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段时间我很快意识到了,大一大二两年错过了太多太多的机会,以至于我已经不配得到接下来的机会了,我只能靠自己。
舍友们没有丝毫的紧张感,即使已经大三,似乎根本没有意识到毕业已经不远,而自己依然一无是处。当问到毕业之后干嘛?回答说找工作啊,可是,你拿什么找工作啊,网吧通宵经验?

我明白只能自己一个人了,虽然我还不知道该怎么做,但我至少得先端正态度,远离舒适区,远离消极思想,去一个适合奋斗的地方——图书馆。
图书馆每天八点开馆,七点四十左右已经开始排队,边排队边背书,冬天的早晨起床可真不容易啊,他们可真厉害,我也要像他们一样厉害,我们这么能吃苦,以后一定会是成功人士的啊。
是啊,这里才是追逐梦想的地方,从今天开始加油吧。
这样的决心让我心安,我可以有无数的想法规划,但只有动起来,才能让我远离幻觉,在现实中睡个好觉。
一开始的日子,我拿了几本我们的专业课书籍,想着这可是以后的饭碗,得把它端稳了。又在后悔,当初开设课程的时候恍恍惚惚,最后考试擦边过,现在却得再来一遍,真是作孽。
然而我实在是高估我自己了,我感觉自己的脑子在退化,在反抗。它绝不愿意连续专注超过10分钟,它重新构造出新的幻觉,沉迷地想象着美好的未来,总会在间隔一段时间后双眼突然恢复聚焦,看一下手机过去了多长时间。
过去了多长时间来着?当手机浏览完推文短视频外卖之后,却忘记了我只是想看一眼时间。
我强行让自己安静下来,让自己的脑子安静下来,为此甚至在原本已经比较安静的图书馆里,我佩戴上了海绵耳塞,安静得自己翻书的声音都听不到,偶尔能感受到自己的心跳。
这是学习的最佳时刻,我能够更容易专注,但依然,不一定专注于学习。
一段时间以来,我换了几本书,没有看下去。
看书当然不行,咱们工科得动手练才行,我这样想着,打开了网课,准备了笔记本和笔,还有电脑屏幕的编写界面。
我依然无法专注于学习,每一天我泡在图书馆11个小时,手机屏幕使用时间都超过8小时,逐渐会希望,要是有人能和我一起学习就好,互相监督肯定要好得多。
很多很多这样的日子之后,我才觉得我根本不知道该学什么、我根本没有学习的动力。因为我不知道我现在的专业能力去就业的后果,我没有经历到彻底的失败来击灭幻想。而我学习过程中没有得到阶段性的反馈,让我尝到甜头,所以学不下去。
刘慈欣的作品中这样描述过:那个纸箱子是一块强磁铁,我可以努力将针转向其他方向,但只要这种努力一松懈,针立刻又被吸回那个方向。
而我就是努力指向其他方向的针,吊着一口气,会一下子瘫软掉。
我不玩游戏不看剧,我把手机上任何分散注意力的软件都卸载掉,但是我宁愿把手机设置页面一遍一遍地浏览,我都不愿意学习。
想到了在大一的时候,大一的时候会安排晚自习,宿舍六人坐两排,三人紧坐着。一百个人的教师里窸窸窣窣的玩手机,我连续太多天没有正经完成作业了,每天晚自习都荒废。我当然能够意识到不能这样,我尝试把手机放在抽屉里远离我的视线,当然不行。我下定狠心直接把手机放在宿舍不带出来了,好家伙,我左看看又看看,一晚上都在看舍友玩手机!
我不能说手机误了我,我放下手机也只会选择发呆,阿巴阿巴……
误了我的,是我没努力开一个好头!
大三下学期的没有任何课程安排了,我想这么设置的用意当然是希望尽早实习,我也在着手,艰难地制作出了一页纸的简历,如愿以偿的陆陆续续获得一些面试机会。
可面试的是什么?我考60分的试卷里可没有这样的问题,支支吾吾,凄凄惨惨。
我没有通过任何一场面试!
路走窄了啊……