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熬死兩位兄弟的仁君,在位六年做了這些好事,明穆宗:本無意皇位成帝之路修改賦稅政策,調動官員職位開放國門,發展貿易

作者:驚鴻似人間

明朝是我國曆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掌權統一的王朝,開國皇帝是朱元璋,他也是農民起義為數不多的成功者之一。在明朝276年的統治中,一共誕生了十六位皇帝,有昏君也有明君,在世人的口中大都褒貶不一。

熬死兩位兄弟的仁君,在位六年做了這些好事,明穆宗:本無意皇位成帝之路修改賦稅政策,調動官員職位開放國門,發展貿易

在明朝的皇帝中,有這麼一位皇帝承上啟下,革新制度獲得了國家上下一緻的認可。但是這位皇帝英年早逝,他的一生猶如昙花一現,他就是明朝的第十二任皇帝隆慶帝朱載垕。

1537年朱載垕出生了,他是當朝皇帝明世宗的第三個孩子,母親是杜康妃。在明朝的時候有一個不成文的封建制度,那就是皇帝和皇子幼小的時候要少見面,因為兩者都是龍脈犯沖。

熬死兩位兄弟的仁君,在位六年做了這些好事,明穆宗:本無意皇位成帝之路修改賦稅政策,調動官員職位開放國門,發展貿易

是以明世宗和孩子的關系在小時候很疏遠,但是按照古代的世襲制度,長子一般都會被立為太子,是以明世宗在孩子們小的時候都把朱載垕的大哥立為了太子。然後他被冊封為裕王,他的弟弟為景王。

在他們年齡稍大一點的時候,明世宗因為太想念太子,于是就和朱載垕的大哥見了一面,誰承想太子不久就得病夭折了,這下皇帝就得另立一個太子。

照理來說,朱載垕現在是老大了應該順理成章成為太子,但是明世宗卻遲遲沒有再宣布要立誰為太子。明世宗跟這些孩子小時候沒有太多接觸并不親近,是以他想更多地了解一下後再決定。

熬死兩位兄弟的仁君,在位六年做了這些好事,明穆宗:本無意皇位成帝之路修改賦稅政策,調動官員職位開放國門,發展貿易

朱載垕雖然是比景王年齡大點,但是他的母親杜康妃在皇帝那兒并不受寵,反而自己的弟弟景王的母親在皇帝面前是個紅人,是以在這個層面上朱載垕想要當太子的幾率就沒有弟弟景王機率大。

兩個人稍大一點後,就開始為了太子之位各顯神通。朱載垕比較低調,平常也就是看書學習,或者是去民間多走走,看一看國家目前的狀況,但是他的弟弟景王就和他截然相反。

景王在母親的支援下,接觸皇帝明世宗的時間比朱載垕多,學習的帝王心術和處理朝綱中事比較多。有一年,大臣們提出了對區域的改革問題,景王主動請命去處理,其心肯定是做一點政績給皇帝看,然後太子之位就馬到功成了,但是結果卻事與願違。

熬死兩位兄弟的仁君,在位六年做了這些好事,明穆宗:本無意皇位成帝之路修改賦稅政策,調動官員職位開放國門,發展貿易

景王出去後的第二年就不幸離世了,這下朱載垕就撿漏了,因為明世宗沒有可以培養的接班人了,是以他沒過幾年就成了太子,并且在1566年明世宗駕崩後,他就直接成為了皇帝,改國号為隆慶。

朱載垕成為皇帝後,就開始了他要成為一代明君的計劃。在父親明世宗時期,因為一些臣子直言進谏被明世宗打入大牢,朱載垕把這些直言不諱的大臣直接赦免,然後還拜為朝中的權重大臣。

熬死兩位兄弟的仁君,在位六年做了這些好事,明穆宗:本無意皇位成帝之路修改賦稅政策,調動官員職位開放國門,發展貿易

那些附炎趨勢的大臣們也被朱載垕整改,有些貪贓枉法比較嚴重的官員直接處斬,剩下的情節嚴重的就打入大牢,情節不嚴重的要麼就貶為庶民,要麼就被官降幾級。

經過朱載垕這麼一整改,貪官污吏基本上都被拔除,而那些想要為國效力的仕子們就迎來了春天。朱載垕再整改了科考制度,并且加大力度在新一代的年輕官員身上委以重任,這也使得朱載垕的統治權力越來越牢固。

朱載垕在成為皇上後,有一個明世宗遺留下來的問題,那就是對于北方上部的胡人和南方下部的問題怎麼解決。因為古代的政權是建立在軍事上面的,國家要是弱勢,那肯定會被附近的勢力分城割地,甚至被全部吞掉。

熬死兩位兄弟的仁君,在位六年做了這些好事,明穆宗:本無意皇位成帝之路修改賦稅政策,調動官員職位開放國門,發展貿易

朱載垕思前想後,覺得不能打仗,首要目的還是發展經濟,增強自身的實力。于是他采取了前朝内閣輔臣李春芳等人的建議,然後與很多大臣讨論以後決定,先和北方的蒙古談合。

北方的蒙古想要侵占明朝,隻不過是為了中原豐富的物資。朱載垕決定和蒙古達成合作,把明朝的物資輸送到蒙古,然後去換取蒙古的東西,以這種以物換物的方式,穩住了北方勢力的威脅,剩下的棘手問題就剩下倭寇了。

倭寇自從十三世紀開始就出現了,最早的起源是來自日本,但最後也包括一些海島上的勢力,而且倭寇的目标并不是為了搶劫來往的船隻,而是為了侵略北韓和中國這些國家的沿海城市。

熬死兩位兄弟的仁君,在位六年做了這些好事,明穆宗:本無意皇位成帝之路修改賦稅政策,調動官員職位開放國門,發展貿易

因為海島地區資源有限,不利于發展,是以倭寇就越來越多。尤其是在嘉靖到萬曆的四十多年中,倭寇是最猖狂的。倭寇已經在沿海城市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開始滲透到每個地方中。

因為朝廷的海關政策,很多沿海地區的人民生活不好過。朝廷不允許将鐵器、絲綢這些東西夾帶着處境,一旦發現情況嚴重甚至就當場斬首示衆了。但是這些商品都是利潤比較可觀的,朝廷嚴加看管,沿海地區無法發展商業。

古代的資源也比較匮乏,當時的漁業也并不是很成熟,是以沿海城市的人們都變得越來越貧窮,在嘉靖年間都已經開始食不果腹了。是以為了活命,很多人就開始铤而走險,自己倒賣違禁商品,以此來謀生。

熬死兩位兄弟的仁君,在位六年做了這些好事,明穆宗:本無意皇位成帝之路修改賦稅政策,調動官員職位開放國門,發展貿易

這也就導緻人民和倭寇的關系越來越緊密,因為倭寇有管道和方式去處理這樣商品,人們隻用把東西交到倭寇手上就能換到錢。是以在嘉靖年間,朝廷派兵去剿滅倭寇,當地的人們還反而讨厭官兵,對倭寇是特别的維護。

朱載垕深知這一情況,要是想硬着來肯定不行,是以他就在進出口貿易上想了一個辦法。那就是他調整了進出口商品的種類,很多東西都可以進出口了,而且朝廷有管道可以幫助人們去售賣,但是前提是需要多收一點關稅。

不過人們心裡有一本賬,這些東西增收的關稅要遠遠比他們直接賣給倭寇中間的差價少。是以從這個政策實施後,人們開始自由貿易,國家的經濟也發展得越來越好。倭寇們沒有人民的庇護,勢力也開始慢慢縮小,發展到最後對朝廷造不成什麼威脅。

熬死兩位兄弟的仁君,在位六年做了這些好事,明穆宗:本無意皇位成帝之路修改賦稅政策,調動官員職位開放國門,發展貿易

朱載垕這一政策可以說是一石二鳥,既解決了問題,又發展了經濟。從他一成為皇帝做的這兩件事情可以看出,他是一個造福萬民的明君。但是,朱載垕後面沉淪于美色,不幸得病英年早逝了,享年僅僅36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