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王文娟,我年轻时的偶像

作者:新民网

我曾追慕过一个演员,她是越剧电影《红楼梦》里饰演林黛玉的王文娟。

王文娟,我年轻时的偶像

那时我读中学,家道沦落,少年饱尝愁滋味的困顿,使自己过于早熟,内心的感情世界竟出奇地丰富。就在那时,我们附近的小镇上放起了电影《红楼梦》,林黛玉低眉沉吟的柔弱女子形象,在我的心中产生了深深的共鸣。那一颦一笑,一抬眉一嗔怨,片片伤情薄命花的神态,给了我永远难忘的印象,尤其是那葬花时荷锄长叹愤世嫉俗的唱段,曾深沉地震憾了我的心灵。我喜欢黛玉的神态,喜欢她的忧郁,喜欢她的自卑,喜欢她的步履,喜欢她的低调,特别喜欢她那清风傲骨美艳绝伦的典雅仕女形象。

记得我曾写了篇作文:《念悲痛心醉神弦泪盈眶,恨西风无情摧毁玉芙蓉》,我的老师在文后写了好几页评语,还在眉批上写了八个字:“一纸缱绻,满章才情。”殊不知我心目中是慕恋上“林黛玉”了。在我的潜意识里,我追慕的其实不是文学作品中虚构中的林黛玉,严格说是饰演林黛玉的王文娟,她的林黛玉演得太好了,或者说她把林黛玉这个人演活了。其实也说不清我到底是喜欢林黛玉还是喜欢扮演林黛玉的王文娟,反正从那以后我就到处搜集王文娟的照片,从她饰演的《追鱼》到有关她的一切越剧剧照,以及她的每一种身姿,每一种美丽,每一个风情万种的眉眼,都珍藏在我的一本精美的画册里,那是一个懵懂少年带隐私性质的画册,伴随我走过了少年和青年时代,她那动情的秀眸,玉雕一般的脸型和身段,柔怀满腹的心思,无时无刻不叫我神驰。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的书包里总是揣着王文娟的玉照,像藏着系命的珍宝一样,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会一个人在床头把照片取出来,细细地品味她的神情。那时还没有“追星”一词,所以我叫它“追慕”。我把一本珍藏王文娟照片的画册取名为《隽影拾欣》,它至今还空荡荡地躺在我书橱的一个旮旯里。对我来说那是一次灾难性的记忆:

那年我十八岁,到一所乡镇中学任教,我的学生都与我年龄相仿,他们常到我的屋里聊天,一个已毕业的学生在我的屋里宿了一夜,次晨醒来,我去小街买烟,回来后见那人已不辞而别,我立即意识到可能会出现问题,第一个反应是扑向柜里查找我珍藏的王文娟画册,只见满眼狼籍,我喜欢的玉照全都被撕走了,我伤心得捶胸顿足,须知那可是我内心世界里最隐私最精粹最纯美的感情结晶呀!打那以后我才发现,我的内心世界并不是那么糟糕,因为我了解到那个偷走我照片的学生也是个王文娟迷,也还有许许多多年青人和我一样,在暗地里喜欢着王文娟的剧照!这也许就是那个时代年青人的共同特点:喜欢含蓄,不喜欢张扬,喜爱文静,不爱浪荡;接受谦卑,不接受狂妄,爱慕才情,不事虚张……而这些在王文娟饰演的林黛玉身上都正好得到了淋漓尽致地体现。

其实,少年最大的单纯和愚痴就是“追星”。试想我当年不过是一个十五六岁的穷学生,而王文娟至少也有二三十岁了吧?这种孩子慕恋大人的荒唐情结,当年要叫王文娟知道了,可能要笑得前仰后合吧?爱慕崇仰是一条魔力铺成的小路,你走上去时鬼迷心窍,红光满目,走出来时已狼狈不堪。我就有过这经历,后来我到新闻单位工作,还借出差机会跑到上海越剧院,我是想借着“采访”的名义亲眼目睹一下王文娟的芳容,与她面对面接触和交谈,那样我的追星就有一个正大光明的释词了。虽然没有碰到王文娟,但在2005年,我所在的单位安徽卫视还请王文娟做了一档节目,我是编导之一,当时她已经八十岁了,依然精神矍铄,风釆翩翩,思路清晰,状态从容,只可惜夹带沪语,有点儿难懂。

一转眼很多年过去了,听到王文娟仙逝的消息,不免痛心而百感交集。想到人这一辈子,不管多么功成名或誉满天下,终归要与这世界挥手告别,而像王文娟这样能把艺术形象深深地扎根于几代人的心底,并非人皆可为,所谓路上行人口似碑,这当是最难得的荣誉了。王文娟的艺术形象是永存的!

虽没有单独拜会过王文娟,倒是碰上了另一个人,她从王文娟的家乡向我走来,一直走到我居住的城市,也如年轻时“王文娟”一样在我想象的空间中低眉一笑,于是我紧紧跟上她……我在幻想中一直等到属于我自己另一个“王文娟”到来。等到梦想成真,追慕和理想,一切复归于平静……(刘湘如)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