎令。再次向張伯駒先生緻敬!

皇家傳世珍品—展子虔《遊春圖》的傳世之謎,何以流落民間?

張伯駒先生

張伯駒(1898年3月14日-1982年2月26日),原名張家骐,字家骐,号叢碧,别号遊春主人、好好先生,河南項城人。袁世凱的表侄。愛國民主人士,收藏鑒賞家、書畫家、詩詞學家、平劇藝術研究家 。

曾任故宮博物院專門委員、國家文物局鑒定委員會委員,吉林省博物館副研究員、副館長,中央文史館館員,任燕京大學國文系中國藝術史名譽導師,北京中國畫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理事等職。

1956年,張伯駒将其收藏的部分文物捐給了國家,包括西晉陸機《平複帖》卷、隋展子虔《遊春圖》、杜牧《贈張好好詩》卷、宋範仲淹《道服贊》卷、蔡襄自書詩冊、黃庭堅《諸上座帖》、元趙孟頫《千字文》等;同年,加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

1982年正月,參加宴會歸來的張伯駒突患感冒,被送進北大醫院,2月26日去世,享年84歲。

1982年3月26日,舉行了張伯駒追悼大會,葉劍英、鄧穎超、王震、谷牧等黨和國家上司人送了花圈,趙樸初、夏衍、胡愈之、牛滿江、劉海粟等二百多人送了挽聯,五百多人參加了追悼會。

1998年4月16日,張伯駒誕辰100周年紀念座談會在京舉行。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何魯麗等100多人出席了座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