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于岩之畔,盛开着一朵有毒的情花

——品《于岩之畔》有感

看文章我有两个习惯性动作,一是睁着眼睛看文字,二是闭着眼睛想剧情,容易把自己也穿越进去,当成是文中站在边上的看客,甚至自以为是的把自己当成文中的一个小小角色。所以,与其说是看文章,不如说是看电影。剧情说些什么?意味着什么?怎么呈现?吸不吸引人?每一个文字都要用心去称一称斤两,计算值不值得用自己的时间去换。

于岩之畔,盛开着一朵有毒的情花

《于岩之畔》在研讨会前我只读了两遍。我不善于读小说,读起来费时,据说还会成瘾,所以一直未曾尝试。也许《于岩之畔》会成为我读小说的种子。

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呢只会不知所以胡言乱语,不当之处,欢迎调侃。

你知道我的微信名为什么叫“于岩之畔”吗?睹一丽人,于岩之畔;畔非绊兮,吾心归依!“于岩之畔”是两个女人的孽缘?一个在实处,一个在暗处。

《洛神赋》你惹祸了。

于岩之畔,盛开着一朵有毒的情花

读完第二遍的我,总结一句话:险与艳的边沿有一朵带毒的情花。

彼岸花,花与叶都不敢奢想相见,而人这种奇怪的动物总会去挑战种种奇奇怪怪的不可能。

对,寂寞时的艳遇是有毒的情花

“当你寂寞时

你是否有过一种念想

在雾里隔层纱安排一场巧遇

寄托一场邪恶的心思

然后开始胡思乱想

用文字含蓄的表达,犹豫许久再飞出去

然后又把飞来飞去的文字变得直白

最后把胡思乱想变成现实

最后又追悔莫及悔不该当初

当你悔不该当初的时候

于岩之畔的花已经开得盛艳

而你或许已经无法自拔

或许你会残酷的继续错误下去

其实,不管怎么做,都是错误

从开始就是,结束的时候只是错误升华了

原以为艳遇是寂寞旅途的调味剂

不曾想却成为了一朵有毒的情花”

于岩之畔,盛开着一朵有毒的情花

读《于岩之畔》要像剥馒头,慢慢嚼,欣赏处你会慢慢发现越嚼越有味,越嚼越想来一个囵吞,但又舍不得,怕错过每一文字呈现的剧情。文中的很多对答句总是能够让读者有一种想站在不同角度“胡思乱想”的冲动。比如:

邹泉问:你在那儿发什么愣呢?不回宿舍,也不在教室学习。

溯远答:没什么,只是出来透透气。

真的只是透气吗?未必。

再看,从邹泉再问“透气?还是有什么东西在困扰你吧”到“说来听听,就把老师当清风,如何?”

溯远的回答是“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此句一出,我顿时感到溯远借此想既表达打翻五味瓶,酸甜苦辣咸,尽是愁的滋味,又无奈于“子非鱼,安知鱼之痛”的矛盾心里,所以才岔开话题回到谈课堂上邹泉讲的《洛神赋》,故意“回避”内心真实的忐忑,最后谁也没说清楚和《洛神赋》有关的心事。

于岩之畔,盛开着一朵有毒的情花

其实在溯远心中问题没结果之前,他内心深处一直处于不只是五味杂陈。

读到第七节倒数第二三段,纪赢大约猜想到了这个男人是谁,延青的侦探工作也恰巧有了一定的结果,“果然是他”这一句巧合在此处“相见”,上下的承接关系处理得严丝合缝。

同时,詹欢这第二根导火索惹燃了邹泉的疑心绳,一次酒后的英雄送美激起了邹泉内心的怒火。有几个字可以表达。

第一个字是盯。是索命追魂般的盯。

第二个字是剜。她想说服自己,怎奈那只有力搂住腰的手一直“剜”着她的眼睛。

第三个字是搂。“那人好像没先前那么醉了,因为他没再用手去筘住她的腰,只是扶着她的双肩,她却走得踉踉跄跄,东倒西歪,他不得不用力搂住她。”你干嘛还搂着人家,这个情节又活生生的给邹泉狠狠的一刀,割得揪心的痛。

第四个字是滚。没办法,再也跟不下去了,再跟就暴露了,只有希望洛川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滚”下来,如果需要一秒钟,最好给老娘半秒钟就滚下来。但是这个“滚”是带着“请”的,她有那么一丝愿意相信洛川不会背叛自己。但她依然很伤心。

她伤心到开始埋怨,埋怨有这个世博会,埋怨自己有这份给洛川买衣服的心,埋怨商场服务员愿意为她多等一会,埋怨停车场,埋怨停车场的灯光,埋怨天埋怨地,埋怨她自己。

一夜的难眠,一夜的胡思乱想,一夜的委屈、难过,想搞明白又怕搞明白。各种念头都起意了,可是偏偏这个时候微信中出现了“于岩之畔”这各网名,“于岩之畔”这四个字太辣眼?是谁?究竟是谁?关键是还没搞明白是谁,又发现一个空白聊天页面,不是刻意删掉什么一定不会出现这样一页,这又是怎么回事?这又激起了邹泉心中更多的负面猜想,欺骗、愤怒、恐惧等等。

于岩之畔,盛开着一朵有毒的情花

转到纪赢这边,关于埋葬婚姻的路子一直在他的计划中,压抑着心情假装一切都很正常。一个不小心又跟老熟人詹欢在他的发廊和他搭上一些话语,不过这会成为迟早的事。又一不小心,詹欢泄露了当初的“规矩”,什么“看到当没看到,听到当没听到,只能进不能出,外人问起像白痴”等等规矩,压抑在詹欢内心的疑虑早就想找个人一吐为快了,关于那个说出来都吓死人的“顶级智慧”此处打了关子埋伏。但最终还是交代了,结果就是纪委来办案了。

其实我并不关心这个“顶级智慧”是什么,我关心的是这对偷吃的男女会怎么发展。我想了很多剧情,终究还是猜对了,但是如果是单选的话,我还是会失去分数。

我起初没想到姚丽会这样想,她该是糊涂了,该是疯了,她愿意放弃儿子,放弃纪赢,放弃这个家,把逢场做戏,玩世不恭当成了“认真”,把伤害家人当成只是伤害家人而已。洛川呢,内心是犹豫的,他没有姚丽那么多想法,他想得更成熟,他应该是想悔不该当初。但果真如此吗?也许而已。骗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很难琢磨,其实他想得更多的是担心亲朋同事的议论,更担心社会的舆论评价,而且在他看来偷来的更香一些,这正是文中没直接说出来而为读者批判人性肮脏的一面留了白。

后面的也不再作过多点评,剧情也在收拾残局。

于岩之畔,有一朵有毒的情花。一场同学架,一张照片,几个人物,把工作和生活搅成了碎泥,重塑也不再完美。

作者简介:

于岩之畔,盛开着一朵有毒的情花

赖青松,笔名落秋,出生于1985年冬,贵州余庆大乌江人,现定居贵州桐梓,中共党员,文学爱好者,贵州省散文协会会员,桐梓县文学协会理事、副秘书长。

其诗歌、散文、童谣创作主要以家乡背景、人物事迹事件、心灵意境为题材,或现实,或虚拟,或唯美。 代表诗歌有《念故乡》《那一夜,雷与雨》《学行天下》《致我的孩子》《关于她》《一场修炼,一个轮回》《答应我,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等,散文有《家》《邻家》《童年趣事》《宠爱是一种幸福》《我是书中一角子》等,部分作品发布于中国诗歌网、贵州作家网、《娄山关》等网、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