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熬死两位兄弟的仁君,在位六年做了这些好事,明穆宗:本无意皇位成帝之路修改赋税政策,调动官员职位开放国门,发展贸易

作者:惊鸿似人间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掌权统一的王朝,开国皇帝是朱元璋,他也是农民起义为数不多的成功者之一。在明朝276年的统治中,一共诞生了十六位皇帝,有昏君也有明君,在世人的口中大都褒贬不一。

熬死两位兄弟的仁君,在位六年做了这些好事,明穆宗:本无意皇位成帝之路修改赋税政策,调动官员职位开放国门,发展贸易

在明朝的皇帝中,有这么一位皇帝承上启下,革新制度获得了国家上下一致的认可。但是这位皇帝英年早逝,他的一生犹如昙花一现,他就是明朝的第十二任皇帝隆庆帝朱载垕。

1537年朱载垕出生了,他是当朝皇帝明世宗的第三个孩子,母亲是杜康妃。在明朝的时候有一个不成文的封建制度,那就是皇帝和皇子幼小的时候要少见面,因为两者都是龙脉犯冲。

熬死两位兄弟的仁君,在位六年做了这些好事,明穆宗:本无意皇位成帝之路修改赋税政策,调动官员职位开放国门,发展贸易

所以明世宗和孩子的关系在小时候很疏远,但是按照古代的世袭制度,长子一般都会被立为太子,所以明世宗在孩子们小的时候都把朱载垕的大哥立为了太子。然后他被册封为裕王,他的弟弟为景王。

在他们年龄稍大一点的时候,明世宗因为太想念太子,于是就和朱载垕的大哥见了一面,谁承想太子不久就得病夭折了,这下皇帝就得另立一个太子。

照理来说,朱载垕现在是老大了应该顺理成章成为太子,但是明世宗却迟迟没有再宣布要立谁为太子。明世宗跟这些孩子小时候没有太多接触并不亲近,所以他想更多地了解一下后再决定。

熬死两位兄弟的仁君,在位六年做了这些好事,明穆宗:本无意皇位成帝之路修改赋税政策,调动官员职位开放国门,发展贸易

朱载垕虽然是比景王年龄大点,但是他的母亲杜康妃在皇帝那儿并不受宠,反而自己的弟弟景王的母亲在皇帝面前是个红人,所以在这个层面上朱载垕想要当太子的几率就没有弟弟景王概率大。

两个人稍大一点后,就开始为了太子之位各显神通。朱载垕比较低调,平常也就是看书学习,或者是去民间多走走,看一看国家目前的状况,但是他的弟弟景王就和他截然相反。

景王在母亲的支持下,接触皇帝明世宗的时间比朱载垕多,学习的帝王心术和处理朝纲中事比较多。有一年,大臣们提出了对区域的改革问题,景王主动请命去处理,其心肯定是做一点政绩给皇帝看,然后太子之位就马到功成了,但是结果却事与愿违。

熬死两位兄弟的仁君,在位六年做了这些好事,明穆宗:本无意皇位成帝之路修改赋税政策,调动官员职位开放国门,发展贸易

景王出去后的第二年就不幸离世了,这下朱载垕就捡漏了,因为明世宗没有可以培养的接班人了,所以他没过几年就成了太子,并且在1566年明世宗驾崩后,他就直接成为了皇帝,改国号为隆庆。

朱载垕成为皇帝后,就开始了他要成为一代明君的计划。在父亲明世宗时期,因为一些臣子直言进谏被明世宗打入大牢,朱载垕把这些直言不讳的大臣直接赦免,然后还拜为朝中的权重大臣。

熬死两位兄弟的仁君,在位六年做了这些好事,明穆宗:本无意皇位成帝之路修改赋税政策,调动官员职位开放国门,发展贸易

那些附炎趋势的大臣们也被朱载垕整改,有些贪赃枉法比较严重的官员直接处斩,剩下的情节严重的就打入大牢,情节不严重的要么就贬为庶民,要么就被官降几级。

经过朱载垕这么一整改,贪官污吏基本上都被拔除,而那些想要为国效力的仕子们就迎来了春天。朱载垕再整改了科考制度,并且加大力度在新一代的年轻官员身上委以重任,这也使得朱载垕的统治权力越来越牢固。

朱载垕在成为皇上后,有一个明世宗遗留下来的问题,那就是对于北方上部的胡人和南方下部的问题怎么解决。因为古代的政权是建立在军事上面的,国家要是弱势,那肯定会被附近的势力分城割地,甚至被全部吞掉。

熬死两位兄弟的仁君,在位六年做了这些好事,明穆宗:本无意皇位成帝之路修改赋税政策,调动官员职位开放国门,发展贸易

朱载垕思前想后,觉得不能打仗,首要目的还是发展经济,增强自身的实力。于是他采取了前朝内阁辅臣李春芳等人的建议,然后与很多大臣讨论以后决定,先和北方的蒙古谈合。

北方的蒙古想要侵占明朝,只不过是为了中原丰富的物资。朱载垕决定和蒙古达成合作,把明朝的物资输送到蒙古,然后去换取蒙古的东西,以这种以物换物的方式,稳住了北方势力的威胁,剩下的棘手问题就剩下倭寇了。

倭寇自从十三世纪开始就出现了,最早的起源是来自日本,但最后也包括一些海岛上的势力,而且倭寇的目标并不是为了抢劫来往的船只,而是为了侵略朝鲜和中国这些国家的沿海城市。

熬死两位兄弟的仁君,在位六年做了这些好事,明穆宗:本无意皇位成帝之路修改赋税政策,调动官员职位开放国门,发展贸易

因为海岛地区资源有限,不利于发展,所以倭寇就越来越多。尤其是在嘉靖到万历的四十多年中,倭寇是最猖狂的。倭寇已经在沿海城市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开始渗透到每个地方中。

因为朝廷的海关政策,很多沿海地区的人民生活不好过。朝廷不允许将铁器、丝绸这些东西夹带着处境,一旦发现情况严重甚至就当场斩首示众了。但是这些商品都是利润比较可观的,朝廷严加看管,沿海地区无法发展商业。

古代的资源也比较匮乏,当时的渔业也并不是很成熟,所以沿海城市的人们都变得越来越贫穷,在嘉靖年间都已经开始食不果腹了。所以为了活命,很多人就开始铤而走险,自己倒卖违禁商品,以此来谋生。

熬死两位兄弟的仁君,在位六年做了这些好事,明穆宗:本无意皇位成帝之路修改赋税政策,调动官员职位开放国门,发展贸易

这也就导致人民和倭寇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因为倭寇有渠道和方式去处理这样商品,人们只用把东西交到倭寇手上就能换到钱。所以在嘉靖年间,朝廷派兵去剿灭倭寇,当地的人们还反而讨厌官兵,对倭寇是特别的维护。

朱载垕深知这一情况,要是想硬着来肯定不行,所以他就在进出口贸易上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他调整了进出口商品的种类,很多东西都可以进出口了,而且朝廷有渠道可以帮助人们去售卖,但是前提是需要多收一点关税。

不过人们心里有一本账,这些东西增收的关税要远远比他们直接卖给倭寇中间的差价少。所以从这个政策实施后,人们开始自由贸易,国家的经济也发展得越来越好。倭寇们没有人民的庇护,势力也开始慢慢缩小,发展到最后对朝廷造不成什么威胁。

熬死两位兄弟的仁君,在位六年做了这些好事,明穆宗:本无意皇位成帝之路修改赋税政策,调动官员职位开放国门,发展贸易

朱载垕这一策略可以说是一石二鸟,既解决了问题,又发展了经济。从他一成为皇帝做的这两件事情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造福万民的明君。但是,朱载垕后面沉沦于美色,不幸得病英年早逝了,享年仅仅36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