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70小鹿的故事2

在80年代,家家都是用的柴火或者煤炭,茶馆里的灶台因为烧煤,晚上需要去附近的砖瓦厂捡一些没有用的泥巴胚子回来,合着煤炭涂在灶眼里,可以让煤烧的更慢一些,小鹿在周末或者放假就会背着小背篓跟着妈妈去捡一些拿回茶馆,第二天取下来就生好火了。

  在小鹿读三年级的时候,妈妈给小鹿生了一个小妹妹,和小鹿长得一模一样,白生生,嫩呼呼的,圆圆的肉唧唧的脸剪了一个妹妹头,厚厚的刘海,齐耳短发,一天都是笑嘻嘻的,很是让人疼爱。

  当时的小鹿听了老师在课堂上忆苦思甜,回忆起他小时候读书,家里更小的弟弟没人照顾,他就背着弟弟上学,原本是鼓励小鹿他们要好好读书,知识改变命运,可惜小鹿太小还没懂这些道理,回家第二天就让姥姥把小妹妹给她背上,背到学校上课去了,等到了学校,上了一节课后,小妹妹饿了,不停的哭,不停的哭,没办法上课,老师只能让小鹿把小妹妹背着回家去,到现在这件事都一直被父母和小妹妹拿出来谈笑。当然这是后话不提也罢。

  到了80年代末期,有了农转非的政策后,小鹿和妈妈小妹妹就成了第一批农转非人口,父母两姐妹终于团聚在一起了。

  来到了爸爸工作的单位,小鹿进了子弟校读初中,小妹妹读小鹿读过的职工托儿所,每天小鹿两姐妹都要比别的孩子早起半个小时,因为她们得从山下坐缆车到山上读书,而且子弟校下了缆车几步路就到了,而职工托儿所离子弟校就特别远,步行二十分才能到,就这样小鹿每天送了小妹妹到托儿所还得跑步返回子弟校上课,放学后跑步去接小妹妹放学然后一起回家,风雨无阻,爸爸说这是锻炼小鹿的承受力,小鹿没有拒绝,一直坚持。

  后来期间缆车检修需要差不多一个学期不能使用,学生每天就只能从山下爬到山上去,托儿所里家住在山下的孩子都请假了,爸爸让小鹿带着小妹妹继续上学,爬山最快需要四十分钟,还不要有任何阻碍,小妹妹才两三岁,哪里能一直爬山走四十分钟,所以就只能走走停停,每天六点多起床,好在还是夏天,天亮得挺早,那个时候也没有空调啥的,大家都不在乎,早起还挺凉快,那个时候好多人都看得到小鹿两姐妹在爬山途中的斗智斗勇,最终小鹿都会放弃挣扎,选择背着小妹妹爬山上学。

  这期间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有一次小妹妹刚到山脚就不愿意走路,小鹿一看不行呀,这得背四五十分钟爬山多累呀,就从路边取了一根小棍子做势要打小妹妹的屁屁,小妹妹那天也奇怪就是偏不走,一步都不走,没办法小鹿拿着小棍子打了小妹妹两下,只得背着小妹妹边哭边爬山,到了山上无意间看到小妹妹的嘴唇上起了一个血泡,吓得小鹿以为自己给小妹妹打出血泡来了,上课时间又快到了,赶紧跑去学校先上课。

  终于熬到午休时间,小鹿又着急忙慌的跑去托儿所看小妹妹的嘴唇怎么回事,一看血泡又没了,小鹿难过了一半天,也没搞清楚怎么回事,人给吓得半死。从此以后小鹿在没有吵过凶过小妹妹。

  妈妈因为农转非到了爸爸这边没有工作,就在离爸爸工作不远的地方摆了一个小摊,买一些零食,瓜果,花生瓜子啥的,间搭着卖点香烟酒水,还有酸梅汤,冰糕啥的,每天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进账,小日子过的还算有滋有味。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