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0年代,家家都是用的柴火或者煤炭,茶館裡的竈台因為燒煤,晚上需要去附近的磚瓦廠撿一些沒有用的泥巴胚子回來,合着煤炭塗在竈眼裡,可以讓煤燒的更慢一些,小鹿在周末或者放假就會背着小背簍跟着媽媽去撿一些拿回茶館,第二天取下來就生好火了。
在小鹿讀三年級的時候,媽媽給小鹿生了一個小妹妹,和小鹿長得一模一樣,白生生,嫩呼呼的,圓圓的肉唧唧的臉剪了一個妹妹頭,厚厚的劉海,齊耳短發,一天都是笑嘻嘻的,很是讓人疼愛。
當時的小鹿聽了老師在課堂上憶苦思甜,回憶起他小時候讀書,家裡更小的弟弟沒人照顧,他就背着弟弟上學,原本是鼓勵小鹿他們要好好讀書,知識改變命運,可惜小鹿太小還沒懂這些道理,回家第二天就讓外婆把小妹妹給她背上,背到學校上課去了,等到了學校,上了一節課後,小妹妹餓了,不停的哭,不停的哭,沒辦法上課,老師隻能讓小鹿把小妹妹背着回家去,到現在這件事都一直被父母和小妹妹拿出來談笑。當然這是後話不提也罷。
到了80年代末期,有了農轉非的政策後,小鹿和媽媽小妹妹就成了第一批農轉非人口,父母兩姐妹終于團聚在一起了。
來到了爸爸工作的機關,小鹿進了子弟校讀國中,小妹妹讀小鹿讀過的職工事先串通的人所,每天小鹿兩姐妹都要比别的孩子早起半個小時,因為她們得從山下坐纜車到山上讀書,而且子弟校下了纜車幾步路就到了,而職工事先串通的人所離子弟校就特别遠,步行二十分才能到,就這樣小鹿每天送了小妹妹到事先串通的人所還得跑步傳回子弟校上課,放學後跑步去接小妹妹放學然後一起回家,風雨無阻,爸爸說這是鍛煉小鹿的承受力,小鹿沒有拒絕,一直堅持。
後來期間纜車檢修需要差不多一個學期不能使用,學生每天就隻能從山下爬到山上去,事先串通的人所裡家住在山下的孩子都請假了,爸爸讓小鹿帶着小妹妹繼續上學,爬山最快需要四十分鐘,還不要有任何阻礙,小妹妹才兩三歲,哪裡能一直爬山走四十分鐘,是以就隻能走走停停,每天六點多起床,好在還是夏天,天亮得挺早,那個時候也沒有空調啥的,大家都不在乎,早起還挺涼快,那個時候好多人都看得到小鹿兩姐妹在爬山途中的鬥智鬥勇,最終小鹿都會放棄掙紮,選擇背着小妹妹爬山上學。
這期間發生了一個小插曲,有一次小妹妹剛到山腳就不願意走路,小鹿一看不行呀,這得背四五十分鐘爬山多累呀,就從路邊取了一根小棍子做勢要打小妹妹的屁屁,小妹妹那天也奇怪就是偏不走,一步都不走,沒辦法小鹿拿着小棍子打了小妹妹兩下,隻得背着小妹妹邊哭邊爬山,到了山上無意間看到小妹妹的嘴唇上起了一個血泡,吓得小鹿以為自己給小妹妹打出血泡來了,上課時間又快到了,趕緊跑去學校先上課。
終于熬到午休時間,小鹿又着急忙慌的跑去事先串通的人所看小妹妹的嘴唇怎麼回事,一看血泡又沒了,小鹿難過了一半天,也沒搞清楚怎麼回事,人給吓得半死。從此以後小鹿在沒有吵過兇過小妹妹。
媽媽因為農轉非到了爸爸這邊沒有工作,就在離爸爸工作不遠的地方擺了一個小攤,買一些零食,瓜果,花生瓜子啥的,間搭着賣點香煙酒水,還有酸梅湯,冰糕啥的,每天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進賬,小日子過的還算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