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李克农就穿上了红军服,戴上了红军帽。几个月的日夜奔波,尽管显得还有些疲劳和消瘦,但本来就颇英俊潇洒的李克农,一穿上这身军服,又增添了几分刚毅和威武。李克农来到江西革命根据地,担任江西省保卫局执行部长。尔后,他又被派往红一方面军担任保卫局局长。李克农以雷厉风行的作风,在不长的时间内,先后在红一方面军所属的一、三、五、七、九等5个军团建立起政治保卫分局。

除了干保卫、搞情报是李克农的拿手好戏外,他还有很多业余爱好。在江西苏区,他编过剧本,做过导演,还自己演出过话剧和双簧。有一次,李克农与钱壮飞、胡底3位龙潭战友一块登台演出由李、钱编写的独幕话剧《秘书长万岁》,李克农扮演“秘书长”陈立夫这个角色,钱壮飞则扮演蒋介石。由于剧本写得好,又加上他们惟妙惟肖的表演,曾轰动了瑞金的红军剧场。
李克农将军
1934年10月起,李克农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并担任中央纵队驻地的卫成司令,对保卫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长征中的安全,起了重要作用。具有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就是在他这位“卫戍司令”的严密警卫下胜利举行的。长征途中,李克农还是唯一一个拿照相机的人,可惜他拍过的那些珍贵的胶卷当时没有条件冲洗,在国民党搜查八路军贵阳办事处时遗失,这是他终生的遗憾。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李克农主要负责与东北军的联络工作。为了争取东北军抗日,李克农奉命在瓦窑堡举办训练班,对在崂山和直罗镇战役中俘虏的120名东北军中下级军官进行教育。有一位名叫高福源的青年军官,是张学良的亲信,曾留学日本,担任过张学良的卫队营营长,深得张学良的器重,后被提拔为东北军“尖子团”—第67军619团团长,在榆林桥战斗中被俘。
李克农多次做他的工作,使他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由原来沮丧、不言语,甚至抵触,转变到悔恨自己,愿意与共产党合作。高福源向李克农坦率直言:“为了东北军前途,为了抗日救国,我自愿回去做张副司令和其他人的工作。”李克农说;“高团长,我们同意派你回去,只是考虑这样做对你会不会有危险,我有些担心。”高福源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你放心,我有把握。再说,为了抗日救国,就是死了也值得。”临行前,李克农又向高作了交代:“你回去后,先用个人身分试探一下张学良将军的态度再深说。如果他有意,红军愿意派正式代表前去谈判。”
高福源回去见了军长王以哲,王以哲将高回来之事及时报告了张学良,然后又带高福源去见张学良。迫切想与共产党接上关系的张学良和高福源整整谈了一个通宵。高福源带着张学良的意见,重返瓦窑堡,立即向李克农作了详细的报告。中共中央决定委派李克农为正式代表与东北军谈判,争取东北军的工作便由此迈出了重要一步。经过多次与张学良交锋,终于说服了张学良停止剿共,发动“西安事迹”,做出逼蒋抗日的壮举。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